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64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77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通过测定倾倒区海域沉积物,产品码头和原油码头的疏浚物的有机碳同位素,分析来自不同区域的样品同位素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区域碳同位素值有较大的差别。倾倒区有机碳同位素在-22.95‰~-23.05‰之内变化;产品码头疏浚物有机碳同位素在-25.20‰~-23.50‰;原油码头疏浚物碳同位素在-22.35‰~-21.89‰。通过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可以界定悬沙大致扩散范围。经混合配比实验,得到碳同位素组成与配比系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推算倾倒活动中各码头的倾倒量。  相似文献   
212.
铁、锰是滨海湿地环境中重要的变价金属元素,金属依赖型甲烷厌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OM)过程与碳循环相耦合,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到重要的驱动作用.研究铁、锰对湿地甲烷厌氧氧化潜力及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对于减缓因甲烷释放而带来的 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厌氧培养及高通量测序方法,系统研究了碱蓬盐沼湿地下甲烷厌氧氧化潜力及微生物群落对Fe3+、Mn4+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向土壤输入不同浓度的Fe3+和Mn4+后,浅层土的AOM潜力皆被抑制,深层土的AOM潜力则受到促进作用,且作用显著(p<0.05),说明不同土层对铁、锰输入的响应不同,这可能取决于土壤中铁、锰含量的本底值;在微生物层面,铁、锰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及均匀度产生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门水平下,细菌中的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古菌中的Euryarchaeota(广古菌门)丰度显著升高,科、属水平下富集了可以促进甲烷氧化的Methylomonaceae(甲基单胞菌)且使其成为优势种,表明该菌可能深度参与了甲烷消耗及金属元素循环过程.本研究对滨海湿地甲烷厌氧氧化的机理研究及黄河 三角洲微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滨海湿地CH4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3.
针对井下巷道-矿车系统易造成巷道风流紊乱、影响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稳定性的问题,建立巷道-矿车系统风流扰动模式及影响因素体系,提出表征巷道-矿车系统的风流扰动特征的关键参数,包括巷道扰动风阻、阻塞比、矿车位置,推导矿车运行至巷道不同位置时巷道-矿车系统扰动风阻计算公式,研究巷道风速、阻塞比与巷道风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车在巷道中顺风行驶的速度大于风速时,巷道-矿车系统对通风系统进行增压调节;当矿车逆风行驶时,巷道-矿车系统的风阻随着矿井通风系统供风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大扰动为矿车驶出巷道时刻,阻塞比与巷道风阻呈现线性递增关系;此外,小风速、小断面巷道运行的矿车对巷道-矿车系统的风阻影响较大,模型求解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最大误差为6.84%。研究结果可为矿井通风系统的智能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4.
为探究冷冻取芯过程煤芯瓦斯解吸特性,基于模拟试验的相似性,依托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冷冻取芯响应特性测试平台,开展不同变质程度煤样(长焰煤、贫瘦煤、无烟煤)及不同吸附平衡压力(1.0,2.0,3.0,4.0 MPa)下冷冻取芯过程煤芯瓦斯解吸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取芯过程中,煤芯瓦斯解吸量与吸附平衡压力及煤变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煤芯瓦斯解吸过程中存在倒吸现象,煤与瓦斯初始吸附平衡压力越大,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倒吸开始时间越迟;冷冻取芯过程中,瓦斯解吸速度与吸附平衡压力及煤变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且瓦斯解吸速度随吸附平衡压力及煤变质程度变化曲线符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15.
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能谱分析等对油田采出水膜污染的机理进行研究,确定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通过优化预处理,控制膜污染,形成以生物接触氧化为核心的预处理与膜过滤相集成的油田污水资源化处理工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后污水COD67.3~92.6mg/L,浊度〈0.5NTU,悬浮物〈1.0mg/L,含油〈1.0mg/L,保障了膜过滤系统的稳定运行.膜过滤产水达到油田锅炉用水和配制聚合物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216.
正生态文明制度是人类社会在长期与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形成的理念、政策、做法。生态文明制度的层次和水平标志着人类治理艺术和技巧的成熟程度,它关系到全人类、全社会、各民族和各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状况和政权运作是否科学和稳定。就一国而言,生态文明制度文明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进程有赖于社会现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  相似文献   
217.
以"钻井废弃物不落地达标处理技术"处理后泥饼作为土壤资源进行植物种植试验,利用DPS统计软件,对不同泥浆土比例下的多种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泥浆土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钻井废弃物可作为资源再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18.
铁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奕  司艳晓  洪晨  李洋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1):1201-1211
以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矿区内不同采样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基因数量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与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微生物的基因数量与该地区的w(AP)(AP为有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细菌、放线菌的基因数量与该地区的内梅罗污染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二者R分别为-0.756(P<0.01)和-0.614(P<0.05)〕,而真菌的基因数量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无显著相关性. 采用PCR-DGGE研究了细菌、真菌、放线菌的群落结构变化,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内梅罗污染指数对细菌、放线菌的种群分布影响较大(P<0.05),对真菌的影响则较小. 细菌、放线菌的种群多样性水平随着污染程度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微生物数量和结构的变化都表明,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对重金属敏感程度为真菌抗性最强,放线菌和细菌次之. Cd和Cu污染抑制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多样性,而轻度Cr、Pb和Zn污染则促进了群落数量的增加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丰富.   相似文献   
219.
采用纳米Fe0还原水溶液中的Cr(Ⅵ),考察纳米Fe0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有机酸等因素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0对Cr(Ⅵ)的还原效果明显,其对Cr(Ⅵ)的还原率分别是铁粉和铁屑的7和13倍.Cr(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1、Fe0投加量为5g·L-1条件下,反应24 h时纳米Fe0对Cr(Ⅵ)的还原率达82.7%.溶液低pH值可以促进Fe0的腐蚀速度,提高反应速率,当pH值为3.0时还原效果最好.草酸、丙二酸和丁二酸对纳米Fe0还原Cr(Ⅵ)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种有机酸对Cr(Ⅵ)还原率的提高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草酸、丙二酸和丁二酸.  相似文献   
220.
在国务院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中,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前应当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已于201 1年7月22日通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并于201 1年8月5日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41号令的形式公布,自201 1年1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