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9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3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0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78篇 |
综合类 | 755篇 |
基础理论 | 185篇 |
污染及防治 | 273篇 |
评价与监测 | 42篇 |
社会与环境 | 43篇 |
灾害及防治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31.
932.
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农药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78%川楝素原粉和0.5%川楝素乳油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川楝素原粉对鹌鹑、家蚕、蜜蜂、蚯蚓、瓢虫、蝌蚪等非靶标生物均为低毒;川楝素乳油对家蚕、蜜蜂、蚯蚓、瓢虫等均为低毒,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对鹌鹑中毒,对蝌蚪高毒.可见,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较为安全,但在水田及桑园应慎用0.5%川楝素乳油. 相似文献
933.
建立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乙二醇生产废水中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HP-FFAP型毛细管色谱柱,优化的色谱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30℃,初始柱温50℃,载气流量1.0mL/min,分流比1∶1。在质量浓度为1.0~150.0mg/L范围内,废水中各组分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89~0.99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63,0.21,0.25mg/L,加标回收率为97.72%~103.52%。 相似文献
934.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将化学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制备阴离子交换剂,重点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在不同pH、温度、磷酸根初始浓度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别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出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模式能更好地描述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逐渐减小.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3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吸附速率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控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伪二级吸附速率常数逐渐减小,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通过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可以为反应器的设计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提供基础信息,对于去除水溶液中磷酸根的技术应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35.
936.
为了解采暖期大气PM_(1.0)和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采集哈尔滨市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采暖期PM_(1.0)和PM_(2.5)的样品,进而分析其中的水溶性离子(F-、Cl-、NO-3、SO2-4、Na+、NH+4、K+、Mg2+、Ca2+)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PM_(1.0)和PM_(2.5)中的水溶性离子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采暖期间PM_(1.0)和PM_(2.5)中9种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总和分别为25.4~60.7μg/m~3和38.8~78.0μg/m~3。在PM_(1.0)和PM_(2.5)中NH+4、NO-3、SO2-4占比较高,而F-、Mg2+占比较低。PM_(1.0)和PM_(2.5)中9种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为夜间大于白天。在PM_(1.0)和PM_(2.5)中,Mg2+和NH+4、F-和Cl-呈显著相关,说明它们来自相似的污染源,在PM_(1.0)中的K+和Ca2+显著相关,故它们受相似的污染源的影响。根据酸度与各离子的相关性,得出SO2-4和NH+4是控制大气颗粒物酸碱性的主要离子。另外,气象因素对PM_(1.0)和PM_(2.5)的浓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937.
采用多种软件计算了酚类化合物的11种理化参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3组生物降解数据-logKb、BOD、CO2进行了结构-生物降解性(QSBR)的研究.结果发现,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偶极矩-μ-、分子摩尔质量(Mw)、分子表面积(TSA)、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X)、生成热(Hf)等能够较好地拟合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或程度.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理,认为电性参数与立体参数是决定酚类化合物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化合物的生成热对生物降解最终产物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38.
939.
Li Li Lusan Liu Robert M. Hughes Yong Cao Xing W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4,186(1):469-479
Standard protocols are critical for maximizing data comparability and aggregation in national monitoring programs, and taxa richness is a common indicator of site condition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There are two general approaches for sampling stream macro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targeted richest habitat and site wide. At seven sites, we compared three methods: Ontario Benthic Biomonitoring Network (OBB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Program (EMAP), and Rapid Bioassessment Protocol (RBP). The OBBN method produced a biased sample at a site with a single small riffle, the RBP method produced the most total taxa, and the EMAP method produced the most taxa at four sites and the most individuals at six sites. The RBP method produced asymptotes for percent tolerant individuals, percent chironomid individuals, and Hilsenhoff Biotic Index score after five to ten stations. The EMAP method produced asymptotes for those metrics after 10 to 20 stations per site. The EMAP method typically required half the number of stations as the RBP method to obtain 70–90% of true taxa richness as estimated by the Jaccard coefficient. We conclude that the EMAP method is preferable because of its greater precision in taxa richness estimates. 相似文献
940.
污染物总量减排是中国“十一五”期间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重庆市綦江县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为基础,分析了全县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减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