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5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557篇
安全科学   215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1378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为探究农业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变化的影响,选取玉米地、玉米地转变为姜地、稻田和稻田转变为姜地4种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组成、稳定性及SOC、TN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①玉米地转变为姜地后,>0.25 mm粒级的大团聚体减少21.48%(p<0.01),>0.25 mm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DR0.25)显著降低53.39%;稻田转变为姜地后,大团聚体差异不显著,<0.053 mm粒级的粉黏团聚体增加8.93%(p<0.01);冗余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是团聚体组成和 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②玉米地转变为姜地后,0.25~1 mm粒级团聚体中SOC、TN含量分别减少52.68%、50.98%,粉黏团聚体(<0.053 mm)中SOC和TN含量增加约2倍(p<0.01);稻田转变为姜地后,>0.25 mm的大团聚体和0.053~0.25 mm的微团聚体中的SOC、TN含量均减少(p<0.05),其中,大团聚体碳氮比与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存在相关关系(p<0.05);③所有处理均为大团聚体SOC、TN贡献率最高,转变后的姜地较玉米地、稻田的土壤粉黏团聚体的SOC、TN贡献率显著增加,尤其是较玉米地的粉黏团聚体SOC、TN贡献率增加3倍(p<0.01);④平均质量 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与大团聚体的SOC、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形维数(D)与MWD及1~2 mm粒级大团聚体的SOC、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DR0.25与大团聚体的SOC、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总体上,玉米地和稻田两种用地转变为姜地后,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团聚体稳定性变化虽不显著,但大团聚体中SOC、TN含量降低,粉黏团聚体中SOC、TN含量增加.本研究的开展对农田科学管理和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2.
针对排水管网物探检测需断水操作和无法对管道内部实时探查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光纤分布式测温的污水管道入流诊断方法,实现了无干扰条件下污水管道污水和雨水入流实时监控.采用感温光缆对选择的试验管段开展了时空高精度观测(空间精度1m、时间精度1min),获得了超过118万个管道水温数据.基于解析出的管道水温时空图像,提出了基于水温温差背景噪声值的入流定位方法;确定出无外部入流影响时管道水温空间和时间温差的背景噪声值分别约为±0.2℃和±0.5℃.采用水温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自动识别出污水管道的旱天污水接入和雨天雨水接入事件,与现场调查结果一致.因此,该方法对污水管道入流的动态识别定位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3.
采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制备了包埋硫铁生物填料(ESI Filler),基于升流式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开展动态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HRT)、pH值、溶解氧(DO)等运行条件,探究ESI Filler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当进水硝酸盐氮(NO3--N)浓度为30mg/L,HRT为10h时,NO3--N去除率不断上升至99.80%。当HRT缩短为2.5h时,NO3--N去除率降至61.35%。ESI Filler反应器对pH值和DO的改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NO3--N平去除率可维持在82.5%以上。但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差,当温度从35℃降低至15℃时,NO3--N平均去除率由90.12%降低至68.80%。运行164d后,球体未出现破裂散落的现象,表现出较长的使用寿命。通过扫描电镜发现,填料表面疏松多孔,附着大量杆状细菌,已成为微生物的良好载体。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包埋颗粒中优势菌属为典型的自养反硝化功能菌Thiobacillus,丰度为80.79%。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解决目前水露点数据多为人工采用测量仪器测得,时效性低且成本高昂的问题。方法 建立一种基于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随机森林(RF)的天然气水露点预测方法。采用XGBoost方法对所有监测工艺参数进行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水露点的关键工艺特征参数,以排除无关特征参数对预测的干扰。建立RF预测模型,输入关键特征集参数,实现对水露点的实时预测。以重庆气矿某脱水监测系统监测数据与生产数据为例,对所提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 相较于XGBoost、SVM等预测方法,RF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且经过XGBoost特征选择后,RF预测结果的MAE值降低了0.016 9 ℃,RMSE值降低了0.014 6 ℃。结论 基于极端梯度提升与随机森林融合的水露点预测方法具有更优的预测精度与鲁棒性,对指导脱水现场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5.
