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6篇
  免费   4657篇
  国内免费   28104篇
安全科学   1547篇
废物处理   665篇
环保管理   1354篇
综合类   32292篇
基础理论   3274篇
污染及防治   7303篇
评价与监测   1623篇
社会与环境   380篇
灾害及防治   59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884篇
  2019年   2054篇
  2018年   2303篇
  2017年   2362篇
  2016年   2168篇
  2015年   2620篇
  2014年   3243篇
  2013年   3541篇
  2012年   3288篇
  2011年   2886篇
  2010年   2609篇
  2009年   2581篇
  2008年   2279篇
  2007年   2211篇
  2006年   1737篇
  2005年   1294篇
  2004年   1130篇
  2003年   915篇
  2002年   803篇
  2001年   810篇
  2000年   920篇
  1999年   801篇
  1998年   652篇
  1997年   568篇
  1996年   590篇
  1995年   527篇
  1994年   342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341篇
  1991年   292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152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南水北调中线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汉江水华发生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窦明  夏军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343-1348
为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从汉江水华的成因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汉江水华发生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由河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水体富营养化模型以及随机数生成模型组成,它不仅可以模拟汉江水华的发生机理,而且可以对诱发水华的各种因子进行随机抽样组合,从而求出中线调水不同方案实施后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情况下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为9.2%,南水北调中线各调水方案(无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如果调水方案与引江济汉工程同时兴建将大大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最后提出建议,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而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联合调度将会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2.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of Yellow River wat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o-ceramic filter(BF) and 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MBBR) were used for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of Yellow River water in this study. The BF only had slight advantage over MBBR for TOC and ammonia removal. However, like UV254,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HMFP in the BF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BBR. UV254 removal did not show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trihal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THMFP) removal. Hexachlorocyclohexane could be effectively removed in both BF and MBBR. As for diatom and cyanobateria removal the MBBR ha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BF, which was contrary to the average chlorophyll-a(Chl-a) removal rate. The proposal was made in this study that biological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sloughed biofilm should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on algae removal in the MBBR than in the BF. The BF and MBBR could effectively remove microcystins. Moreover, MBBR could be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相似文献   
113.
可持续设计超越了传统设计和生态设计,要求平衡经济、环境、社会3方面的发展需要,在可持续设计的基本工具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尚需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建立适当的设计准则是当前发展可持续设计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4.
在自行设计的小型外热式固定床试验台上,以垃圾中广泛存在的PVC为原料,通过改变加热方式、热解终温等参数。重点研究了快,慢两种加热方式下垃圾热解过程中HCl的析出特性,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5.
以成年产卵来航母鸡为试验动物,研究了三甲基苯基磷酸酯诱导的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发现,母鸡口服TOCP后经过大约8-10d的潜伏期开始出现中毒症状,其表现为以步态失调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障碍呈进行性加重,至21d开始便发展为瘫痪。  相似文献   
116.
发光细菌对化合物的致突效应与检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分离到的自发暗变种(K变种)T9171菌种对三种化合物呈致空变阳性反应,对二种化合物呈可疑阳性,发光细菌暗变种对遗传毒性化合物致突效应的灵敏度高于Ames试验和浦乳动物致癌试验,可望成为一种简易灵敏的测试环境致突变物的短期生物学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微生物进行煤炭脱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松藻煤矿分离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菌株T-4,能够利用煤炭中的黄铁矿作为能源基质,用含有细胞量10~8-10~9个/ml,pH1.55-1.70的种菌液,脱除煤炭中的无机硫,并进行了细菌煤炭脱硫的条件试验,9个样品4—72h试验结果,总硫量由1.31—2.45%降至1.05—1.88%,黄铁矿硫脱除率达86.11—95.16%.  相似文献   
118.
环状扩散管-分级采样器的建立和细粒子酸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国内第一台扩散管-分级采样器,用来研究大气气胶溶胶的组成和细粒子的酸性,实验证明该采样系统能够有效地避免大气中的碱性物质对颗粒物采样的干扰。在北京,湖南等地进行了现场实验,测定了气溶胶的酸性。  相似文献   
119.
稀土元素镧对金鱼藻生长生理及细胞叶绿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金鱼藻叶绿素总量、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代谢指标和细胞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影响,以及金鱼藻对镧的吸收积累作用,结果表明,短期内低浓度(2-110mg/L)的镧对金鱼藻生长有一定刺激促进作用,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及处理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并破坏细胞叶绿体结构;金鱼藻对镧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120.
The turbidity variation in artificial water and samples from a water plant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ce of organics with different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cessive turbidity existed when water chemical conditions were changing. The formation of turbidity depended on organic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and their conformations on particles. At higher pH and lower ionic strength, the organic chains with a more extended conformation resulted in rising turbidity of the suspension. At lower pH, the reconformation of organics took place due to charge neutralization by the proton, resulting in a decline in turbidity. The addition of NaCl and MgCl2 at pH 7.00 also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turbidity in the suspens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recessive turbidity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water supply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