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砷污染生境下挺水植物香蒲对砷的积累与迁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典型湿地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不同生长阶段对As(砷)污染生境中As累积与迁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方式,通过外源添加Na2HAsO4·7H2O设置不同的As污染生境,w[As(V)]分别为0、50、100、150、200、400 mg/kg,探析As胁迫下不同物候期(幼苗期、花果期、枯黄期)香蒲的生长发育、As累积特征及对土壤中As的提取迁移效果.结果表明:①As对挺水植物香蒲的生长产生低促高抑的作用,在w[As(Ⅴ)]为100~150 mg/kg处理下香蒲的生长状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在w[As(Ⅴ)]为400 mg/kg污染生境下,香蒲的生长存在受害症状,但仍可完成整个生命期.不同生长阶段香蒲对As的耐受性特征存在差异,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植株对As污染反应的敏感性下降,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其中花果期最为突出,在w[As(Ⅴ)]为100 mg/kg时耐性指数最大,比0 mg/kg处理增加了54.0%.②香蒲不同部位对As的积累特征均反映出剂量依赖效应,在幼苗期、花果期和枯黄期香蒲地上部w(As)均低于地下部,转运系数均小于1;但不同生长阶段植株富集转运水平差别较大,以花果期为最高,幼苗期次之,伴随"稀释"效应的产生,枯黄期最低.③在As污染生境下,香蒲对土壤中As的去除作用大于固定作用,其迁移效果表现为花果期>枯黄期>幼苗期,在花果期进行刈割可使其发挥最佳修复效果.研究显示,挺水植物香蒲对As具有较强的耐性,并且对As的积累与迁移在不同物候期存在差异,因此,其可作为修复As污染河湖湿地土壤的推荐性植物加以深入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底泥As(砷)形态转化与磷(P)的内在关联,揭示湖滨底泥中As形态和磷形态转化带来的生态风险,选取云南阳宗海湖滨湿地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上覆水不同水平磷(K2HPO4,以P计)输入〔ρ(P)分别为0、1、5、10、20、60 mg/L〕的短期(1~72 h)和长期(7~30 d)扰动室内模拟试验,基于底泥对磷的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探究底泥中As释放及As与磷形态转化的规律.结果表明:①短期试验中,磷输入量为0~5 mg/L时,底泥As释放量为0.004~0.009 mg/L;磷输入量≥10 mg/L时,底泥As释放量为0.052~0.120 mg/L.②长期试验中,第7、15、30天底泥中w(TAs)平均值分别为(13.31±1.87)(10.39±0.74)(17.88±0.65)mg/kg,呈先降后升的趋势.③随着磷输入量的升高,底泥中As和磷的形态均表现为由非活性态向活性态(弱酸提取态As和磷酸二钙)转化,As和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增加.研究显示,磷输入能促进底泥中As和磷由非活性态向活性态转化,增加其生物可利用性,生态风险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复合材料双搭接胶结结构开展单向拉伸试验,并利用理论和数值仿真方法分析对结构在拉伸状态下的胶层剪切应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结件的破坏为胶层与搭接板间的脆性脱粘破坏,无胶层内聚破坏,复合材料搭接板局部有分层损伤产生;应力变化趋势的理论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数据吻合性好且误差小,剪切应力最大值发生在胶结端部,变化趋势从样件中部到端部先下降再上升;胶结接头的破坏是由于外载作用下胶层内部的剪切应力和拉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湖滨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环境因素变化频繁,对沉积物中污染物形态影响显著.以阳宗海南岸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季节的S-TAs(沉积物中总砷)、不同形态砷质量分数及环境因素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因素与不同形态砷分布的关系,同时基于逐步回归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沉积物中4种不同形态砷(弱酸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可氧化态砷、残渣态砷)质量分数进行预测和比较.结果表明:①夏季ρ(W-TAs)(W-TAs为水体总砷)、w(S-TAs)(S-TAs为沉积物总砷)略高,且ρ(W-TAs)处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级限值(0.05 mg/L)和Ⅴ类限值(0.1 mg/L)之间,冬季物理指标pH、ρ(DO)、Eh(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TDS)、w(OM)均较高,沉积物pH(记为S-pH)、ρ(DO)与Eh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 < 0.05).②湖滨湿地沉积物中活性砷(弱酸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可氧化态砷)质量分数之和所占比例为17.70%~62.59%,80%采样点的活性砷的质量分数较低,对生态风险影响较小,S-pH、ρ(DO)、Eh对不同形态砷的质量分数影响显著(P < 0.05),同时,不同季节湖滨湿地对砷均有明显的拦截作用.③与逐步回归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是通过输入层到输出层的计算完成,增强了非线性、自适应性处理能力,不同砷形态质量分数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拟合度高达0.999 5,而逐步回归仅为0.374 9,神经网络更准确地预测了不同形态砷的质量分数及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显示,湖滨湿地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沉积物砷赋存形态具有显著影响,因BP神经网络比数理统计线性回归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沉积物不同形态砷与环境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预测效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25.
内电解-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糠醛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内电解-厌氧-好氧工艺处理糠醛生产废水的工程应用。运行结果表明,糠醛废水经处理后,COD的总去除率达到96%以上.出水pH6~9,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内电解-厌氧-好氧工艺处理高浓度糠醛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内电解厌氧好氧工艺处理糠醛生产废水的工程应用。运行结果表明,糠醛废水经处理后,COD的总去除率达到96%以上,出水pH6~9,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 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7.
通过探讨作为中国电力企业主体的煤电企业的生态环境补偿的原因和特点,将煤电企业的生态环境补偿成本分为环境支出补偿成本、环境破坏补偿成本、水资源消耗补偿成本三项,对各项生态环境补偿成本性态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成本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