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24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472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ISM法建立了矿工安全心理影响因素的三层递阶结构模型,分析矿工安全心理影响因素,明晰各因素之间的层次递阶关系。结果显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为个体心态、生理疲劳和工作应激;中层间接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个性气质、作业环境、组织公平等因素;深层根本影响因素为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组织管理及生产工艺技术这三项因素。煤矿企业可从影响矿工安全心理的根本因素出发,寻找增强矿工安全心理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为煤矿安全管理、矿工不安全心理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异狄氏剂作为一种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内曾被大量使用,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及生物毒性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为开发异狄氏剂降解菌资源,并阐明异狄氏剂的微生物降解机制,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一株对狄氏剂具有降解能力的白腐真菌Phlebia acanthocystis TMIC34875对异狄氏剂的降解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在菌体接种量为15%(V/V)时,异狄氏剂在10 d培养期间的降解率达到最高的57%左右.该菌株在异狄氏剂的初始浓度为20μmol L-1时具有最大降解速率,为0.053μmol L-1h-1.在培养温度为25-35℃,pH值为4.5-5.5之间时,菌株对异狄氏剂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相同条件下,菌株在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显示出比在Kirk合成液体培养基中更高的降解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了多个未曾报道过的代谢产物,包括3个单一羟基化产物和1个羧基化产物,表明该菌株对异狄氏剂的降解途径不同于已知的细菌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993.
吡嘧磺隆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和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待测样品通过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丙酮(1∶1,V/V)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吡嘧磺隆的含量,并研究了2010—2011年北京、安徽和海南等3地水稻、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水稻、土壤和田水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3%—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在糙米、稻壳、植株、土壤、田水中的吡嘧磺隆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5 mg.kg-1,符合残留试验要求.消解和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5.29—6.42 d和4.99—6.42 d.秧苗期施药,收获时水稻和土壤中均未检出吡嘧磺隆的残留.  相似文献   
994.
一、停车、停车、还是停车!最重要的我要放在最前面说。高速公路行车最怕的是什么?是停车!在高速运动的车流里不管什么原因致使道路堵塞而停车,最可怕的事情就可能要发生了。这里我要重点说一下小车,小车司机碰到前方道路堵塞时,一定要马上看观后镜里有没有大货车跟随,如果有,一定要提前减速并打开双闪灯提醒后车注意,给后车充足的距离和减速时间,如果后面的  相似文献   
995.
潜流型人工湿地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潜流型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除磷效率受到季节、植物种类、pH值、溶氧(DO)及水力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构建的湿地系统研究上述因素和除磷效率的关系,发现湿地除磷效率随季节变化较大.而且其与植物的生长旺盛程度密切相关,高的pH值可以促进磷的去除,填料中DO对磷形态分布和去除影响较大;当水力负荷为0.5~15cm/d时,湿地出水的TP去除率可达到73%,试验结果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潜流型湿地的除磷规律。  相似文献   
996.
南京北郊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安俊琳  杭一纤  朱彬  王东东 《生态环境》2010,26(6):1383-1386
以南京北郊大气中O3质量浓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O3变化特征和气象要素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气O3日均质量浓度平均为65.8μg·m-3。O3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5时左右,O3质量浓度日最大值在春季最大,而冬季最小。白天工作日O3质量浓度要高于周末,而夜间两者差异不大。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是影响南京大气O3质量浓度的重要因素。全年中5月份高日照时数和较低的降水量导致南京出现O3高值。在偏南气流作用下,O3质量浓度偏高。由气象要素得到的O3日均质量浓度和O3日最高质量浓度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61和0.71。  相似文献   
997.
不同生态区土壤溶磷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盐渍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磷矿区土壤中溶磷微生物的数量、组成及与部分土壤化学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溶磷微生物在不同生态区土壤中的分布各不相同,磷矿区土壤中溶磷微生物数量和种群丰度普遍高于重金属污染区和盐渍区,但优势种属间数量差异不明显。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溶磷细菌比例较高,但种群单一,主要以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为优势种,重金属污染区溶磷细菌比例与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溶磷细菌丰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盐渍土中溶磷细菌比例小,优势种群为巨大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sp.)和黄单胞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其数量和种群丰度分别与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98.
安全诗二首     
飞吧…… 神圣的安全徽章 矫健的一双翅膀 铭刻我那一片衷情 托起人民平安的希望 鸽子呵飞吧  相似文献   
999.
去年全国交通事故的相关统计数据近日公布,其中,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攀升引人注目。有关部门分析认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快速增长;车流量增大以及驾驶人对高速驾驶不适应是造成事故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个结论是有数据支持的,不容置疑。那么,还有没有无法靠数据说话,同样不容忽视的其他原因呢?  相似文献   
1000.
化学教学实验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教学实验中,对化学物质进行合成、分离、提纯及分析时,必然要产生与此相关的其他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大多以各种形式排放(大部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到自然环境中.目前,在我国的教学、科研条件下,这种污染从排放数量(尤其是累积数量)和危害程度上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