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太湖典型湖区沉积物外源有机质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张远  张彦  于涛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3):251-258
采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法,分析了太湖竺山湾和南部湖区苕溪港区域表层沉积物碳和氮同位素分布特征,并利用“端元混合法”计算确定了陆源输入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 结果表明:① δ13C值在南部湖区要高于竺山湾,竺山湾表现为从河道(-27.72‰)到湾内(-23.00‰)逐渐增大的趋势,南部研究区域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说明外源有机质的贡献不断减少;② δ15N值在陆源有机质中较低,而在内源有机质中较高,没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③ C/N比表现为从外源到内源不断减小的趋势;④ 利用“端元混合法”计算外源有机质贡献率发现,δ13C和C/N比的结果较为相似:竺山湾入湖口的外源有机质贡献率为46.51%~52.51%,竺山湾外源有机质贡献率为27.61%~30.85%;而δ15N计算得到的外源有机质贡献率差异较大,竺山湾入湖口处为56.91%~97.47%,竺山湾为74.83%. 讨论认为含氮物质的多来源特征及N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复杂性都增加了有机质源解析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2.
为实现钻井废物随钻即时处理,采用钻井废物处理技术。研究对钻井废物实验取样,将废物分离成岩屑、泥饼和水,对泥浆中的固体通过水洗、絮凝分离和化学反应处理,泥浆中的有害物质成分和氯离子被析出后,再用真空吸附脱水制成泥饼,同时将水循环利用。根据实验数据对本底值以及处理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技术在塔里木油田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3.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新疆克州土地利用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S"技术及IDRISI软件中的CA-Markov模型,以2005年为起始时刻,对新疆克州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预测.研究认为: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呈现"两大、四小"的特点,即:草地及未利用土地面积大,而耕地、林地、水域及城乡居民工矿建设用地面积较小;与2005年相比,模拟的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仍然是以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为主,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也不大,其中,耕地、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将略有增加,而草地、水域面积将有所减少,未利用地面积也有一定的增加,总体上,研究区内生态环境将可能进一步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34.
本文作为碱渣倾倒对海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的先期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固─液体系的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碱渣─海水混合体系的吸附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碱渣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是二级动力学过程。并且提出了碱渣─海水体系中碱渣含量对吸附反应速率影响大小的“强度指数”概念。应用该模型预测了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碱渣对海水中不同初始浓度磷酸盐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理论分析发现,预测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之间符合乔姆金等温吸附方程,说明了海水中磷酸盐在碱渣表面上的吸附是遮盖率不大的单层化学吸附,与本文的前提假设相符合。  相似文献   
35.
在盘锦海岸闲置虾池进行地下炸药震源物探作业对围隔养殖环境影响的模拟实验,并对围隔养殖水质、底质和生物做了影响评价。水质和沉积物监测表明,震前和震后无明显差异。文蛤死亡检验表明,震后未发现一粒文蛤死亡。电镜切片结果表明,震后2h 01号站腹足组织细胞线粒体结构出现轻微肿胀,腹足微绒毛的十二倍体结构出现增大、变形现象,震后48h 04号站腹足微绒毛的十二倍体结构出现增大、变形现象,内脏腺细胞结构完整、正常。地震影响的最大半径在44m以内。  相似文献   
36.
有效数字能够体现测量值的可信程度,有效数字位数是测试结果规范表达的重要指标。通过详细分析《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 17378.4—2007)中"13.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步骤中各影响因素,对油类测定结果的有效位数进行科学推断。分析表明,正己烷萃取液中油类浓度、正己烷萃取剂定容体积、水样体积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正己烷中油类浓度有效位数3位,萃取液正己烷定容体积有效位数3位,水样体积有效位数3位;海水油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的有效位数为3位。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黄河泥沙含量与COD、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等水质参数间的关系,揭示了当前黄河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描述耗氧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参数中,BOD5能真实地反映黄河的有机污染状况,而COD和高锰酸盐指数,不论是用含泥沙的浑水样品测得的数值,还是用滤除掉泥沙的清水样品测得的数值,均在相当程度上夸大了黄河的水污染程度.这种夸大作用在未污染和轻污染河段尤为显著.作者认为,在使用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参数对黄河水质进行评价时,不宜使用直接测得的数值,而应使用经"泥沙有机质本底量"校正的数值.  相似文献   
38.
海水COD测定的分光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索了海水中COD测定的分光光度法研究,以海洋监测规范为基础,前处理(消解)部分与海洋监测规范COD分析方法相同,用比色法代替硫代硫酸钠滴定法,经过扫描波长选择524nm,比色介质高锰酸钾碱性条件稳定性较差,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消解后颜色的稳定时间l0min左右,浓度越高颜色越不稳定,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比规范法高,主要是消除了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39.
浅议白云山酸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涛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34-135
通过对广州白云山1994~2004年10年降水监测结果分析及其对白云山酸雨现状调查,分析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并对控制和降低酸雨污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0.
塔里木油田零散井放空天然气CNG回收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偏远零散单井伴生气放空问题。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通过反复调研和论证,采取CNG技术回收放空的天然气,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