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52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本文简述了烟道气脱碳技术路线,讨论了燃烧后、燃烧前脱碳技术以及富氧燃烧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二氧化碳吸附技术,探讨了国内外沸石和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碳技术的研究动态。研究了活性炭的微孔结构,改性技术以及再生工艺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方式,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2.
中美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余慧超  王礼茂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837-1846
中美两国均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双边贸易额巨大。由于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能源综合效率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使得中美商品贸易中存在碳排放转移。论文采用投入产出法的思想,结合经济、能源与贸易三系统,建立了基于国际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模型,并分别测算了1997年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中各相应部门的碳排放转移量。研究表明:①1997年与2002年,基于中美商品贸易的中国部门载碳量分别达到4010.13×104t碳与5056.21×104t碳,依次占中国相应部门载碳总量的6.61%与8.33%;而美国部门载碳量仅为290.65×104t碳与335.61×104t碳,相继仅占美国部门载碳总量的0.53%与0.66%;②1997年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的碳转移总量依次达3719.75×104t碳与4719.60×104t碳,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业是主要的碳转移部门;③1997年与2002年,通过国际商品贸易,美国分别有相当于其相应部门碳排放总量的6.77%与9.32%的碳被泄露到了中国,中国为美国的碳减排做出了很大的潜在贡献,美国等发达国家应该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有效的气候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援助。  相似文献   
193.
渗透性较低的污染土壤,由于氧化剂在土壤中传质受阻,导致修复效果较差。采用水力压裂结合化学氧化法探究了不同水力压裂工艺参数对土柱渗透系数和压裂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H2O2、KMnO4和活化过硫酸钠3种氧化剂对菲和芘两种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压裂液注入流量为347.3 L/h、压裂液黏度为294 mPa·s、土柱含水率为20.0%、注入方式为间歇注入时,土柱渗透系数和压裂效果最佳。添加2.5 mmol/g的活化过硫酸钠对菲和芘的去除最经济高效。在最佳水力压裂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与无水力压裂时相比,菲和芘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9.2、21.2百分点,说明水力压裂可有效增强化学氧化法对PAHs污染的低渗土壤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4.
为开发猕猴桃EST-SSR标记,了解28个品种猕猴桃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对中华猕猴桃"红阳"的转录组序列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SSR引物.之后采用CTAB法提取28个品种猕猴桃的DNA作为SSR-PCR的扩增模板,并根据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中共得到包含SSR的序列21 848条,其中重复单元为单碱基、双碱基、三碱基、四碱基、五碱基和六碱基的序列分别为1 642、15 965、3 141、248、368和484条,随机选择其中46条序列设计SSR引物.根据初步的PCR扩增,筛选出32对条带较少且明亮的引物分别对28个品种猕猴桃的DNA样本进行扩增,并对引物对应的SSR序列进行定位.结果显示,32对引物对应的序列中有19条能够得到完整的所在基因、染色体以及染色体中具体位置的信息.这些引物中有26对具有多态性,共统计到等位基因120个,每对引物得到1-11个等位基因,平均3.75个.28个猕猴桃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3-0.97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2的水平上,可将它们分为5大类,分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学的划分基本一致.本研究揭示的各样本间的遗传关系可为未来猕猴桃的种质改良提供依据.图4表5参33  相似文献   
195.
传统淋洗技术针对黏性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率偏低,因此可将污染土壤进行分级减量化,以提高淋洗效率。通过研发一种土壤的高效分级系统,使得土壤颗粒实现快速筛分,以提高土壤污染淋洗修复的工作效率。该系统利用过滤分离原理,通过泵的主动加压和筛网表面的旋转,使得堆积在筛网表面的颗粒受到离心力、重力以及液体剪切力的作用,固液体系充分扰动,极大地降低土壤颗粒在筛网表面的架桥堆积现象,强化筛分过程,将土壤水溶液中的大小颗粒按目标粒径进行高效分级。通过多级粒径的实际验证(250~35μm)可知:与常规气流分离系统相比,该系统筛分速率明显提升,筛分效率和收率均可得到保证,能很好地达到土壤粒径分级的目的。此外,基于该筛分系统进行分级淋洗实验,粒径分级后需淋洗修复的土壤质量减少20%左右,并确定EDTA淋洗Pb污染土壤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淋洗液浓度为0.01~0.05 mol/L,pH=7,淋洗时间为10 h。  相似文献   
196.
余修武      刘琴      张枫      周利兴      胡沐芳    张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9):72-76
针对线性系统理论的监测定位技术误差较大且又无法实时监测深井人员及移动设备的位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函数不敏卡尔曼滤波(UKF)移动节点定位算法(U-MPA)。在建立U-MPA监测系统及巷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UKF方法对RSSI滤波测距,通过局部坐标系,实现对移动节点实时定位监测;同时,通过改变锚节点间距密度,实现不同定位精度要求。仿真实验表明:U-MPA算法相比RSSI算法定位误差有明显减小,U-MPA算法的平均定位偏差为RSSI算法的44%。  相似文献   
197.
HDTMAB改性粉煤灰对水体中磷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改性粉煤灰,研究了该改性粉煤灰对水体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①当HDTMAB负载量为10%时,改性粉煤灰吸附磷酸盐的效果最佳;②改性粉煤灰对磷酸盐的吸附速度很快,20min可达吸附平衡;③改性粉煤灰对磷酸盐的吸附行为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但在Freundlich模式下表现为两个线性区;④pH对改性粉煤灰吸附磷酸盐的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pH的升高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8.
PACS——一种高效除油水处理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活含油污水(如宾馆、饭店、酒家等排放的污水)与石油工业或其他工业的含油污水不同,它含有多种已乳化的动、植物油以及脂肪、淀粉、各种佐料、盐、糖、洗涤剂、催干剂等,含油最高(平均70mg L~(-1)、高峰时超过100mg L~(-1)),处理时难度较大。目前国外对生活含油污水多采用生物法处理,该法的主要缺点是投资和占地面积较大。目前国外在新型油水分离剂的研制方面也有所进展。  相似文献   
199.
微电解处理间二硝基苯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微电解—混凝沉淀工艺对间二硝基苯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pH为3,停留时间为60min,铁碳比为2∶3。经处理后间二硝基苯生产废水的生化性大大提高,废水中硝基苯的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200.
综述了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化学分级表征法即树脂吸附分级法(RA)的研究与进展,同时基于该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典型水质体系,从树脂的选择、净化、分级的定义、水样过柱流速、水样树脂体积比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给出了完整的实验参数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