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1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的循环廊道内增设缓流板,以此改变循环廊道过流断面面积,进而调控循环比(循环廊道断面通过的循环流量和进水流量的比值)。利用胞内、胞外聚合物的分析及物料平衡的方法,研究了增设缓流板、调控循环比前后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和磷转化途径的变化及聚磷菌种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增设缓流板,循环比为27时,COD、NH+4、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3%、87.1%、78.1%和96.0%,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46.1%;而不设缓流板,循环比为241时,COD、NH+4、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2%、82.7%、67.2%和86.4%,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17.54%。综上可知,增设缓流板控制循环比,有助于提高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有助于提高反硝化吸磷量,同时有助于提高氧化沟工艺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32.
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处理人工配水,研究了3种不同运行模式下CAST工艺对磷酸盐的去除情况,分析了不同运行模式下每个周期内磷酸盐的变化规律以及CAST反应器的除磷途径,通过缺氧吸磷速率和好氧吸磷速率得到了3种运行模式下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大概比例。研究表明:系统稳定后,3种运行模式下出水磷酸盐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48、0.15和0.04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03%、96.91%和99.07%;CAST系统除磷是在传统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磷菌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3种不同运行模式下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大概比例分别81.1%、77.1%和79.7%。  相似文献   
33.
动态混合曝气-微电解预处理维生素B1生产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维生素 B1 生产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水量冲击大和可生化性差等特点.为了减轻后续和生化处理的压力,提出了动态混合曝气-微电解工艺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出水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控制参数为:进水 pH 值为 5,曝气时间为 2 h,铁碳体积比为 0.5,气水比为 200,充水比为0.5,混凝体积比为5.TOC(原水52 120 mg/L)和色度(原水为 1 000 倍)去除率分别达到 34.9%和44%,为后续生化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