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1.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总被引:95,自引:13,他引:82  
陈利顶  傅伯杰 《环境科学》2000,21(2):98-100
随着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如免耕、少耕、传统耕作方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季节,灌溉的不同方式,如沟灌、淹灌和喷灌等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形成之间均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农田景观设计来控制非点源污染,可望在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2.
分别于2013年10月和2014年2月、5月、7月在贵阳市城区3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位(南明区市监测站、云岩区黔灵公园马鞍山和观山湖区贵阳一中)进行PM10、PM2.5样品采集,并对10种水溶性离子(SO42-、NO2-、NO3-、NH4+、Cl-、F-、Na+、K+、Mg2+、Ca2+)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贵阳市3个点位PM10、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4.8±25.5)、(46.6±21.2)μg/m3。其中,云岩区黔灵公园马鞍山点位的颗粒物浓度最低,南明区市监测站点位最高。3个点位PM2.5平均浓度与PM10平均浓度的比值为0.719,表明贵阳市城区PM10中,PM2.5占主导地位。水溶性离子分析显示,SO42-、NO2-、NO3-、NH4+、Cl-、F-、Na+、K+主要分布在PM2.5中,Mg2+、Ca2+主要分布在PM10中。3个点位PM10和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均表现为SO42-、NH4+、Ca2+浓度较大,F-、NO2-较小,表明3个点位的污染源总体相同,且水溶性离子占PM10、PM2.5含量的比例达33.6%~48.1%。贵阳市城区大气中的SO2转化率在5月、7月、10月较高,2月最低,主要是由于5月、7月、10月的高温、高湿、强辐射环境条件促进了SO2向SO42-的转化。阴阳离子平衡分析表明,贵阳市城区PM10、PM2.5呈现出偏碱性的特征。水溶性离子主成分分析表明,贵阳市城区PM10中的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城市扬尘、生物质燃烧尘、煤烟尘、建筑尘以及二次粒子,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来源与PM10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13.
大气颗粒物溶剂萃取物及其日变化和致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测定了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苯溶物、乙醇溶物、水溶物、固体渣及元素碳和挥发分的含量,同时测定了上述三次溶剂萃取物的红外光谱和离子色谱,发现有机物集中于苯溶物和乙醇溶物中,NO_3~-集中于乙醇溶物中,SO_4~(2-)集中于水溶物中,研究了颗粒物总量及其某些成分的日变化规律,在盛夏的中午采集的颗粒物苯溶物中发现了含氧有机二次污染物质,根据沙米氏菌实验发现了市区三个采样点的颗粒物苯溶物都具有直接致突变活性。  相似文献   
114.
以陕西省安塞县大南沟和县南沟两个典型小流域的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参与式农村评估技术的农户调查资料,采用多变量的描述分析与双变量的相关分析方法,对农户主要农业生产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和农户对土地政策的认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家庭收入、收入来源和户主年龄以及教育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户生产决策行为均有较大的差异.88%的农户表示愿意继续增加农业投入,以增加家庭收入.其中绝大多数农户都表示愿意通过增加土地投入和提高单产的方式来增加家庭收入,且投入取向受市场价格机制的驱动.主要以蔬菜和林果等经济类农产品为主.而小部分农户希望通过扩大承包地面积或外出打工来增加家庭收入.对农户的土地政策认知调查分析表明,农户对土地所有权的认识比较模糊,89%的农户不能正确地回答出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这一根本制度.只有54.7%的农户知道"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的政策.大部分农户对这一政策比较赞成,认为此政策不仅对农民有利,而且有利于土地质量的提高,也愿意增加土地的长期投资以提高土地质量,但仍然有近一半的农户担心政策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5.
基于面积统计的震后烈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历史震例,并将这些震例的等震线图数字化.利用这些等震线图数据,直接统计出地震参数和震后不同烈度面积之间的关系,并将该关系和烈度衰减几何模型结合起来,反演震后烈度的具体分布形状,以进行震后烈度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6.
GIS支持下水质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目前,GIS技术已广泛用于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灾害评估,区域流域环境规划等众多领域,。已成为国内外环境管理的有效决策支持工具。本文介绍了GIS技术在金华江流域水污染控制决策方面的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在GIS支持下,金华江流域水污染决策模型的建立,程序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17.
传统城市发展理论认为,空气污染会导致人口流出。然而,本文以城市雾霾数据为例,分类别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后发现,空气污染会促进百强城市的人口净流入(形成拉力效应),非百强城市的人口净流出(形成推力效应)。拉力效应与传统的城市发展理论不符。本文认为,当城市间收入差距过大时,流入居民会形成高水平的收入预期,促使其愿意承受更严重的空气污染,该预期可量化为空气污染的拉力效应。据此进一步研究收入水平对推拉效应的调节作用发现,随着收入水平上升,其能放大百强城市的拉力效应和非百强城市的推力效应,即进一步促进百强城市的人口净流入和非百强城市的人口净流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百强城市和非百强城市分别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科学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8.
关于终南山旅游区开发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立新 《陕西环境》2002,9(3):33-35
终南山旅游区具有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加之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客源、交通条件,最开展山地度假旅游、改善西安地区旅游资源单一文物观光型的结构、完善旅游网络体系、带动旅游扶贫、开拓国内市场的最佳区域,又是中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后备力量,该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终南山旅游区的开发原则、开发方向、重点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并对开发中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9.
为揭示水生植物分布对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各形态氮质量浓度的影响,于2015年6月在滇池分别采集有植物区域和无植物区域的沉积物柱状样,检测间隙水及上覆水中DTN(溶解性总氮)、NH4+-N、NO3--N和DON(溶解性有机氮)的质量浓度,分析其垂向变化特征以及水生植物对间隙水中各形态氮的释放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①水生植物改变了柱状沉积物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分布规律,并且这种改变随湖区不同而表现不尽一致;②水生植物显著降低了沉积物间隙水中DON的贡献率,有植物分布区域ρ(DON)对ρ(DTN)的平均贡献率为41.05%,无植物区域可达58.48%;③水生植物显著抑制了沉积物中无机氮的释放,促进了DON的转化,同一采样点有植物区域NH4+-N和NO3--N的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分别比无植物区域平均降低了87.52%和91.99%;④水生植物生长显著削减了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的质量浓度,其中ρ(DON)的削减率达到了53.27%~80.42%. 研究显示,水生植物根系作为微生物和多种活性酶的主要载体,为沉积物有机氮的矿化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0.
控制汽柴油消费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燃油税和碳税是中国近期两种主要的已经或可能施加于燃油的税收政策.以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为核心,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燃油税和碳税的区域能源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利用模型估计了我国的燃油需求价格弹性,测算了燃油需求响应,计算了在相同CO2减排目标下,提高汽油消费税、提高柴油消费税、引入碳税三种政策情景下各省份预计产生的节能效应、减排效应和税收效益.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CO2减排目标下,第一,在不同情景下,各省份节能程度差异均有限,但节能数量均体现出区域匹配性,燃油消费越多的省份,节能数量一般越多,且提高汽油消费税的全国节能总量最大;第二,在引入碳税情景下,各省份CO2减排比例差异最小;第三,在全国层面,三种政策情景中空气污染物(PM2.5和NOx和SO2)减排数量均为提高汽油消费税>引入碳税>提高柴油消费税,但在提高柴油消费税情景下,有4/5的省份预计PM2.5排放减少程度超过14%.除此之外,提高汽油消费税的税收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