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8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383篇
安全科学   358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178篇
综合类   1332篇
基础理论   197篇
污染及防治   243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91.
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预测研究对实现区域土壤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为例,基于源、汇和空间分异因子,利用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twork)建模方法,分别构建了源汇模型(BP-S)、空间分异模型(BP-K)和改进的多因素综合模型(BP-SK),模拟预测了区域土壤重金属Cd、Pb、Cr、Cu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并对各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针对不同模型在不同区域和元素间预测精度的差异,优选出预测精度最高的模型组合,以此探求区域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最优预测结果。结果表明:(1)BP-SK模型对Cd、Cr、Cu和Zn含量预测精度均高于BP-S和BP-K模型,仅在对Pb含量的预测中BP-S、BP-K模型精度高于BP-SK模型,BP-SK模型比其他模型更能突出局部特征,包含的信息更丰富。(2)优选后最优模型预测精度较原单一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Cd、Pb、Cr、Cu和Zn含量的预测精度分别提高15.15%、20.71%、19.19%、1.75%和9.24%。(3)各模型对Cd、Pb、Cr、Cu和Zn含量的空间预测高值区均位于区域中部和东北部,低值区位于西部丘陵山区,BP-SK模型在人为影响剧烈的地区预测效果更好,而BP-K模型在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丘陵山地区的适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992.
基于2014—2016年广州PM_(2.5)浓度逐时观测数据,研究了广州PM_(2.5)污染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了影响广州大气能见度的PM_(2.5)浓度阈值。结果表明:(1)2014—2016年广州PM_(2.5)质量浓度平均为32.7μg/m3,广州1月PM_(2.5)污染最重,轻度、中度、重度污染频率合计达20.16%;(2)PM_(2.5)浓度与风速、降水、气温、能见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正相关;(3)广州地区在南风的条件下PM_(2.5)浓度最低,风速小于2m/s的偏北风下易出现污染;(4)PM_(2.5)浓度与相对湿度共同影响广州能见度的变化,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PM_(2.5)浓度的敏感阈值不断减小,通常当PM_(2.5)高于37.3μg/m3时,控制PM_(2.5)对改善城市能见度成效相对缓慢,而当PM_(2.5)浓度低于此阈值时,降低PM_(2.5)将显著提高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993.
以北京某焦化厂苯精制车间废弃场地为研究对象,挖开10m×10m×4m的污染土基坑作为风险管控区,并进行微曝气阻隔技术处理,以期实现风险管控区的土壤气苯污染管控。结果表明,不曝气时,土壤中微生物主要为厌氧微生物。曝气1次不足以改变深层土壤的厌氧状态,对浅层土壤而言无法达到好氧微生物所需的足够O2,使得苯既不能被厌氧降解也不能被好氧降解,反而因扰动作用加速了苯的逸出,使得苯含量不减反增。再曝气3次后,各土层O2含量均大幅增加,污染土层中苯质量浓度降至0.79mg/m3,而清洁土层中苯质量浓度全部降到了0.22mg/m3以下,能够满足《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11/T 1278—2015)土壤气中苯的筛选值(3.95mg/m3)。  相似文献   
994.
不同酸碱度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测定不同酸碱度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弥补现行标准方法的不足,对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中的土壤称样量、pH、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离心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方法检出限为0.43 cmol^+/kg,测定下限为1.72 cmol^+/kg,方法实验室内精密度为0.2%~1.8%,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5.
计算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力和蒸散理论公式中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力蒸用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水分蒸散与水分平衡的重要指标。分别推导了 森生态系统蒸散力和蒸散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重新确定了其中的某些一数,这对研究森林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4.0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从建立杭州市环境信息系统的方法思路。主要内容和主要功能等方面探讨了Mapinfo4.0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北京城市大气中NOx、CO、O3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对北京市大气中O3浓度变化规律及O3浓度变化与NOc、CO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3浓度随温度指数上升,O3浓度和NOx、CO浓度变化之间无简单规律可寻。  相似文献   
998.
苯酚在大连近海海水中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生化耗氧量测试法,利用大连近海海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及海水物理化学组成条件,研究苯酚的生物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苯酚在大连近海海水中的生物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Yt=L0(1-e-k(t-t0)),得出单位质量苯酚的完全生化需氧量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为一固定常数;天然海水温度升高,苯酚的生物降解速率相应增大,滞后期和半衰期相应缩短;苯酚浓度在本实验条件下对生物降解滞后期和半衰期的影响,在低温时表现较显著,随温度的升高,这种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999.
CO2既是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最大的气体,又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碳资源,本文简要综述了微生物固定转化CO2的研究概况,包括固定CO2的微生物种类、固定机理、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为研究和开发CO2资源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双酚A(BPA)和三氯生(TCS)是两种受广泛关注的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而长江口-杭州湾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品生产海域之一,因此,长江口-杭州湾海洋生物中BPA和TCS的污染特征应引起重视。检测了长江口-杭州湾26种海洋生物体(17种鱼类、6种软体动物、3种甲壳类)肌肉组织中BPA和TCS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所有海洋生物样品中都可检出BPA,其浓度为0.14~18 ng/g(平均5.2 ng/g);73%的海洋生物样品中含有TCS,其浓度为P<0.01);鱼类、软体动物、甲壳类中BPA和TC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8、5.2、2.3 ng/g和12、15、28 ng/g;据估算,浙江普通居民通过食用海洋生物对BPA和TCS的每日摄入量均值分别为5.6 ng/kg和15 n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