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7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409篇
安全科学   384篇
废物处理   408篇
环保管理   510篇
综合类   3543篇
基础理论   119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562篇
评价与监测   264篇
社会与环境   276篇
灾害及防治   2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633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416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511.
Effects of carbon concentration and Cu additive in simulated fly ash (SFA) and real fly ash (RFA) on the form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Fs),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PCDDs), chlorobenzene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which were all regarded as persistent chlorinated aromatics in iron ore sinter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annealing process of SFA with various carbon contents, the yield of chlorinated aromatics and the I-TEQ obtained their maximum at 10 wt% carbon content. Active carbon in SFA acted as the carbon source as well as an adsorbent which led to higher production of PCDD/F in solid phase at 10 wt% carbon content. The increase of carbon content will be beneficial on the formation of 2,3,7,8-Chloro-substituted PCDF compared with 2,3,7,8-Chloro-substituted PCDD. In addition, the CuCl2·2H2O was a much more powerful catalyst in the formation of chlorinated aromatic compounds compared with elementary Cu, since it served as both a catalyst and a chlorine donor. However, the RFA behaved similarly with SFA with elementary Cu in the formation of chlorinated aromatic compounds. The effect of carbon content and copper additives on formation of 2,3,7,8-chloro-substituted congeners displaye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tetra- to octa-PCDD/F isomers and even the total PCDD/Fs.  相似文献   
512.
刘传耀  黄爱生 《化工环保》2017,36(5):548-552
以自制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90为原料,自制2,3,4,5,6-五氟苄胺为修饰剂,通过后修饰法制备了超疏水ZIF-90,采用SEM、XRD、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气体吸附性能测试。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超疏水ZIF-90晶体结构和形貌良好;水接触角高达152.1°;修饰剂分子与ZIF-90晶体上的自由醛基成功发生缩胺反应。气体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相对压力小于0.02时,超疏水ZIF-90的CO_2吸附量较ZIF-90明显增大,CO_2/N_2和CO_2/CH_4的理想吸附选择系数由修饰前的15.76和4.88分别提升至33.28和17.13;超疏水ZIF-90具有优异的憎水性能。  相似文献   
513.
采矿及冶炼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其中Cd污染及其带来的健康风险近年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利用弹尾目跳虫开展土壤Cd污染的生态毒理研究,对Cd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跳虫Folsomia candida(F.candida)暴露在不同Cd浓度污染的人工土壤中,利用跳虫存活数量、繁殖数量及回避行为实验来评价重金属Cd污染对跳虫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Cd对F.candida的急性毒性LC50值为2 086.93 mg·kg~(-1),慢性毒性的繁殖抑制(28 d)EC50值为224.95 mg·kg~(-1)。此外,Cd对跳虫回避行为影响的EC50(48 h)为721.26 mg·kg~(-1)。可以看出,慢性毒性的EC50值与Cd对回避行为影响的EC50值近似,但远低于急性毒性LC50值。因此,跳虫F.candida的回避行为和繁殖率对Cd污染土壤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来表征土壤中Cd的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514.
赤霉酸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极其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但是针对其发育毒性的数据依然较少。本文探讨了赤霉酸暴露对SD大鼠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参考国内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的评价方法,将144只初断乳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1、10、100 mg·kg-1bw剂量组,采用经口灌胃方式对雄鼠连续染毒28 d,雌鼠连续染毒21 d。暴露结束后检测大鼠的体重、食物利用率、雄鼠包皮分离时间/雌鼠阴道开口时间、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仅10和100 mg·kg-1bw剂量组雄鼠的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1),100 mg·kg-1bw剂量组雌鼠谷丙转氨酶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剂量组均未观察到大鼠的体重、食物利用率、雄鼠包皮分离时间/雌鼠阴道开口时间、脏器系数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的改变(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亦显示大鼠重要器官无损害性改变。因此,在本试验给予的剂量范围内赤霉酸染毒不会对SD大鼠青春期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15.
农药混配制剂环境风险评估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欧洲和美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详细介绍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体系中的2种方法,即,基础的"整体测试法"和近年来提倡的"基于组分的方法"。"基于组分的方法"的特点是以浓度加和模型(CA模型)作为默认假设进行初级评估,以独立作用模型(IA模型)等作为高级评估手段的农药混配制剂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模型偏差率(MDR)、毒性相似度及毒力单元(TU)等概念以及混配制剂风险评估流程。本文的目的旨在为建立我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6.
