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8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7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46篇 |
综合类 | 378篇 |
基础理论 | 67篇 |
污染及防治 | 52篇 |
评价与监测 | 25篇 |
社会与环境 | 31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551.
552.
基于格点数据的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0.5°×0.5°中国地面逐日降水格点数据集,选取最大1 日降水量(RX1day)、最大5 日降水量(RX5day)、R95 极端降水量(R95)、湿天降水量(PRCPTOT)、持续干旱日数(CDD)和日降水强度(SDII)等指数,利用Sen 斜率法、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1 年中国西北干旱区极端降水特征,并探讨了各极端降水指数与北极涛动的关系,此外还与早期基于气象台站观测数据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除CDD显著下降(P<0.01)外,其他指数均呈微弱上升趋势。在空间上,RX1day、RX5day、R95、PRCPTOT和SDII 在研究区内主要呈现西部明显增加、东部微弱减小的趋势,但CDD则整体呈现减小趋势。基于NCAR资料的夏季北极涛动指数与西北干旱区的CDD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表明夏季北极涛动与该区的干旱事件发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与早期站点数据的研究相比,格点数据覆盖度更好,能更为细致地描述空间变化特征,特别是在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区的细节刻画上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53.
554.
以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为目标,建立了输油管道失效的故障树,通过三角线性模糊数来表达管道失效的模糊概率,计算得到了各底事件的临界重要度,并分析得出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为第三方破坏(自然外力和人为破坏)、管道的承压能力低及管道本身的缺陷。以某段输油管道为例,针对埋地输油管道工程的特点,结合管道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依据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对管段进行事故状态下污染物的运移预测。结果表明:若管道发生事故,原油污染晕约在2.2 a运移到预测点;污染中心约在4.1 a到达预测点,而此时石油类浓度达到0.37 mg/L,超标1.23倍,将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针对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为其他段输油管道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5.
北京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及组分随高度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2000年6-7月在北京北郊利用气象观测塔对近地层大气中的气溶胶及其化学组分进行了观测,获得了代表夏冬2个季节的TSP,PM10,PM2.5等不同尺度的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以及气溶胶中Al,Ca,Fe,S,K,Zn,Pb等30种化学元素质量浓度随高度变化的资料.结果表明:①在近地大气层中,气溶胶质量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冬季尤为明显,平均而言,夏季边界层中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为近地层相应值的90%左右,而在冬季,这个比率变化于70%~80%之间.②大气中的元素总质量浓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冬季这种降低尤为明显.③对于绝大多数元素而言,它们在TSP和PM10中的富集因子夏季随高度变化不大,但冬季它们在细粒子,尤其是在PM2.5中的富集因子随高度升高明显减小,而且地壳元素的减小幅度明显大于污染元素的减小幅度. 相似文献
556.
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着重研究硅藻的角刺藻(Chaetocerosgracilis)和乳游甲菏的前沟藻(Amphidimiumhoeflier)生长过程中DMS的生产及不同氮营养条件下对前沟藻DMS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沟藻和角刺激都可以生产二甲基硫(DMS),但2者DMS生产能力有很大差别,前沟藻DMS平均生产率大约是角刺激藻的100倍。(2)不同生理阶段的DMS产量不同。对数增生匠前沟藻细胞 相似文献
557.
亭子口库区水温变化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亭子口水库形成以后,将改变嘉陵江苍溪河段的径流分布状况,通过水库的调节作用来满足水利枢纽各用水功能(如灌溉,发电,防洪等)的要求;同时,水库也改变了天然河流水体的热状况,对库区的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采用水温一维扩散模型模拟了建库后的水温分布,并就库区水体热状况的改变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58.
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的设计和建立,在原有的统计预报系统中增加了天气预报模式方法,最后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559.
APCS-MLR结合PMF模型解析厦门杏林湾近郊流域沉积物金属来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排入近郊流域水体中的金属不断增多.为了及时阻断污染源头,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缓解措施,准确识别和量化复杂环境内沉积物中金属的污染来源显得尤其重要.对厦门杏林湾近郊流域水系表层沉积物中14个金属元素(Cd、 Cu、 Sr、 Zn、 U、 Pb、 Th、 Ni、 Be、 Co、 Cr、 Rb、 V和Mo)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等多种方法,识别和定量解析污染源及贡献.近郊流域水系沉积物中大部分金属元素含量超过厦门市C层土壤环境背景值,各金属在不同区域(许溪、苎溪、后溪和杏林湾)分布存在差异,平水期和丰水期的苎溪区域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变异系数大的Cr、 Cu、 Zn、 Mo和Cd元素含量比其他区域的含量高,其中,Cu和Cd污染较为严重;丰水期的整体区域沉积物中金属的富集程度相比于平水期有所下降,Cu和Cd在两个时期均为显著富集;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杏林湾近郊流域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金属污染来源较为复杂. Ni、 Cu、 Zn和Pb主要来源于... 相似文献
560.
为探讨厦门市冬季大气PM_(2.5)含碳组成特征,于2014-12-10至2015-01-09同步采集了城区和郊区的PM_(2.5)样品。采用热光透射法分析了PM_(2.5)中OC、EC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近年来厦门市PM_(2.5)、OC、EC的浓度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城区和郊区的OC平均浓度分别为9.77±1.87和9.17±2.42μg/m~3,EC平均浓度分别为1.87±0.73和2.43±1.10μg/m~3,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厦门市冬季大气PM_(2.5)中的OC、EC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人为引起的大气含碳成分污染相对较轻。城区和郊区的OC/EC值均大于2,SOC占OC比例分别高达34.96%、39.03%,厦门大气PM_(2.5)中的OC受到二次污染较严重。PM_(2.5)、OC、EC的分布规律表明,OC、EC受到了除天气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如OC和EC污染源种类、源强以及二次转化程度的影响。城区(R2=0.107 9)和郊区(R2=0.341 9)的OC与EC相关性不明显,初步判断厦门市冬季PM_(2.5)中OC和EC的来源较复杂,EC可能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等一次排放源,OC则主要受到化石燃料燃烧和二次污染的影响,城区污染源还包括烹饪源以及生物质燃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