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0篇
  免费   1040篇
  国内免费   3365篇
安全科学   1072篇
废物处理   408篇
环保管理   838篇
综合类   6371篇
基础理论   1599篇
污染及防治   2033篇
评价与监测   613篇
社会与环境   549篇
灾害及防治   43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540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571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427篇
  2017年   501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616篇
  2014年   692篇
  2013年   925篇
  2012年   839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778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于2012年春季在香溪河库湾合理布置断面观测,分析水体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CODMn与水体中叶绿素a、溶解氧(DO)、水体垂向稳定系数、总氮(TN)和溶解性硅酸盐(D Si)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香溪河流域有机污染的治理提供支持和指导。结果表明:春季香溪河库湾CODMn浓度变化范围为1.40~5.36 mg/L,4月CODMn均值明显高于3月和5月,为366 mg/L,整个春季CODMn浓度从下游至上游呈现明显增大的趋势。相关分析发现,春季水华暴发期间,CODMn与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分别为072和074),而在未暴发水华的3月二者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和水体稳定系数是影响CODMn变化的主要因素。倒灌异重流使得高含氮、低CODMn浓度的长江干流水体进入库湾下游并稀释CODMn浓度。CODMn与DO在3月和5月的弱相关关系为香溪河CODMn特殊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其它合理的解释,其分布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春季库湾上游有机污染趋于恶化,限制支流特别是上游污染物的排放是改善有机污染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2.
目前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主要局限于水环境系统的单方面脆弱性研究,过于片面化,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质量、旱涝灾害、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脆弱性。根据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是系统状态受到系统压力引起的敏感性以及系统状态对系统压力的适应性响应的观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构建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研究中客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利用联系数描述上述不确定性过程中差异度系数在[-1,1]上取值仍存在不确定性,为此,构造三角模糊数刻画差异度系数取值的不确定性,给出三角模糊联系数的基本形式,取置信水平得出置信区间联系数,采用期望-方差排序法对置信区间联系数进行决策分析,建立基于三角模糊联系数的系统综合决策模型。此模型用于安徽省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等级介于[2.731 3.620]之间,脆弱性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降低区域水环境系统脆弱性,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3.
2006~2008年,对长江中游的一个浅水湖泊--肖四海进行了水质和水生植被研究,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肖四海1987~2008年不同渔业发展阶段的水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7~2008年期间,该湖营养状况经历了中营养→富营养→中营养→富营养→中营养的变化过程,沉水植被经历了消亡→恢复→旺盛→衰退的演替过程,这种变化主要受不同阶段的渔业方式的影响。草食性鱼类和河蟹的过量放养、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饵料的大量投放等不合理的渔业方式导致了水生植被的消亡和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合理的渔业方式不会对水体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4.
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与水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BER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东洞庭湖湿地的地物类型。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依据东洞庭湖湿地的特点,综合湿地生产力、组织结构、弹性和功能4个方面,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分析东洞庭湖湿地在2000~2006年10个时相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结合城陵矶水文站的水位数据,探讨了东洞庭湖湿地健康状态与城陵矶水位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2007年两个时相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湿地健康状态与城陵矶水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当城陵矶水位达到30 m左右时,东洞庭湖湿地健康状态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945.
洞庭湖湿地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持水能力是反映土壤调节水文和供给植物耗水的重要指标,受土壤有机质、容重、机械组成和植物地下生物量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与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土壤持水能力关注较少。于2010年12月,对洞庭湖湿地3种主要植被(苔草、芦苇和杨树)土壤持水能力、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下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非毛管孔隙度外,3种植被上层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含水量差异显著,均为苔草>芦苇=杨树,而中、下层无显著差异。沙粒为苔草≥杨树≥芦苇,而粗粉粒、细粉粒和粘粒均为杨树≥芦苇≥苔草;容重为杨树≥芦苇>苔草,有机质为苔草=芦苇>杨树。各级别生物量在植被类型大小顺序不一:总地下生物量、0~1 mm和>5 mm径级地下生物量均以芦苇最大,而1~5 mm径级地下生物量则以苔草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上层土壤,容重、有机质和1~5 mm径级地下生物量是影响其持水能力的主要因素,而中层土壤和下层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很小。此研究对于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6.
水温分层对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水库水环境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浮游植物功能群为基础,通过对2010年1~12月香溪河库湾水温、浮游植物等进行跟踪监测,探究支流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趋势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2010年共出现18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B、X1、P、Y、X2、D、LO、J、MP、G是代表性功能群;水温分层的季节性发育和消失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冬季以耐受水温及光照限制的CS/S策略藻种为主;春季弱分层时,CR/R策略藻种适宜生长;夏季汛期时,呈现CR/R/C/CS多种策略藻种混生格局,强分层时,适宜稳定生境的S型策略藻种占据优势;秋季分层被打破,群落结构演替为耐受频繁波动环境的R型群落格局占优势  相似文献   
947.
分别采用沸水浸泡、酸浸、碱浸和加热的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利用FTIR仪和XRD仪对改性粉煤灰的成分和官能团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改性粉煤灰对模拟刚果红废水进行脱色。实验结果表明:碱改性粉煤灰中含有大量官能团,以及NaPl型沸石类物质,能够明显提高粉煤灰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与活性炭相比,碱改性粉煤灰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初始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0mg/L、碱改性粉煤灰加入量为50g/L的条件下,废水的脱色率可达87.52%;碱改性粉煤灰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式和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948.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乙酸乙烯酯(VAM)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共聚合法合成了疏水缔合阳离子型共聚物P(AM-DMDAAC-VAM),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P(AM-DMDAAC-VAM)加入量为14 mg/L、絮凝温度为30~60℃、硅藻土悬浊液pH为8~11时,P(AM-DMDAAC-VAM)对硅藻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好,上清液透光率高达97.5%。  相似文献   
949.
制备了改性SiO2气凝胶,考察了经不同类型、不同配比的改性剂改性的SiO2气凝胶对模拟含Fe3+废水的吸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性SiO2气凝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三甲基氯硅烷(TMCS)作改性剂,V(TMCS)#x02236;V(正己烷)=1#x02236;5;当改性SiO2气凝胶加入量为75g/L、吸附时间为4h、Fe3+质量浓度为10mg/L时,模拟含Fe3+废水的Fe3+去除率为98.32%,剩余Fe3+质量浓度为0.168mg/L;采用改性SiO2气凝胶动态吸附处理流量为420mL/h、Fe3+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模拟含Fe3+废水,吸附后废水中剩余Fe3+质量浓度仅为0.196mg/L。  相似文献   
950.
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水质特性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暴雨径流冲刷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受纳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道路暴雨径流中污染物的赋存形态,总结了不同环境背景下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阐述了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水质的影响因素,论述了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对策,指出合理确定初期暴雨径流控制量、科学选取/设计控制技术、将暴雨径流控制措施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构建调控网络是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污染控制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