环境污染物能够以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在体内产生含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并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及酶反应引起氧化应激,造成生物体内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损伤、DNA表达改变、酶失活等,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风湿类疾病、感染及癌症等的发生。本文对环境污染物致氧化应激产生的原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及酶反应、造成的危害,以及常见的基于细胞模型的氧化应激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期望为评价环境污染物和检测氧化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7.
以敌敌畏、乐果联合作用于线虫的毒理学实验为基础,基于FH插值法理论,通过较少的实验数据建立有机磷农药二元混合物联合效应模型,求解作用效应表达式并绘制联合效应三维曲面图;基于合并用药分析公式,计算联合作用评价q值并绘制农药浓度与q值的联合作用评价三维曲面图,结果表明敌敌畏与乐果混合物联合作用不仅表现为相加作用,而且还在局部低浓度表现为拮抗作用,与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一致。上述研究表明FH插值法理论可作为二元有机磷农药联合效应分析及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18.
为全面了解珠江三角洲淡水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估其生态风险与食用安全,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集罗非鱼、草鱼、乌鳢及鳜鱼主要养殖鱼类样品共计57份,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以及食入健康风险指标(Ri总)分别评估其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样品中Cr、Ni、Cu、Zn、As、Cd、Hg、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20~3.240,0.020~0.800,0.110~1.100,0.190~19.970,0.030~1.480,nd~0.606,0.003~0.118,0.040~0.803 mg·kg-1(湿重),Cr、As、Cd、Pb在水产品中超标率大小依次为As(7.0%),Pb(7.0%),Cd(5.3%),Cr(1.8%)。Pi结果表明,目前珠江三角洲养殖水域水产品中Cu与Zn残留处于正常范围内,Cr和Hg有少量样品为轻度污染,Pb、Cd与As存在重度污染样品,所占比例为2.86%、6.02%和5.74%。MPI结果显示不同水产品污染程度为乌鳢>鳜鱼>罗非鱼>草鱼,总体上各种水产品MPI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目前成人每周摄入水产品是安全的,但乌鳢Cr,罗非鱼As含量较高分别达到PTWI的37.76%和19.51%,表明水产品中Cr、As残留可能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隐患。健康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10-6a-1)。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淡水养殖主要水产品可知,其尚未出现明显的污染安全问题,但As与Cr等元素的潜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19.
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探讨铅(Pb)、得克隆(DP)及二者联合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Pb(5、20μg·L~(-1))和DP(15、60μg·L~(-1))单独暴露均会引起斑马鱼自主运动频率增加,触摸反应能力和自由游泳活力下降,并且抑制初级运动神经元的生长,加剧尾部细胞凋亡。但与20μg·L~(-1)Pb单独暴露相比,高剂量联合暴露(20μg·L~(-1)Pb+60μg·L~(-1)DP)使斑马鱼的自主运动频率显著降低(P0.05),触摸反应能力和自由游泳活力显著增强(P0.05),初级运动神经元轴突长度显著增加(P0.05),尾部细胞凋亡减少。与5μg·L~(-1)Pb单独暴露相比,低剂量联合暴露(5μg·L~(-1)Pb+15μg·L~(-1)DP)也显著减少斑马鱼尾部的细胞凋亡(P0.05)。上述结果表明,Pb或DP单独暴露对斑马鱼均可引起神经毒性作用;但二者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自主运动、触摸反应以及自由游泳活力的影响则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20.
Leaching behavior and gastrointestinal bioaccessibilit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from hospital waste incineration (HWI) fly and bottom ash samples collected from Beijing and Nanjing Cities were assessed. In the same ash sample, the leaching concentrations of individual REEs determined by the 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 (TCL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detected by the European standard protocol (EN-type test), thereby suggesting that the low pH value of leaching solution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leachability of REE. The REE bioaccessibility results, which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 (PBET), indicated that REEs were highly absorbed during gastric phase by dissolution; and subsequently precipitated and/or re-adsorbed in small intestinal phase.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the total REEs extracted by the TCLP method, EN-type test and PBET test were compared. In addition to the pH value of extraction solutions, the chelating role of REEs with organic ligands used in the PBET method was also an important parameter affecting REE adsorption in human body.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showed that REEs were extracted by these methods as concomitants of heavy metals and anions (NO3 , F, SO4 2–, and Cl) from HWI ash, which probably caused the remarkably complex toxicity on human body by the exposure path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