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霍林河流域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洪泛湿地在距主河道不同距离处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对其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为随距离河道距离的增加和采样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洪泛作用对洪泛湿地土壤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随着距离河道距离的增加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对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相互间的相关性在距主河道一定距离范围内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2.
松嫩平原西部农田径流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闫百兴  汤洁  何岩 《环境科学》2003,24(2):82-86
松嫩平原西部水田回归水、旱田地表径流中BHC、DDT主要异构体或代谢物的可溶态、颗粒吸附态的分析表明,回归水中BHC、DDT的含量均较低,BHC以β-BHC为主,占73.5%~99.5%,呈β>α>γ>δ规律;DDT中仅检出p,p'-DDT.BHC(β-BHC除外)、DDT以溶解态为主,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大小是影响回归水中农药含量的重要因素;悬浮物中DDT的生态风险很低,而BHC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3.
植物废料应用于白腐真菌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植物废料在白腐真菌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体系中的应用优势以及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植物废料的选材、投量、染菌以及废渣最终处理等方面,因此解决以上方面中的瓶颈将是今后植物废料固定化白腐真菌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
湿地植物对外源氮、磷输入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通过人工控制试验,研究了氮、磷输入对沼泽湿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相对密度以及植物对氮、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物质氮、磷的长时间累积,导致湿地植物地上生物量和相对密度均呈逐渐下降的年际变化趋势,地上生物量和相对密度之间表现为微弱的单峰变化关系.在氮输入下,随着氮施用量的升高,氮的吸收率从62.3%下降到5.5%;在磷输入下,随着磷施用量的升高,磷的吸收率从3.1%下降到0.8%.氮、磷的施用量愈高,植物对氮、磷的吸收率愈小.氮、磷输入有可能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应当考虑湿地中营养物质的长期作用.   相似文献   
25.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固液比、进水COD和运行周期对塔式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性能影响.小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37 ℃条件下,固液比是影响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关键因素.现场中试研究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67~0.444 m3/d(以每立方米矿化垃圾计)条件下,出水COD和出水氨氮基本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塔式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是一种高效低耗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6.
以滴水湖上覆水及底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曝气运行模式对滴水湖底泥内源营养盐释放行为的影响,为曝气原位修复滴水湖等滨海盐碱化地区富营养化人工湖泊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曝气能有效降低滴水湖上覆水体NH+4-N浓度,但此类滩涂底泥中较高的盐度能促进内源NH+4-N的释放并抑制硝化作用,使其NH+4-N削减率明显低于城市重污染河道;静置组TP浓度有所升高,而间歇曝气组及连续曝气组TP削减率分别为63.6%和38.5%,说明间歇曝气能有效降低上覆水体中的TP浓度;与曝气修复城市重污染河道相比,滴水湖较高的盐度及pH不利于TN去除,其中间歇曝气组对上覆水TN的控制优于连续曝气组与静置组;间歇曝气运行模式更适合于滴水湖等滨海盐碱化地区富营养化人工湖泊的底泥修复。  相似文献   
27.
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排放的高盐高有机物废水对环境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由于高盐对生物的抑制作用,主要采用物化方法处理,但由于其费用和能耗高,寻求其他方法处理高盐有机废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十年,许多研究致力于生物法处理高盐有机废水.本文从盐度对生物系统的影响、高盐系统生物相特征、系统处理性能几方面对生物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指出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在NH3-N平均容积负荷为0.3 kg/(m3·d),DO为0.7~1.1 mg/L,污泥质量浓度为3.3~3.9 g/L,没有对pH进行调节的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亚硝酸氮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一定条件时,亚硝酸氮的积累不再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游离亚硝酸的抑制作用.针对"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特定的水质特点,建议将温度设在25~30℃为宜.  相似文献   
29.
污染损失率模型的构建及其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讨论环境质量变化的非线性行为,尝试建立起单项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损失机理性模型,对之求解得到Logistic方程形式的环境污染损失数学模型,将这种污染损失率的形式表示出来,依据多项污染物共同作用机理,推导出综合污染损失率模型。  相似文献   
30.
吉林省典型湖库中无机氮含量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吉林省典型湖库1992-1997年的连续水质水文监测,探讨了吉林省主要湖库中无机氮含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吉林省大多数湖库中的总氮处于中等富营养化程度,城市湖库(南湖)已超过富营养水平下降,受到外源性补给、温度和湖库使用功能的影响,湖库中各类型无机氮含量季节变化不一,总氮在全年出现波状起伏变化,大多数湖库中的无机氮和总氮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湖库中无机氮含量受到水体中各种水质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其它单个水质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