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焊接接头是聚乙烯管道系统的薄弱环节,也是影响管道系统完整性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焊接接头缺陷的产生机理分析入手,对缺陷检测技术进行了介绍。其中,较为成熟的缺陷检测手段有超声波相控阵技术和微波技术,两种技术分别在电熔接头和热熔接头的无损检测方面有明显优势。焊接质量评价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真正的焊接质量评价需要大量的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62.
探讨Na HCO3的加热分解特性并将其负载于陶瓷管表面进行了脱硫实验研究,发现Na HCO3在合理的灼烧温度下将在热分解为Na2CO3的过程中形成多孔结构,可在没有液相水存在的情况下成功实现SO2去除,灼烧温度过高则发生颗粒烧结从而降低脱硫效果;进口气流SO2浓度150 ppm的情况下,陶瓷管表面厚度仅仅50μm的Na HCO3粉体可以在20~40 min内将出口气流中的SO2限制在17.5 ppm(50 mg/m^3)的超净排放限值以下。Na HCO3作为干法脱硫剂可在不明显提高烟气湿度和降低其温度的条件下成功实现脱硫,结合陶瓷过滤管的除尘作用,有望实现烟气的深度除尘和脱硫操作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以聚乙二醇为模板剂、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掺杂铜的多孔SiO2的方法。开发了一步完成多孔材料制备和掺杂的新工艺。研究了不同的铜元素掺杂量对样品性能的影响。采用低温氮吸附、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表征了样品的比表面、孔结构和表面基团等信息。研究了所制备的多孔材料和H2O2共同降解水中苯酚的能力,探索了H2O2用量、初始pH等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负载铜的催化剂可以在很宽的pH范围内和H2O2协同使用,这可能是因为铜元素被牢固负载于多孔SiO2上,避免了金属离子在高pH下的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64.
为了提高除尘器对细颗粒物的捕捉效率,制备了一种由蜂窝陶瓷、聚酰胺材质扭线刷和缚尘剂组成的除尘模块。其中填充了聚酰胺扭线刷的蜂窝陶瓷为除尘模块的主体,该主体独有的结构将拦截尘粒的滤料纤维分布在与气流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有利于含尘气体的捕捉。缚尘剂为除尘模块的增强因子,它可以在除尘模块表面形成液膜,用来抑制除尘时的二次扬尘,提高除尘效率。通过对涂覆有缚尘剂的除尘模块的除尘效率的研究表明,含尘气体通过除尘模块,对粒径2μm的颗粒除尘效率最高可达到97.08%,表明了除尘模块去除细颗粒物的潜力;另外,在实验中设定的条件下,系统的压降保持在85 Pa以下。总体而言,该除尘模块在保持较低压降的同时对细颗粒物有较高的去除效率,有应用在工业除尘的潜力。  相似文献   
65.
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SEM/EDX)对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和田地区的总悬浮颗粒(TSP)的单个颗粒进行了形貌观察。经分析得出:喀什地区颗粒物无规则形为34%,片状为54%;和田地区的颗粒物片状为80%,球形为12%;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颗粒物均匀球形蜂窝聚集态为90%。对此作来源解析可以认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TSP主要来源是燃烧排放的飞灰及在大气中形成的二次粒子居多,而喀什地区及和田地区的TSP主要来源为土壤及矿物颗粒灰尘。  相似文献   
66.
论文以赣江上游典型稀土、钨矿区流域-渥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沿程设置42个取样点,对水体的pH、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以及Cr、Co、Cd、Pb、Hg、Ni、Mn、Cu、Zn、As这10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渥江流域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各采样点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在沿程分布上趋于一致,且与pH呈负相关;(2)渥江流域不同采样点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干流重金属含量总体上高于支流,且干流部分河段和支流无重金属污染,而位于流域内稀土矿山和钨矿山附近的采样点目前已表现为轻度和重度重金属污染,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致癌重金属As和Cd。(3)各类水质指标、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区域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周边稀土矿区和钨矿区。  相似文献   
67.
以过硫酸钠为氧化剂,硫酸亚铁为活化剂,通过箱体实验,结合农业滴灌技术,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浅层石油烃(TPH)污染土壤,考察修复过程中土壤TPH、含水率、电导率、p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活化过硫酸钠对土壤中TPH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通过40d的原位修复处理,表层土和中层土中的TPH去除率分别达到44.6%、44.1%;修复过程中,表层土含水率、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层土含水率、电导率则先上升后波动变化,表层土、中层土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TPH与含水率、电导率、pH间均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南京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水平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探究城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其风险,在南京市典型工业区、交通区、居住区和高教区这4个区域设置20个采样点,采集大气降尘,并分析其中As、Ba、Cd、Co、Cr、Cu、Fe、Mn、Ni、Pb、Sr、Ti、V、Zn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的风险进行评价,采用富集因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金属元素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As、Cd、Co、Cr、Cu、Fe、Mn、Pb、Zn在工业区含量最高,而Ba、Ni、Ti、V在交通区含量最高.工业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高教区最低,元素Cr的生态风险最高,达中等生态危害.健康风险评价中各金属元素均不具有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气降尘重金属主要来自交通、工业活动、燃煤、自然源及生活源等.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中国极干旱区域和田市城区大气PM2.5的组成特征及污染水平,于2014年1-12月采集和田市城区大气PM2.5样品,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离子色谱仪(I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及元素分析仪分析其中PAHs(多环芳烃)、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有机碳)和EC(元素碳)等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和田市城区大气PM2.5质量浓度年均值为(770.11±568.01)μg/m3,呈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趋势;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16 PAHs(总多环芳烃)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15.292%、9.789%、4.246%、0.331%、0.015%.利用PMF(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分别对PM2.5中PAHs和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进行来源解析表明,PAHs主要来源为煤和汽油燃烧排放(13.91%)、生物质燃烧(33.98%)、天然气燃烧(52.11%);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尘(56.49%)、油类燃烧(25.49%)、机动车排放(10.09%)、燃煤及生物质燃烧(7.93%).研究显示,采样期间沙尘对和田市城区大气PM2.5组成影响较大,是该地区大气污染来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Cu_xO(CuO-Cu2_O)纳米球催化剂,控制水热温度为180℃,合成时间为2h时,制备的催化活性最佳,CO_2还原的起峰电位可达-0.55V(vs.SHE),在-1.25V(vs.SHE)电位下的最大电流密度可达-20.5mA/cm~2。测试电容能达到800μF/cm~2,是同样的测试条件下的气体扩散电极(GDL)电容的4.7倍左右。SEM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特殊的三维纳米球结构。BET分析结果表明,其比表面积达到约63.50m~2/g。Cu_xO180~(-2)/GDL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约为1.6×10~(-5)A/cm~2,高出同类研究的i0值(-10~(-10)A/cm~2)约5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