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2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含重金属铜离子与氰离子(CN)的络合物广泛存在于电镀、冶金等工业废水中,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污染物。富含活性氯和Al13聚合体的水处理药剂(PACC)兼具氧化和絮凝效能,在处理含重金属氰络合物([Cu(CN)3]2-)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PACC与[Cu(CN)3]2-的反应计量学、动力学,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投药量等影响因素,确定PACC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PACC可同时实现对CN的氧化和对Cu2+的絮凝,有效去除水中[Cu(CN)3]2-。使用PACC对[Cu(CN)3]2-的无害化处置过程分为2个阶段:CN-首先被氧化成氰酸根(OCN-);然后OCN-被进一步氧化并生成碳酸氢根和氮气,同时所释放的游离态铜离子被絮凝去除。这2个阶段反应的最佳pH分别为11和8,去除1 mol[Cu(CN)3]2-的最佳投药量为9.35 mol Cl2的PACC;在此条件下反应43 min后,其出水中CN-和Cu2+的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  相似文献   
32.
电混凝处理电镀综合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混凝法处理酸性电镀综合废水,首先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对总氰化物、重金属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混凝可有效去除酸性电镀综合废水中的氰化物与重金属。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总氰化物与重金属的去除率逐渐提高。当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废水中残留的总氰化物、Cu2+、Ni2+、Cr6+和Zn2+ 的浓度分别为23.0、25.0、4.5、0.2和0.2mg/L。为了进一步提高去除率,在电化学体系中添加H2O2,随着H2O2投量的增大,总氰化物、重金属、COD去除率不断提高。当H2O2投量为3mL/L时,处理过废水中残留总氰化物、Cu2+、Ni2+、Cr6+、Zn2+和COD的浓度分别为0.2、2.0、3.0、1.5、0.1和220mg/L。  相似文献   
33.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水体悬浮物的结构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设计了1个水体扰动模拟实验装置, 通过该装置中的光散射分析仪和图象采集、分析系统,能在线记录底泥受到不同强度扰动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变化过程.利用该装置,研究了太湖梅梁湾3个采样点的底泥在受到不同强度扰动后,水体浊度变化规律和悬浮颗粒物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底泥含水率及粒度分布对底泥受扰动后再悬浮的潜力有较大影响,含水率越高,再悬浮的潜力越大.随着扰动强度增大,水体的浊度相应增加,水体中悬浮颗粒物中值粒径也增大,分别从6.63, 5.79, 5.51 μm上升到12.49, 11.38, 13.33 μm.悬浮颗粒物图象分析表明,颗粒物在扰动中发生聚集、絮凝过程.颗粒物图象的形态学分析表明,悬浮颗粒物形状呈现分形现象,颗粒物的长短比在1.27~1.52之间,分形维数D2则在1.72~1.94之间.  相似文献   
34.
转鼓式内电解装置处理水中酸性橙Ⅱ染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计制作了转鼓式内电解反应装置,将铁屑与活性炭按体积比为1:1混匀后装填在转鼓内,对偶氮染料酸性橙Ⅱ(AOⅡ)进行降解实验,考察了溶液pH、转鼓转速和溶液浓度对AOⅡ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OⅡ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酸性条件有利于AOⅡ的降解,转鼓转速过快和溶液浓度过高则不利于AOⅡ的降解.解决了铁炭床长时间运行板结结块的问题.AOⅡ分子在转鼓式内电解的作用下,其可见光和紫外光区的特征吸收峰逐渐降低直至消失,并新生成更容易生物降解的对氨基苯磺酸盐.  相似文献   
35.
