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 找出太阳跟踪反射聚能户外加速曝晒方法的特点和价值。方法 基于几种典型的透明高分子材料试样,分别在佛罗里达典型亚热带潮湿环境自然曝晒、汽车外饰实验室氙灯加速耐候试验及亚利桑那太阳跟踪反射聚能户外加速曝晒黄变结果相关性、加速性和区分度的对比分析,来比较这几种试验方法的特点。结果 户外加速曝晒和自然曝晒的相关性高于氙灯加速试验和自然曝晒的相关性。与自然曝晒相比,户外加速曝晒的平均加速倍率及不同试样的加速倍率的相对差异明显小于氙灯加速试验。自然曝晒和户外加速曝晒的区分度也明显大于实验室氙灯加速试验。结论 户外加速曝晒方法较好地均衡了相关性、加速性、加速一致性及区分度,适合高分子材料的验证性试验。  相似文献   
202.
基于决策树的黑龙江省旱耕地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决策树和EOS/MODIS数据,参考黑龙江省的农事活动和农作物发育期数据,对该省旱耕地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利用MODIS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提取该省植被物候信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旱耕地分布及面积的定量描述;由于黑龙江省的干湿冷暖差异较大,按气候特征分区进行旱耕地判识的效果较好,总体精度可达到85.27%,Kappa系数0.8415。该项研究可为黑龙江省旱耕地面积数据的及时获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3.
204.
为探讨碳酸钙(CaCO_3)和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向一种黄绵土中分别添加0、30、50 g·kg~(-1)CaCO_3模拟陕西省境内具有不同CaCO_3含量(9%~15%)的黄绵土,随后再添加0、20 g·kg~(-1)有机肥(M),交互组合设L0、L0-M、L30、L30-M、L50和L50-M等6个处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105 d),测定了土壤pH、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颗粒碳(P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CO_2释放量.结果表明:未施用有机肥时,土壤pH和MBC含量随CaCO_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CaCO_3含量对DOC、POC、ROC和有机碳氧化稳定性(Kos)无显著影响,其差异亦不会对土壤CO_2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当施用有机肥后,随着土壤CaCO_3含量增加,土壤pH上升、活性有机碳(MBC、DOC、POC和ROC)含量增加、Kos降低,土壤CO_2排放也随之增加.CaCO_3不仅能促进有机肥的矿化分解,而且它和有机肥会对土壤CO_2排放产生显著的交互效应,其效果与CaCO_3含量密切相关.低量CaCO_3和有机肥对土壤CO_2的释放具有负的表观交互效应,但高量CaCO_3和有机肥对其产生正的表观交互效应.因此,CaCO_3对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它与土壤中CaCO_3含量密切相关.在农业管理中,根据土壤CaCO_3含量合理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碳素循环和温室气体(CO_2)排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5.
分别用3种不同材料电极(不锈钢、Ti/Pt和Ti/RuO2-IrO2)作阳极、石墨电极作阴极在同一条件下分别对循环式准好氧填埋垃圾场渗滤液进行电解处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时间的变化,渗滤液中的COD、BOD5、BOD5/COD、重金属离子浓度、色度和pH值均会发生改变.当电解时间为10~20 min时,用上述3种电极作阳极电解均会出现渗滤液COD、BOD5、BOD5/COD增大的现象;当电解时间为30~40 min时,用Ti/RuO2-IrO2或Ti/Pt电极作阳极电解均可使渗滤液的色度降为0;当电解时间为120 min时,分别用3种电极作阳极电解都可使渗滤液中的COD、BOD5和重金属得到有效的去除,其中用Ti/RuO2-IrO2电极作阳极电解对COD、BOD5的去除效果最好:用Ti/Pt电极作阳极电解对Pb2 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6.
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置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曹霞  刘丹 《四川环境》2004,23(3):60-63
本文分析了我国广泛使用的垃圾填埋技术——厌氧卫生填埋的缺点,介绍了当前新型的填埋技术——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好氧填埋技术、准好氧填埋技术、循环式准好氧填埋的原理、结构及各自的优缺点,据此指出我国今后垃圾填埋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7.
唐平  刘丹  李启彬 《四川环境》2004,23(6):58-61
基于传统填埋场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填埋场的思想,即采取必要措施使填埋处置的垃圾尽快达到“最终贮存质量(FSQ)”标准,使得排放到环境(空气、水、土壤)中的物质不需要进一步处理便可为环境所接受。对于可持续发展填埋场的研究发展动态作了介绍,并且阐述了我国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8.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污泥接种、回灌前对渗滤液进行加热、不同的渗滤液回灌频率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污泥接种、回灌前对渗滤液进行加热、较高的环境温度均有利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稳定,垃圾填埋前期较低的渗滤液回灌频率有助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进入产甲烷阶段,后期较高的渗滤液回灌频率则有利于填埋垃圾较快稳定。  相似文献   
209.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表征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扎龙湿地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基于遥感资料和气候资料,借助GIS、R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估算了2000-2017年扎龙湿地植被NPP时空分布特征,探索了植被NPP空间异质性及气候因素对其动态变化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碳循环的响应过程与驱动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0-2017年,扎龙湿地植被NPP年平均值为478.30 g·m~(-2)·a~(-1)(以C计,下同),其中有水草甸为483.33 g·m~(-2)·a~(-1),无水草甸为485.99 g·m~(-2)·a~(-1),农作物为448.70 g·m~(-2)·a~(-1),有水草甸和农作物的NPP年平均值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扎龙湿地核心区NPP年平均值最高,为513.75 g·m~(-2)·a~(-1);试验区NPP平均值最低,为422.80 g·m~(-2)·a~(-1)。水分因子对植被NPP的总体影响力大于温度因子,对水分的依赖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无水草甸、农作物、有水草甸,对温度的依赖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无水草甸、有水草甸、农作物。气候因子两两交互作用对自然植被NPP动态变化的总体影响显著大于农作物,其中4-10月EI和年平均气温的协同作用对无水草甸NPP动态变化的贡献率达37.85%,4-10月日较差和年平均气温的协同作用对有水草甸NPP动态变化的贡献率达31.14%,年平均气温和无霜期的协同作用对农作物NPP动态变化的贡献率达29.00%。  相似文献   
210.
杨红薇  刘丹  徐创军 《四川环境》2007,26(3):110-113
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措施的可行性论证是此类项目环评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现有渗滤液水质指标不能充分反映渗滤液的特点,渗滤液达标处理工艺尚不完善,以及渗滤液的最终去向问题等,使得渗滤液处理措施可行性的论证较为困难。本文就切身的体会,依托已完成的几个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针对渗滤液处理措施可行性论证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