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4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提升稻田周边湿地对农田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的净化效率,有效拦截农田面源污染导致的氮磷流失,采用农业废物稻秸秆为有机碳源与沉水植物组合构建强化湿地系统,共设置不种植苦草且不添加稻秸秆(NS)、只种植苦草(VN)、只添加稻秸秆(SS)和种植苦草并添加稻秸秆(VS)4个处理,研究强化湿地对不同形态氮农田径流的净化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1)在处理以氨氮(NH4+-N)为主要氮形态的农田径流时,VN和VS对废水中TN和NH4+-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种植苦草是提升湿地对NH4+-N农田径流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2)处理以硝态氮(NO3--N)为主要氮形态的农田径流时,SS和VS对废水中TN和NO3--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添加稻秸秆显著提升了湿地对NO3--N农田径流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三峡大坝每年周期性“蓄水-放水”,形成水位落差巨大的消落带,库区内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随之发生变化.以冬季淹没期消落带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采集成对大气(n=16)、植物(n=12)和土壤样品(n=1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USEPA 16PAHs浓度水平,解析来源,估算大气地表、大气-植物等多介质交换通量.结果表明:大气、土壤和植物中PAHs浓度为5.65~13.47ng/m3、70.86~13 5.44ng/g和78.23~1084.72ng/g,平均值分别为(8.58±2.78) ng/m3、(90.10±22.18) ng/g和(360.36±309.54) ng/g.大气中PAHs以2~3环为主(62.3%),植物中PAHs以3~4环为主(73.7%),土壤中PAHs以3环和5环为主(52.1%).特征分子比值法揭示煤、生物质燃烧是植物PAHs的主要来源,以石油为主的化石燃料燃烧是大气和土壤PAHs主要来源.“一室模型”表明,植物吸收PAHs的主要途径为植物-气相之间动态平衡限制下的气沉降.“逸度模型”表明,3...  相似文献   
13.
生态网络构建可以减少生态景观碎片化,有利于提高生态斑块的景观连通性,保障生态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选择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选取8个阻力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提取生态源地之间的生态廊道,通过重力模型进行廊道重要性分级,最后运用电路理论和水文分析,识别研究区关键区域,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网络优化措施。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源地有15处,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的山区,中部受河流、公路和铁路重叠影响,综合阻力值高,景观连通性较低;生态廊道有36条,其中重要廊道22条,一般廊道14条。研究结果可为静乐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黄土高原县域生态网络构建也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以生物絮凝剂(1 g/L MBF-28)与化学絮凝剂(5 g/L PAC)复配后的复合絮凝剂CBF28C处理景观水体,考虑了复配比、投加量、pH和投加顺序对处理景观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反应体系为100 mL景观水体,当MBF-28与PAC溶液复配体积比为3∶1,反应体系pH为7.0,1 mL 1%CaCl2作助凝剂,1.5 mL CBF28C时,其絮凝效果最好,其COD,色度,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7%,54.1%、46.6%和51.5%。最佳水力条件为:快速320 r/min,快搅时间45 s,慢速80 r/min,慢搅时间100 s。并且得出了前10 min内絮凝率的反应关系方程式。  相似文献   
15.
张广金  信欣  毛言  刘韵  陈梅 《环境工程学报》2012,6(5):1595-1598
将一株产絮酵母菌(编号B-02号)发酵后的废菌体制成生物吸附剂,研究该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Cd2+的生物吸附特性。结果表明:(1)pH值对Cd2+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偏酸性(pH=4~6)条件利于吸附;该吸附剂对Cd2+吸附速率较快,8~10 min就可达到吸附平衡;(2)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Cd2+的实验数据对Langmuir等温式的拟合情况良好,吸附剂吸附Cd2+的最大吸附量为70.752 mg/g。用0.5 mol/L HNO3对吸附Cd2+的酵母菌进行解吸,解吸率可达89.7%。  相似文献   
16.
萃取净化电镀含镉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DNNSA)形成的微乳液从模拟含镉废水中萃取镉离子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相体积比(O/A)、萃取时间、温度及萃取剂浓度对废水中镉离子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平衡时间为10 mim,降低温度及增加萃取剂浓度均有利于萃取。紫外光谱证实当DNNSA萃取镉时,所形成萃合物对萘环的结构无影响,且不会破坏微乳相的结构;分子荧光光谱表明镉离子对配体DNNSA有荧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波-过氧乙酸联合作用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过氧乙酸(PAA)联合作用处理剩余污泥,考察了微波辐照时间、微波功率、PAA投加量对剩余污泥分解效果的影响.同时以单独微波作用为对比,考察了微波-PAA联合作用下剩余污泥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为600 W,PAA投加量为0.24 g/g(以干质量SS计)时,微波辐照60 s后剩余污泥分解率可达35%...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选取头孢哌酮和零价纳米铁对青海弧菌 Q67 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实验,结合青海弧菌 Q67 的发光度探讨了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纳米材料对青海弧菌 Q67 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作用时间为 15 min 时,头孢哌酮、零价纳米铁单一急性毒性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 178.898 和 175.275 mg/L;延长暴露时间到 24 h,头孢哌酮、零价纳米铁慢性毒性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 59.030 和 152.274 mg/L。根据相加指数法判断联合毒性的作用类型,发现 2 种混合物对青海弧菌 Q67 的急性、慢性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皆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对碳酸盐鲕粒及其成因的一般认识 在许多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中,经常见到引人注意的鲕状结构和鲕状构造。前者系对每一鲕粒而言,后者是指由鲕粒组成的岩石构造。 所谓鲕粒,是指具有核心和同心层包壳的凝聚——加积颗粒,多呈球形到椭球形,大小和形态似鱼卵。碳酸盐鲕粒系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核心可以是  相似文献   
20.
曹惜霜  信欣  杨豪  鄂荻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5):2169-217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磁性材料壳聚糖@柠檬酸改性Fe3O4(CTS@Fe3O4-COOH),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其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采收效率.结合XRD、FT-IR和VSM等材料的结构性质表征、表面Zeta电位及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理论分析,探讨CTS@Fe3O4-COOH对小球藻的絮凝采收机理.结果表明,CTS@Fe3O4-COOH对小球藻具有高效采收效率,与未改性相比采收效率提高约30%.单因素试验表明材料投加量与pH值对小球藻采收效率的影响较大;正交试验表明当CTS@Fe3O4-COOH投加量为4.5g/L时,在pH 4的条件下,经500r/min快搅3min后再70r/min慢搅5min,对小球藻的采收效率高达98.35%.DLVO等理论分析表明,CTS@Fe3O4-COOH对小球藻的采收机理为电荷中和、静电修补、吸附架桥与整体絮凝联合作用.本文结果为CTS@Fe3O4-COOH采收固定烟气能源微藻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