在不同的入水pH值条件下,考察了铜离子存在时的均相情况和铜氧化物存在时的非均相情况下,水中余氯的分解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含铜的情况相比,铜的存在,无论是均相还是非均相,对余氯的分解均有促进作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铜均相和非均相对挥发性氯化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和非挥发性氯化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生成的影响不同,这主要是由于pH值影响了水中可溶性铜离子的浓度造成的.随着pH值的升高,在铜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下,水中可溶性铜离子的浓度均降低.可溶性铜离子的浓度会影响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对于挥发性氯化消毒副产物THMs来说,当铜离子浓度小于2.5 mg·L-1时,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加,对THMs生成的促进作用加强;当铜离子浓度大于2.5 mg·L-1后,对THMs生成的促进作用减弱;对于非挥发性氯化消毒副产物DCAA和TCAA,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加,DCAA的生成量逐渐增加,TCAA的生成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6.
光助电催化降解偶氮染料酸性橙II的降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自制的具有电催化活性和光催化活性TiO2改性的β-PbO2电极,研究了光助电催化氧化过程、电催化氧化过程和光催化氧化过程对于偶氮染料酸性橙Ⅱ的降解.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3种降解过程中不同的降解行为,对降解产物进行了FTIR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单独电催化过程不同于其它2种过程,出现了醌类物质的大量累积;而在光助电催化氧化过程中,光催化氧化过程大大抑制了电催化氧化过程中累积的高毒性醌类物质.在2 h内,光助电催化氧化过程是其它2种过程TOC去除率的1.56倍,产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3种降解过程遵循相同的降解历程,都经历了产生醌类物质到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步骤.  相似文献   
37.
类脂复合吸附剂去除水中微量七氯和环氧七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制了一种新型类脂-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中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七氯和环氧七氯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吸附剂对七氯和环氧七氯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反应48 h后,对初始浓度为20μg·L-1的七氯和环氧七氯的去除率分别为98.79%和98.08%;吸附等温线符合弗兰德里希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该复合吸附剂对亲脂性较强的七氯具有较快的初始吸附速率、较大的平衡吸附量和较高的去除率.相同实验条件下,类脂-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对七氯和环氧七氯的吸附速率和去除效果均优于传统吸附材料活性炭.  相似文献   
38.
不同管材水管与静态自来水水质间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了铝塑复合管(PAP)、铜管、不锈钢管和镀锌铁管对静态自来水的总有机碳(TOC)、溶解氧(DO)、浊度、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水质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管对自来水水质指标影响最小,且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同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的观察,对比分析了铜管和铝塑复合管在浸泡实验前后其内表面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显示自来水中浸泡10个月以后,铜管内表面密集地分布着块状的孔雀石晶体,而铝塑复合管内表面已严重变形,产生很多褶皱。  相似文献   
39.
为探究低C/N[ρ(CODCr)/ρ(NO3--N),下同]水体的脱氮技术,分别以火山岩、火山岩/铁碳颗粒、火山岩/硫磺颗粒、火山岩/铁碳颗粒/硫磺颗粒作为填料构建R1、R2、R3和R4反应器,考察反硝化系统在不同C/N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①随着进水C/N的降低,R1、R2和R3反应器的NO3--N去除率逐渐降低,R4反应器则是先升后降;在C/N为1.5~2.0、系统温度为30℃、进水pH为7.0±0.2、HRT(水力停留时间)为4.0 h、进水ρ(NO3--N)为30 mg/L时,R4反应器中NO3--N去除率最高,平均值为90.1%.②在R2反应器中,随着反应器的运行,铁碳颗粒自身氧化表面形成氧化膜,使得铁自养反硝化作用不断减弱,脱氮效率与R1反应器相近.③运行前期,R2和R4反应器保持着较高的ρ(NH4+-N),随着反应器的运行,4个反应器的ρ(NH4+-N)相当.④与R3反应器相比,R4反应器中不存在NO2--N的累积情况,同时铁自养过程产生的碱能被硫自养过程所消耗,系统pH更适合反硝化菌生存.研究显示,C/N为1.5~2.0时,异养-铁-硫自养反硝化系统可提供充足的电子供体,减少对有机碳源的依赖,保证了稳定高效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40.
微囊藻毒素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污染的产生、毒性和去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在如何高效去除MCS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