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杨军  孙卫玲  倪晋仁 《环境化学》2001,20(3):220-225
采用谐振式紊动模拟装置,模拟了均匀紊动条件下马兰黄土与铜的相互作用及其垂向浓度分布,测定了铜的形态和含量,并用模型MINTEQA2对平衡形态进行计算分析,投沙量(S0)范围为5-800kg·m3.结果表明,黄土吸持铜的量和水相铜浓度均随投沙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在投沙量100-200kg·m3处,固液两相铜的浓度发生突变.黄土上的铜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达92%以上,表明铜的吸持过程可能以沉淀为主.模型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无论是高浓度还是低浓度泥沙,黄土吸持铜的过程主要以沉淀为主,但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沉淀组成及其比例不同,S0<100kg·m3时为Cu4(OH)6SO4,S0>100kg·m3时为Cu2(OH)2CO3.实验分析和模型计算都表明,由于马兰黄土富含10%以上的碳酸钙而使体系的pH值升高,高浓度泥沙因此具有更强的以沉淀为主的吸持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2.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采油废水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昕  倪晋仁 《环境化学》2007,26(3):376-379
在曝气生物滤池(BAF)系统中,按水力停留时间(HRT)4h,对盐度为0.5% (W/V)的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并利用GC-MS对废水中有机物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构成是9种支链烷烃和18种直链烷烃,分布范围从正十三烷(C13H28)到正三十二烷(C32H66).由于降解中间产物的累积,出水中烷烃类物质所占比例降低,而芳香族物质比例上升.在采油废水中烷烃的存在下, PAHs中最易被微生物降解的是含有4个苯环、脂溶性强的,降解效率达98.0%;而降解效果最差的为含有二个苯环、脂溶性较差的萘,降解效率仅为66.4%.  相似文献   
93.
过去关于水土保持措施影响的研究多侧重于减水减沙的影响,对泥沙组成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大量的实测资料为依据,以河口至龙门间区域自然与水土保持条件为背景,将水保措施类型、河道水流泥沙条件与流域地貌条件结合考虑,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对采用水保措施前后该区域(尤其是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黄土高原与沙砾丘陵区域)的泥沙粒径分布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泥沙粒径分布变化极其复杂,对应于不同地貌类型条件的泥沙组成遵循不同的分布规律。黄土丘陵区河流中的悬移质泥沙级配服从正态分布规律,而沙砾丘陵区河流中的泥沙级配则服从皮Ⅲ型分布规律。当分布函数的类型确定后,泥沙粒径分布由该分布函数的几个参数共同决定,这些参数分别反映了泥沙从流域表层搬运到对应级别河流的过程中地貌形态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文中由多学科综合研究得到的结论,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效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湿地泥沙环境动态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Ⅱ)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1994年和1995年对深圳湾潮间带湿地沉积物进行的基线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1996年至1999年间每年于1、4、7、10月对该湿地9个采样点的沉积物和底栖动物的20次定期采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深圳湾湿地1996年以来的环境质量变化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深圳福田一侧的环境质量状况保持良好,而香港米埔一侧的环境质量则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退化。  相似文献   
95.
湿地综合分类研究:Ⅰ.分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湿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湿地分类标准不一,不同学科间的湿地分类系统缺乏可比性,且缺乏类别界定的定量指标。本文在总结吸收湿地分类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已有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一种动力与成因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法,并讨论了各个分类等级上分类因子的定量描述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湿地分类的通用性和定量性。这一综合分类方法的提出有助于用数学模型对湿地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①。  相似文献   
96.
Fenton氧化与生化组合技术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Fenton氧化与生化组合技术处理生物难降解的采油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Fenton氧化技术不但对采油废水中有机质有较好的去除率,而且大大地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在H2O2的投加浓度和Fe^2 与H2O2的摩尔比分别为10mmol/L和0.1的条件下,经过30min氧化后可使废水BOD值由原来的5mg/L上升至40mg/L;同时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废水中残余的有机物分子量逐渐降低。30min氧化后的废水经过生物处理,其出水COD值为102mg/L,可以满足国家综合污水外排标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处理采油废水的运行成本为1.47元/t。这一技术在解决石油行业采油废水的外排达标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双酚A和典型类固醇环境激素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有关环境激素污染的认知、研究与防治已经开始受到全球的重视,其中双酚A(BPA)和类固醇是环境中检出频率较高的几种环境激素.国外有关BPA和类固醇环境激素的调查和其迁移转化的研究已经广泛展开,但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综述了国内外BPA和两种典型类固醇激素17β-雌二醇(E2)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基本性质、用途、危害、环境中浓度和其迁移转化规律;指出为了阐明BPA、E2和EE2在环境中危害,有关其吸附、生物降解和光降解等迁移转化规律,及各迁移转化过程之间协同作用与相互影响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8.
针对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系统(CEPT)处理废水时影响因素多,难以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处理效果的预测等问题,建立起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CEPT法处理猪场稳定塘废水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烧杯试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对COD、总磷、浊度去除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5%、4.8%和4.9%.通过对pH值和絮凝剂投药量等可控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得到CEPT系统的最佳操作条件和最合理操作条件.该模型的建立为CEPT法处理废水工艺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供了一条简便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
选择具有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特征的杏子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基于GIS的栅格模型将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模型、土壤侵蚀模型和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并应用此模型探讨了杏子河流域在综合治理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研究表明,经济效益随着治理程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生态效益在治理程度达到30%后明显减小。由于综合考虑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优化后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生态效益差别不大,但是退耕还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0.
模拟煤环境中几种无机硫的热分解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龙  倪晋仁 《环境科学》2005,26(2):69-73
采用活性焦作为构造煤大分子网络的基质,将无机硫(黄铁矿、硫酸亚铁)混合于其上,形成模拟煤的环境.利用程序升温热解-火焰光度检测器或质谱联用(TPD-FPD/MS)技术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对比研究了FeS2、FeSO4在活性焦上及纯态下热分解过程中硫逸出的动态特征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担载于活性焦上FeSO4的分解主要发生在200℃~500℃,而纯态FeSO4的分解温度范围为450℃~600℃,说明活性焦的存在使其分解温度显著降低,且硫的逸出情况更为复杂.黄铁矿与活性焦的物理混合并没有使FeS2的分解温度降低,但对其分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并与热解气氛密切相关;温度高于400℃后FeS2分解的硫开始大量逸出,在550℃左右基本失去结构中与铁配位的第2层硫原子而形成F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