张建华  殷鹏  张雷  尹洪斌 《环境科学》2023,44(2):828-838
底泥疏浚对湖泊内源削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富营养化湖泊内源治理的重要技术之一.以太湖疏浚区为对象,估算了近十余年疏浚对内源负荷的削减量,并评估了太湖北部竺山湖和梅梁湖的底泥疏浚效果.结果表明,太湖累计疏浚的4 200万m3底泥,共计清除了底泥中氮约6.26万t,总磷约1.83万t,有机质约117万t,相当于清除了蓄积于底泥中二十余年的外源污染物输入量.对于外源控制较好的梅梁湖,底泥疏浚后5 a内水质改善明显,随后出现反弹,但仍有效削减了表层底泥总氮和总磷含量.相反,对于外源输入仍较大的竺山湖,疏浚十余年后,底泥内源又回复到浚前水平.对竺山湖疏浚区开展了长达6 a的底栖生物群落跟踪评估,发现疏浚初期对底栖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浚后2 a,底栖生物密度与生物量等指标已接近浚前水平. 6 a后,疏浚区与未疏浚区的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已无差别.结果也表明,底泥疏浚对湖体内源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疏浚效果维持程度与外源输入强度密切相关.此外,长期来看,疏浚区底栖生物群落依靠自恢复能力可达到浚前水平,疏浚不会对底栖生物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6.
基于多孔介质力学建立非饱和土在冻结过程中的耦合方程并进行单向冻融过程的数值求解及模拟分析。把非饱和冻土当作固体土颗粒、未冻水、冰晶及孔隙气组成的多孔多相介质,在小变形假定下建立了考虑冰?水、水?水汽相变的非饱和冻土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方程,以及能量方程、耗散不等式、热平衡方程。结合冻融过程中的渗透特性以及应力应变关系,对单向冻融条件下的非饱和土柱封闭系统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冷端冻结温度的数值对非饱和土柱的顶部位移影响较大,而对温度场的分布规律以及冻结区的含水率分布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寒区非饱和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7.
紫外辐射是模拟环境条件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紫外辐射强度、剂量等的定标对于老化耐久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验手段对目前常见的定标用紫外标准光源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该类光源的性能指标未来的改进方向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8.
为保证某运载火箭与卫星星箭分离面处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在火箭无线系统研制阶段,应用电磁仿真预测分析方法,构建火箭箭体及无线系统电磁仿真模型,搭建火箭系统电磁仿真平台,计算星箭分离面处的电磁辐射特性,分析潜在电磁干扰危害。在预测分析基础上,结合火箭、卫星总装状态下的星箭分离面处电磁兼容性测试,验证仿真预测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这种电磁仿真预测分析、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为在火箭设计全流程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支撑,同时实现了火箭研制与试验验证的闭环设计。  相似文献   
159.
将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置于24h半致死剂量(24 h LC50=10mg/L)的硫化物溶液中,检测不同时间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血细胞数量逐步下降(p<0.05);血糖(p>0.05)和总蛋白(p<0.05)的含量先降后升;总胆固醇(p>0.05)、甘油三酯浓度(p>0.05)和谷草转氨酶活力(p<0.05)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先升后降;谷丙转氨酶活力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p<0.05);而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变化的比值却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p<0.05).其中血细胞数量降低可能是因为受到了硫化物胁迫及饥饿的双重压力,增加的血糖主要由血脂转化而来.而硫化物胁迫下血液中多项生理生化指标改变,其主要原因是肝细胞受损和免疫力下降,这也是最终造成乌贼幼体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0.
简要介绍了 F_(81)、F_(835)、F_(838)、F_(881)和F_(882)的定义及测试方法,并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F 值是薄钢板的成形性优劣性指标,具有方向性。其中,F_(81)在评定不同板厚、不同冲压级别的薄钢板成形性能时,显得更为敏感;而F_(83)系列(包括 F_(881)、F_(882)),由于采用同一结构形式的公式,只是因 A 的测试方法不同,对 F 值有微小的影响。F_(88)测试方法简便、准确并易于实现自动化,具有在大生产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