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231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51.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双氯芬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2+)活化过硫酸盐(PS)对水中双氯芬酸钠(DCF)的降解,调查了pH、Fe~(2+)用量、PS用量、Cl~-、常见过渡金属离子以及常见还原剂对Fe~(2+)/PS降解DCF的影响.结果表明:DCF在pH 2.0—9.0范围内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pH 3.0时效果最佳;Fe~(2+)与S_2O_8~(2-)的最佳投加摩尔比为1∶1,过量的Fe~(2+)可消耗部分硫酸根自由基从而抑制DCF降解;Cl~-对DCF的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Cl~-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大;Ce~(3+)和Co~(2+)对DCF的降解几乎没有影响,而Cu~(2+)和Mn~(2+)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抗坏血酸和硫代硫酸钠具有双重作用,在低浓度时对DCF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呈现抑制作用,而盐酸羟胺和亚硫酸氢钠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均呈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52.
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郑州市为例,揭示城市化过程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对距市中心不同距离的表层土样的重金属(Pb、Cr、Cd、Hg和As)含量进行分析.根据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对土样进行污染评价,同时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分析土壤环境质量指数分布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对土壤中重金属Cr含量的影响最大,对As有一定影响,而对其他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较小.样点表层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均有超过背景值现象,其中Cr平均含量远高于背景值,为主要污染因子; Pb为轻污染; Cd、Hg和As平均含量小于背景值.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其中Cd在郑州市西部为轻污染; Hg在北郊为轻污染; Pb为较普遍的轻污染; As存在点源污染; Cr在绝大部分地区属重度污染.因此,郑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应把Cr作为严控指标.  相似文献   
453.
3种改良剂对铅锌矿渣中重金属形态及植物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阳市某铅锌尾矿库的矿渣作为土壤基质,泥炭土、红壤、蛭石作为改良剂,夹竹桃作为受试植物,进行室外盆栽试验,考察了3种改良剂对夹竹桃生长、重金属(Pb、Zn)富集转移能力以及土壤基质中Pb、Zn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质量分数,下同)~15%的添加量下,3种改良剂均显著(p0.05)提高夹竹桃的株高增量与生物量增量,根系形态指标值也均有所提高,总体改良效果为蛭石泥炭土红壤。(2)夹竹桃地下部分Pb、Zn含量高于地上部分,添加改良剂后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Pb、Zn含量降低,说明改良剂高效抑制了重金属在夹竹桃中的富集;红壤与蛭石可抑制夹竹桃体内Pb的转运,但泥炭土却对Pb的转运起促进作用;除蛭石15%处理外,其余所有处理均促进了Zn在夹竹桃体内的转运。(3)3种改良剂在不同添加量下均显著降低了矿渣中弱酸可提取态Pb、Zn的含量(p0.05),有效降低了重金属Pb、Zn在土壤基质中的活性。  相似文献   
454.
高速铁路隔振沟隔振效果的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沪宁城际铁路高架桥段旁一条为农业灌溉而挖的沟渠在CRH动车组运行时引起的地面振动隔振效果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车速的降低,引起的地面竖向振动速度峰值变小、地面竖向振动主频变高;沟渠对地面振动具有低通滤波作用;车速越慢,隔振效果越好,但沟前地面振动变大的现象也越明显;当沟的长度远大于列车长度时,列车车厢数量对沟的隔振效果影响不大。建议修建铁路时,加强与当地居民及农业部门的协调,对沟的长度、深度、宽度以及离轨道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设计,使沟渠除了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外,也能起到很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455.
在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体系中,通过操作参数(甲苯浓度、空速及切换周期)对热波形状与特征参数(波峰温度、平均温度和移动速度)影响的考察,结果表明,较佳的操作参数为:甲苯浓度800~3 200 mg/m3,空速2 000~12 000h-1,切换周期2~10 min,空速和甲苯浓度对热波移动速度的影响较大,热波波峰温度和反应器平均温度随着甲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切换周期的缩短而升高,随着空速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与固定床装置相比,在流向变换装置中催化剂的活性更高,甲苯去除率在96.5%以上。  相似文献   
45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Ox/SBA-15催化剂,利用BET、XRD和S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MnOx/SBA-15催化剂对正己醛的降解性能。结果显示,负载MnOx后的SBA-15仍然保持介孔结构,且MnOx均匀地分散在SBA-15中;等离子体与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干燥条件下7.5 kV的放电电压结合10%MnOx/SBA-15时降解效果最佳,正己醛去除率达99%;相比干燥条件,相对湿度低于20%时正己醛去除率变化不明显,但高于20%时催化效果明显下降;该催化剂具有很强的O3分解能力,O3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不仅促进了正己醛的氧化,同时也提高了CO2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57.
微藻混合培养可以在高效去除水质污染物的同时,积累更多生物量及油脂,促进微藻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然而存在菌种间相互竞争导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故找出微藻藻种间最佳协同组合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将一株可在黑臭水中快速生长的原壳藻Auxenochlorella protothecoides,分别与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普通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 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bliquus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培养,结果显示4种微藻1∶1∶1∶1混合培养为最佳组合。为进一步提升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促进资源化利用水平,将经12C6+重离子辐照诱变后的4种藻株按相同比例混合培养进行性能强化,结果表明:相比初始藻株组合,12C6+重离子突变藻株组合 COD、NH4+-N 及 TP 最大去除率分别提高了 12.12%、11.01% 及 22.12%,其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油脂增长率分别提高了63.03%和79...  相似文献   
458.
广玉兰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前期研究发现的可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广玉兰正己烷和正丁醇提取物,对其抑藻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经广玉兰提取物处理后,藻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强,最高值达到对照组的7~8倍.同时,藻细胞的超微结构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细胞变形,质膜皱缩甚至断裂...  相似文献   
459.
城市低保家庭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近年来,其医疗保障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本文假设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障政策与城市低保家庭医疗需求不相匹配,并通过对2007年进行的"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绩效评估"项目所得的问卷数据和个案访谈材料分别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考察了城市低保家庭接受到的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政策的实际效果,发现现有政策补贴远不能填补低保家庭的医疗的支出缺口,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宣传不到位,申领难度大,公共医疗资源不足等漏洞,进而证实了文章的假设,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0.
选取广州某地大气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气质联用色谱对气相、颗粒相中17种二噁英(PCDD/Fs)单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气PCDD/Fs主要集中于颗粒相,且气相和颗粒相中PCDD/Fs均表现出"源"特征。颗粒相中PCDD/Fs单体以OCDD、1,2,3,4,6,7,8-HpCDF、OCDF、1,2,3,4,6,7,8-HpCDD为主;气相中PCDD/Fs单体以1,2,3,7,8-PeCDF、2,3,4,7,8-PeCDF、1,2,3,4,7,8-HxCDF、1,2,3,4,6,7,8-HpCDF为主。颗粒相中PCDD/Fs浓度随着氯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气相中PCDD/Fs随着氯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气相中主要毒性贡献单体为2,3,4,7,8-PeCDF,其与气相总毒性当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08;颗粒相中主要毒性贡献单体为2,3,4,7,8-PeCDF、2,3,4,6,7,8-HxCDF,与颗粒相总毒性当量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88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相和气相的毒性当量浓度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