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3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283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非线性回归法计算曝气设备清水氧传递系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对比作图法、线性回归法和非线性回归法计算曝气设备清水氧传递系数(KLa)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在实际测定曝气设备性能中,使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KLa更加可靠.而且可以使测试过程更加容易控制。所以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推荐使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KLa。  相似文献   
122.
PAHs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能力测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芴、菲、蒽、芘为碳源和能源筛选、分离PAHs降解菌。14株能降解利用PAHs的菌株被分离。通过HPLC分析,在含芴、菲、蒽、芘的混合培养基质中10号菌的降解能力最强。研究它的降解性能和生长情况,表明该菌在混合反应体系中培养30d后对芴、菲、蒽、芘的降解率分别为95.27、90.46、28和80%;在只含一种PAH的单反应体系中该菌对芴、菲、蒽的降解能力提高,降解率分别可达98.91、94.32和52.17%,而对芘的降解能力则降低,降解率仅为62.47%。与混合PAHs培养体系相比,在单一PAH培养体系中,细菌的对数生长期缩短1/3。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确定10号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spFAP10。  相似文献   
123.
近年来,由于生产的全球化、工业水平的迅速提高、技术系统的复杂化和规模化,以及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我国技术灾害的发生频次增多,强度加剧,经济损失趋于上升.技术灾害继自然灾害之后,已逐渐发展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的主要灾种.基于技术灾害数据库,从致灾因子多度、风险频数、相对损失强度和综合风险指数等4个方面对中国技术灾害的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加深对中国技术灾害的系统认识,并为中国技术灾害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高层建筑火灾最佳疏散路线的确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在现场情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尽快地选择一条既安全、疏散时间又短的疏散路线,是室内人员快速、安全撤离火场的重要保障。在应用高层建筑火灾全风网网络模拟软件HRBFS模拟火灾时建筑物内烟流体积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当时人员的分布情况,提出了最佳疏散路线的算法。  相似文献   
125.
冬季降雪过程对城市大气气态汞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银栋  张巍  胡丹  王学军 《生态环境》2010,19(3):505-508
2009年降雪和非降雪期间对北京西北城区的气态总汞浓度进行了连续采样,比较了降雪期间、非降雪期间的气态总汞浓度日变化过程;降雪期间气态总汞浓度的降低和恢复过程。结果表明,降雪和非降雪期间大气气态总汞浓度的日均值有显著差异,降雪期间气态总汞的平均浓度为5.64ng·m^-3,非降雪期间的平均浓度为7.43ng·m^-3,前者约为后者的70%。降雪后约7h气态总汞浓度恢复到降雪前水平。研究中分析了气象因素(气压、风速、阵风速度、气温和相对湿度)对于气态总汞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雪期间主要受到风速(r=-0.527)和阵风速度(r=-0.574)的影响;非降雪期间主要受到风速(r=-0.691),阵风速度(r=-0.726)和相对湿度(r=0.692)的影响,并且相对湿度的影响与风速的影响相近。降雪和非降雪期间气态总汞的日变化有所差异:非降雪期间气态总汞浓度在午夜和清晨较高,日变化趋势与相对湿度一致;降雪期间气态总汞的日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26.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系统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及评价的方法,阐述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提出土壤健康在农业持续发展评价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在建立生态农业最优化模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7.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工作,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长治”工程重点县——城口县为例,研究其水土流失成因及治理模式。该县位于重庆市最北端,既是“长治”工程重点县,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引水方案丹江口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县。该县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流失面积高达1 728.67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2.61%。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但其资源相当丰富,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在分析其水土流失成因基础上,结合该县的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提出其水土流失治理的模式和途径,以期进一步推进该县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为长江上游贫困山区县的水土保持工作探索比较合适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8.
研究了一些对地铁隧道抗震稳定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例如,地铁隧道的整体平均容重和地铁隧道的埋深,尽管它们对地基的孔隙水压力发展影响不大,但却对地铁隧道的震后残余变形影响相当显著。还有,砂性土中粘性土的含量多少对砂性土的动力行为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最后,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输入不同地震波的地铁地基土层动力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9.
太湖北部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太湖北部流域主要河网区水质受该流域地质状况、岩石和土壤的化学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对太湖北部流域河网区主要河道水体中的主要离子进行了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北部流域水体中的TDS平均值为355.74mg·L-1,变化范围为276.08--681.54mg·L-1,其中ca2+和HCO3-是占绝对优势的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46.2%和48.9%;其次是Na+和SO42-,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35.9%和27.5%。进而判断出该流域水化学类型是以碳酸盐岩石和蒸发岩来源为主的HCO3-Ca2+-Na+型。再从离子的自然起源和人类活动角度分别对水化学类型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利用吉布斯分布模式投点作图得出结论:其离子自然起源的优势机制是岩石的风化作用,而蒸发一结晶和大气降水的输入作用十分微弱,这与该流域的水文、地理、地质背景相一致;另一方面通过SPSS软件的相关关系分析得出结论:NO3-、SO42-、心、ca2+和Mg2+的相关性较强,与cl‘也呈正相关,说明水体中这些主要离子都具有共同的来源,其中NO3-的较高含量(平均值为14.74mg·L-1)反映了该流域受人类影响较大。尤其是NO3-与sO42-的相关性达到0.83,再次说明氮污染对该流域水体的酸化和水质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0.
设置0、0.001、0.01、0.1、l和10mg·L-16个质量浓度梯度,测定了草甘膦异丙胺盐(Glyphosate—isopropylammonium)农药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叶绿素a含量、SOD和CAT活性的影响,探讨了有机磷农药对球形棕囊藻的毒物刺激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呈现出刺激效应。在实验所设定的6个质量浓度梯度范围内,0.001mg·L0和0.01mg·L-1质量浓度处理下的刺激效应最为显著。该两个质量浓度处理下,球形棕囊藻的平均相对增长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7%和0.45%,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2%和2.5%,SOD活性提高了5.9%和7.2%,CAT活性提高了93%和155%;而当草甘膦异丙胺盐质量浓度在0.1mg·L-1以上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率、叶绿素a含量、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草甘膦异丙胺盐在0.001mg·L-1和0.01mg·L-1范围内对球形棕囊藻均呈现刺激效应,而高于0.1mg·L-1时球形棕囊藻各生理指标表现出显著抑制效应。研究结果为了解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特征,揭示有机磷农药对微藻产生低促高抑的规律和为深入探索赤潮暴发的成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