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58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8 毫秒
71.
开展绿色物流的关键,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确立和绿色操作的运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72.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研究自然资源的演化、开发利用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总结了195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在1950—1978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以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综合科学考察为主,丰硕的考察成果对中国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系统地积累科学资料和开拓资源科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2000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转向了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并重的格局,完成的一系列考察报告为区域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面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200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了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注重世界资源研究,将自然资源考察地域拓展到全球范围;更加注重机理过程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流动、资源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开拓;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我所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将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关键资源为主要对象,在以下5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资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①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③自然资源流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④世界自然资源态势与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⑤环境修复机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3.
基于GIS的中国物质积累基础评价:从分县到分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个地区的发展是众多因素发展的积累,这种积累离不开资源的利用与转化。地区发展的结果往往直接体现在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积累上。因此可以从资源角度出发,在资源转化视角下,以区域物质财富为着眼点来反映区域发展进程。基于此,提出物质积累基础概念,从基础设施水平、交通通达度、经济发展水平3方面,构建物质积累指数模型;运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以2005年为例,定量计算中国分县物质积累指数,集成分省物质积累指数,从分县和分省两个尺度系统评价了中国物质积累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分县尺度看,2005年中国县域物质积累水平高低两端差异悬殊,中等水平占主体,呈现明显的“纺锤形”结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半壁物质积累水平明显优于西北半壁;中国贫困地区物质积累水平相对滞后,城市地区相对超前,两类典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为显著;②从分省尺度看,中国分省物质积累水平差异显著,地域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不同等级水平间基础设施水平差距最大,是引起省域尺度上物质积累状况差距的显著因子。  相似文献   
74.
利用在线高分辨率仪器对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SO2-4、NO-3和NH+4(SNA)浓度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NO-3浓度在夜间较高,下午较低;SO2-4浓度在后半夜至早晨较低,从上午至前半夜整体呈上升趋势;NH+4浓度日变化曲线相对平缓,在整个白天时段较低,夜间时段较高。硫氧化率(SOR)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氮氧化率(NOR)季节变化相对较小。2014年整体ρ(NO-3)/ρ(SO2-4)比值明显高于2013年,表明北京市的排放源中以机动车为代表的移动源的贡献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5.
丁基黄原酸钾(丁基黄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浮选药剂,选矿浮选工艺中,需要了解黄药浓度的变化,同时要监测废水中的黄药,但目前采用的萃取紫外光度法手续较繁。Kowal等用乙基黄原酸银制成液膜黄原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可测定水中8×10~(-6)M以上  相似文献   
76.
随着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三磷”企业的总磷排放标准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处理含磷废水,公司通过先对含磷废水加石灰压滤去磷,再在弱酸性条件下加入双氧水、除鳞剂和絮凝剂的二次除磷的方案,将含磷废水中的总磷降到3PPm以下,达到并优于国家、园区接管和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北京市不同点位秋冬季碳质组分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该文于2020年9月和12月在城区和路边站点同时开展了有机碳(OC)、元素碳(EC)、PM2.5、O3、CO、NOx(NO+NO2)和气象因子连续在线监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空气质量较好,路边站ρ(OC)、ρ(EC)和ρ(PM2.5)分别为(5.66±3.54)、(1.59±1.31)和(32.9±25.1)μg/m3,较城区分别高出32%、70%和33%,表明路边PM2.5污染较重,移动源对碳质组分尤其是EC贡献显著;秋季两站点OC浓度无显著空间差异,路边站EC较城区站高47%,PM2.5中ω(碳质颗粒(TCM=1.4×OC+EC))在城区和路边分别为29%和25%,冬季路边站OC和EC较城区高54%和83%,城区和路边ω(TCM)为27%和31%;除O3以外,其他气态污染物和PM2.5均呈冬季高于秋季、路边高于城区...  相似文献   
78.
烟气溶垢影响条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电厂冲灰管道的烟气除垢在某些电厂应用中效果较好,而在另一些电厂中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介绍了影响烟气除垢的一些因素,如温度、垢样化学成分、烟气流量及添加某些离子的试验室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介绍了对地表水中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对照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不仅可缩短分析时间,而且还节约大量的试剂.  相似文献   
80.
金盆水库暴雨径流时空演变过程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西安金盆水库汛期暴雨径流沿程时空演变过程及库区水质响应,对汛期2019年8月初与9月中旬两场暴雨径流上游河道至库区各断面的水质指标进行持续原位监测,并在垂向上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库区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汛期暴雨径流连续不同的来流条件会演变成不同的潜入情况,两次径流初期入流量小,水库潜流均经历全断面径流-底部潜流-间层流的过程,在末期,8月初径流库区间层流位置由初期的545~565 m扩大为535~580 m,9月中旬径流潜流位置由初期540~575 m的间层流演变成575 m以下的底部潜流;连续的入流使库区热分层结构削弱,溶解氧得到补充,同时大量颗粒态污染物汇入库区,营养盐在垂向上表现为中层、底层水体高于表层;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径流潜流处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值都有一定的增加,末期均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表明8月初径流中层水质处于中污染,底层则受厌氧与颗粒沉降的双重影响达到重污染,并且在径流一周后达到峰值,而9月中旬的575 m以下的潜流直接导致中层水体处于重污染,底层由于溶解氧的补充处于中污染;汛期通过泄洪洞的排放与分层取水可以有效地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