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刘波  王剑 《环境教育》2011,(2):71-74
早在2009年12月23日,青岛市市北区北仲路一小以"我们的地球妈妈发烧了!我们的地球妈妈生病了!"为主题,举办了"低碳环保小卫士"出征大会.在出征大会上,青岛市团市委学少部冯思睿部长将出征旗帜授予了该校,随后,在"低碳环保小卫士"大旗的引导下,该校的"低碳环保小卫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沿着低碳的足迹出发了……"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剖析,指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执法力度,并针对其特点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53.
北京市城区地表水体叶绿素a与藻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主要研究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对北京市城区地表水体进行分析,发现在叶绿素a浓度>40μg/L时,叶绿素a与藻密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2值均>0.8705。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及现象的分析,得到了水华阈值在叶绿素a浓度40μg/L,以及结合藻类生长曲线和藻密度、叶绿素a的日增长率的变化量得出各个河湖"水华"暴发的暴发点。  相似文献   
54.
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发展紧密相连,随着武汉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对武汉城市景观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武汉城市的自然条件,提出了构建湿地景观生态城、发展道路景观建设、建设新区景观、打造沿江两岸景观的构想,以彰显武汉城市景观的独特魅力,提高武汉城市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55.
刘波  王国祥  王风贺  杜旭  凌芬  夏劲 《环境科学》2011,32(10):2971-2978
以南京仙林大学城的重污染河道水体为对象,利用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水体氮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和温度升高条件下,底泥氮素主要以NH 4+-N形式向上覆水释放;上覆水NH 4+-N的最大累积量表现为:水曝气〈底泥曝气〈对照,3种工况下上覆水中NH 4+-N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9.40...  相似文献   
56.
针对贵州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现状,为提高雷电风险评估工作的流程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利用Delphi7.0,采用模块化方法进行程序设计,Firebird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了集闪电资料自动分析、建筑物及区域评估、磁场强度分析和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等级计算等功能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相融合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系统。本文从功能设计、功能模块、结构设计和实现、特点等方面介绍了该系统。  相似文献   
57.
以长江感潮河段─南通段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逐月采集涨潮和落潮期间分层水体样品. 测定了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和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浓度,并同步进行了不同营养盐添加的室内模拟实验,测定了生物可降解溶解有机碳(biodegradable DOC, BDOC)的浓度. 研究结果表明,底层POC浓度最高,中层POC浓度最低. POC浓度与潮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温没有显著相关性. 表层、中层和底层DOC浓度没有显著差异,DOC浓度均值为(7.55 ± 1.50) mg·L-1. 涨潮和落潮DOC浓度没有显著差异,DOC浓度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 BDOC在DOC中的占比为40.88% ± 13.91%,不同营养盐添加处理的BDOC在DOC中的占比没有显著差异. BDOC浓度和潮高呈显著正相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与POC 不同, DOC和BDOC具有显著季节变化规律. 长江下游潮汐作用对有机碳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涨潮对POC产生稀释作用,但促进了DOC生物可降解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58.
以太湖重度蓝藻水华发生的西北湖区为研究对象,从河口到湖心区设置5个采样点,于2012年9月—2013年8月逐月采集表层水体样品,测定了水温、蓝藻生物量和总细菌丰度,并分析了颗粒态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及颗粒态有机物(POM)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值(δ~(13)C_(POM))和碳氮比(C/N).结果表明,与DOC相比,太湖西北湖区表层水体POC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为(0.49±0.03)~(30.86±2.00)mg·L~(-1),冬季POC含量较低,春季和夏季POC含量达到最大值.降雨冲刷作用产生的悬浮物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可能是引起汛期POC/DOC升高的重要原因.鉴于太湖水体风场影响下表层湖流作用会引起蓝藻在西北湖区堆积,5个采样点的蓝藻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POC含量的差异仅存在于靠近陈东港的河口区S5与湖心S4之间(p0.05,n=10).蓝藻生物量与POC含量(r=0.634,n=48,p0.01)、δ~(13)C_(POM)(r=0.500,n=48,p0.01)均显著正相关,表明蓝藻是太湖西北湖区表层水体POC的来源之一.西北湖区秋、冬季δ~(13)C_(POM)显著低于春、夏季(p0.001,n=57),均值(-25.9‰±6.37‰)介于太湖δ~(13)C微囊藻(-20.9‰)和外源来源端元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值(-27‰)之间,表明内源和外源来源都是太湖西北湖区表层水体POC的来源,夏季表层水体POC的主要来源是内源,冬季河口区S5的主要来源是外源.POM碳氮比有显著季节变化规律,秋、冬季较春、夏季高(p0.001,n=55),平均值(9.36±2.80)较低,可能是内源来源POC及外源POC被细菌生物降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盾构始发是盾构工法的重要施工工序之一,也是盾构施工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关系到盾构隧道能否顺利掘进与及时贯通。以北京地铁为例研究了地铁盾构施工负环管片安全拆除条件问题,采用FLAC3D进行了三维模型计算分析,分析了负环管片的位移及反力架应力变化情况,实测了盾构始发段的土压力、注浆压力、盾构推力、负环管片位移、反力架应力变化规律;通过数值计算与实际监测结果的比较,给出了负环管片及反力架的安全拆除条件建议。结果表明:当负环管片的相对位移变化量趋近于零、反力架应力值基本趋于稳定时,隧道衬砌管片环与壁厚注浆及围岩之间的摩擦力足以平衡盾构推力,方能拆除负环管片与反力架。数值分析与实测结果相吻合,说明数值计算模型合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0.
滑坡速度计算的改进条分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汪洋  刘波  汪为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3):68-70,78
在阐述滑坡速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改进条分法来进行滑坡速度的计算,该方法选取了沿滑面方向和垂直滑面方向来分析各个块体的受力特征,认为当前条块所受的前后块体相互作用力矢量和沿滑面方向及垂直滑面方向的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定律建立动力学平衡方程,求解每一块体在各个运动阶段加速度,然后用基本运动学原理求解各个块体的运动时间及末速度,并与传统的条分法的求解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以新滩滑坡为例,将研究区化分为18条块,用改进条分法求的加速度和速度比一般条分法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