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4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详细介绍了电除尘技术研究现状、现存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论述了烟尘荷电凝聚机制及其输运特性等,以便解决除尘电场中的电离占空比、输运项甚低等问题;又着重研究了烟尘的荷电、凝聚的物理过程,将有助于解决电除尘器存在的捕集微细烟尘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北固湿地底泥氮磷释放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连续测定上覆水体中氮、磷的浓度,考察氮磷元素的释放过程和污染物在底泥中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扰动使得氮磷的释放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可见外在环境条件的变化可加速底泥氮磷元素的释放;湿地不同样点控制区底泥氮磷释放的空间变异性高;底泥氮磷释放对水体养分浓度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3.
北固山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典型湿地类型之一,沿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其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威胁。然而,目前有关湿地重金属污染的吸附尤其竞争吸附的研究还少见报道。该文以北固山芦苇湿地为对象,采用平衡法对Cu2 、Cr(VI)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旨在服务于湿地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与生物学效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吸附Cu2 、Cr(VI)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二者的表观最大吸附量(xm)分别为36.10g·kg-1和178.57g·kg-1(初始液质量浓度c0<500g·m-3),平均吸附率分别达到99.82%±0.35%和93.17%±1.14%。(2)无论单一吸附或竞争吸附体系,当c0(Cu2 )>250g·m-3时,平衡液Cu2 质量浓度快速升高。(3)c0相等的Cu2 、Cr(VI)竞争吸附体系中,平衡液中Cu2 质量浓度升高,Cr(VI)质量浓度下降;但xm的变化表现为Cu2 增加了2.7倍,Cr(VI)降低了2.4倍。(4)Cu2 、Cr(VI)的竞争吸附体系中,随Cr(VI)初始液质量浓度的变化(c0(Cu2 )恒定),Cr(VI)的xm下降至其单一吸附时的6%;而随Cu2 初始液质量浓度的变化(c0(Cr(VI))恒定),Cu2 的xm仅为其单一吸附时的1/3。  相似文献   
24.
椰壳基活性炭吸附高氯酸盐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高氯酸盐污染物椰壳基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工艺参数,以高氯酸铵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L25(5)4正交试验考察活性炭投加量、温度、pH值、高氯酸盐初始浓度等参数对活性炭吸附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lO4-的去除率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ClO4-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偏中性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去除率,高温不利于活性炭的吸附反应。最佳工艺参数:活性炭投加量为0.4 g/L,pH为中性,温度为25℃,高氯酸盐初始质量浓度为2 mg/L。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对ClO4-的吸附率为74.87%。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索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的控制策略,基于合流制排水系统结构特征,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溢流污染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分为污染源产生子系统、收集运输子系统、污水溢流子系统、污水处理子系统及受纳水体子系统5部分,每个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完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镇江市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规划,从排水系统的源-流-汇三方面(包括源头减污、过程控污、末端治污和综合集成),模拟分析各种溢流污染控制策略的效能。  相似文献   
26.
分段进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SABR)是一种高效的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流场十分复杂。运用通用商业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对SABR反应器进行流场模拟,用Solidwork建立反应器流场实体模型,采用分块结构化网格技术实现了适用于复杂形体的分块结构化网格的计算程序,采用修正的k-epsilon双方程湍流模型以及滑移网格法(SG)处理反应区。分别考察了进水流量为0.276,0.420,0.840,1.680 L/h时厌氧反应器的速度场、压力场以及湍动性能。结果表明,计算所选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反应器流场情况,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符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今后SABR反应器的进一步研究与改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去除模拟烟气中SO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以及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利用填充床反应器将这2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大量脱硫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去除烟气中的SO2与单独采用等离子体技术相比,其SO2的去除率可提高5%~20%.同时,探讨了等离子体协同TiO2光催化剂的脱硫机理,分别研究了外加电压、气体流量和SO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SO2初始浓度为800mg/m3,输入电压为17.5 kV,气体流量为0.2 m3/h时,SO2脱除率可以达到77.6%.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A/DAT-IAT生物脱氮工艺在低溶解氧浓度下,处理高氨氮、低碳氮比工业废水时,去除氨氮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情况。结果表明,系统在低DO浓度下有效去除氨氮的同时,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并且没有发生污泥膨胀。在试验的稳定运行阶段,当系统运行正常,DO=1·0mg/L时,DAT池亚硝化率(NO2--N/NOX--N)平均可达82·1%,氨氮去除率>95%,污泥的沉降性能一直良好,SVI值处于90~125mL/g范围内。  相似文献   
29.
基于光催化技术和磁场能够改善污水处理效果的性质,开发了一种光磁耦合污水处理装置。紫外线强度分布的设计计算采用多点源叠加近似辐射模型;磁感应强度的产生选用亥姆霍兹线圈,并采用MATLAB对反应器的磁场进行了磁场强度分布的可视化模拟;采用流体力学软件CFD对装置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灯管之间的反应器壁附近区域的紫外线强度最小,而在3根紫外灯管间的区域紫外线强度较强且相对均匀;亥姆霍兹线圈内部磁场可近似作为匀强磁场;在该装置反应区存在循环流,有利于提高光磁耦合反应速率。对反应器效果进行验证表明,该反应器对污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较高,磁性光催化剂回收率达到97%以上;光磁耦合法废水处理效果明显高于磁场和光催化作用单独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0.
采用磁絮凝方法处理城市溢流雨水,以自制的絮凝剂PSFS和磁种为原料做絮凝试验,研究了磁场、絮凝剂投加量、磁种投加量、废水pH等参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可以改变絮凝剂的理化性质,增强絮凝剂的净水效果.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在场强为8000 Cs,磁种投加量为200mg/L,絮凝剂投加量为4 m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