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对博贺港、水东港、鸡打港及水东湾以及其30m外海海域进行四个典型潮期的浮游藻类叶绿素的调查,得到海域浮游藻类叶绿素a含量大小的区域性及潮汐性差异;同时在四个水层进行连续24小时的原位挂瓶培养,得到以氧计的浮游藻类光合作用毛光合产氧率(GOP)及净光合产氧率(NOP)大小,以及生物体呼吸、有机物分解耗氧率(R)的大小。计算水域以碳计的总碳生产力(GCP)及净碳生产力(NCP),从而推算出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2.
随着污泥量的增长,污泥的处置变得日益重要,处置得不好就会对环境造成再一次污染.污泥土地利用、焚烧、制作建筑材料等是把污泥作为资源进行再利用,既能妥善的处置污泥,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这些处置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介绍了污泥土地利用、焚烧、制作建筑材料等资源化处置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掌握污泥处置的最新动向,促进我国污泥资源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通过研究污染比较严重的珠江广州河段(雅岗至琶洲大桥)的六个断面,共10个采样点的上覆水和间隙水的磷形态分布特征,得上覆水总磷(TP)值为0.705~3.893mg/L,均为劣V类水质。总溶解性磷(TDP)与磷酸盐磷(PO43-)在各采样点的含量分布不均匀,由PO43-含量显示,各采样点已经有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通过分析各采样点间隙水磷含量和引起其上下层含量差异的环境因素知间隙水TP与TDP有一定相关性。间隙水上下层TP,TDP,PO43-含量差异可能与沉积物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环境有一定相关性,总体上认为厌氧环境有利于促进沉积物的磷释放到间隙水。  相似文献   
24.
珠江广州段沉积物中PAHs生态风险的蒙特卡洛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珠江广州段24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的实测16种多环芳烃(PAHs)浓度为基础资料,采用基于Logistic混沌迭代序列改进的蒙特卡洛算法对珠江广州段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发生概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AHs风险排序从大到小依次是:菲>芘>荧蒽> >苯并[a]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菲、芘和荧蒽引发水生生态风险概率较大,应重点关注.除菲外,其余6种PAHs暴露浓度对生态风险发生概率的贡献率均超过90%,可见PAHs在本区域环境中的风险大小主要取决于其暴露量.  相似文献   
25.
将水生植物材料(凤眼莲叶和茎、大薸叶)作为新型吸油材料,与传统植物材料(水稻秸秆、夏威夷坚果壳、甘蔗渣)的吸油性能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各材料的表面结构特征、表面基团特征、吸油能力和表面疏水性,来对比各材料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水生植物材料具有较大吸油容量,且其叶子部分疏水性很强,适合作为水上浮油原位处理的吸附剂;水稻秸秆疏水性稍弱,但也是一种良好的水上浮油吸附剂;凤眼莲茎吸水性较强,与夏威夷坚果壳、甘蔗渣一样具有浮力较小、疏水性较弱的特点,但对正己烷的吸附速率非常快,可考虑作为填充滤料处理含油废水。  相似文献   
26.
研究小东江水闸至斜岭全程10Km河段底质中石油和酚类污染物含量的沿程分布,并对底质进行浸溶试验,结果表明,该河段底质中石油平均含量为27.58mg/kg,酚类为0.098mg/kg,石油平均浸出率为35%,酚类平均浸出率为49%,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7.
溶解氧对河流底泥中三氮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作为内源污染的底泥沉积物中营养物的释放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大型静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氮在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的分布特性和释放特性。在控制氧气条件、底泥有机质含量和粒径大小的条件下,连续观测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及其垂向分布特性。结果发现:时间分布上,通氧条件明显影响水体底泥中三氮释放与反硝化作用达到平衡的时间;垂向分布上,三期实验的上覆水的无机氮以氨态氮为主,不同的通氧条件下,各柱的孔隙水的三氮浓度比上覆水高,且三氮在沉积物中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氨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则以孔隙水的为高,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低溶解氧水平加快底泥释放氨氮速度和增大释放量。  相似文献   
28.
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对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其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大小顺序为:Cu>Cd>Zn>Pb>As>Cr>Hg,其中Cu是主要污染物,Cd、Zn和Pb的地累积指数较高.在所有监测断面中,地累积级别达到4级(强污染)的有5个断面,即4#(雅瑶大桥)、5#(黄歧)、6#(黄沙)、7#(横滘)和16#(花地涌北出口).  相似文献   
29.
水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动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污染监测技术突飞猛进,本文主要探讨了水污染生物监测、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生物监测能发现化学监测所发现不了的污染,应该用来作为化学—物理监测重要的附加手段。对污染物的分析常常需要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长时间的监测数据,才具有代表性,这将促进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不断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0.
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红义  吴群河  陈新庚 《生态环境》2007,16(5):1353-1357
沉积物的粒度是控制沉积物中污染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矩法计算公式对各粒度分布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尖度)进行了计算,并对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全河段沉积物中砂的平均含量最高,粉砂其次,粘土的含量普遍较低。平均粒径的平均值为0.50 mm,属于砂的粒级范围。在22个断面中,有5个断面的分选系数超过0.5,属于分选中等级别;其余17个断面的分选系数均小于0.5,属于分选好的级别。在22个断面中,出现正偏度和负偏度的断面各占一半。各断面的尖度值在1.00~13.70之间,除1个断面为正态曲线外,其余均为窄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