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石墨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兴非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机械性能、超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潜在的生物相容性,在材料、电子、能源、光学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石墨烯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也随之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动物毒性、细胞毒性、毒性影响因素和毒性机制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石墨烯纳米材料可通过气管滴注、吸入、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口服等方式进入体内,通过机械屏障、血脑屏障和血液胎盘屏障等积累在肺、肝、脾等部位引起急性或者慢性损伤;目前有关石墨烯毒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粒体损伤、DNA损伤、炎性反应、凋亡等终点及氧化应激参与的复杂信号通路,不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浓度、尺寸、表面结构和官能团等对石墨烯的生物毒性影响不同。鉴于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石墨烯材料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2.
有机磷阻燃剂(OPFRs)逐渐替代了危害较大的多溴联苯醚(PBDEs),因此使得人类及其他生物更易暴露于这种有机物中。有研究表明,部分有机磷酸酯具有致癌性,因而使人们对其毒性的问题也日益关注。本文概述了有机磷阻燃剂的环境暴露水平,总结了近年来从体外与体内实验2个方面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诸多地区的大气、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机磷阻燃剂总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仅高浓度暴露才会对不同动物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而远大于环境浓度的低浓度暴露几乎无损伤效应。最后,对有机磷阻燃剂毒性效应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生物炭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功能材料因其在污水处理和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而受到极大关注.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及微孔分析对不同温度(200、300、400、500和600℃)条件下制备的木屑和麦秆生物炭进行特性表征,并采用制备的生物炭净化石油污染土壤,分别考察了污染物性质、生物质原料和热解温度对其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增高,生物炭芳香化程度增加,极性降低,微孔结构逐渐发育,表面积增大.加入生物炭33 d后,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及其组分烷烃的浓度比对照略有降低,而PAHs浓度下降显著.随着热解温度升高,2种生物炭对PAHs的吸附强度均逐渐增大,芳香度增高、表面积增大是强吸附的主要原因.2种生物炭在400℃及以下温度制备时对PAHs的吸附强度为:木屑生物炭>麦秆生物炭;而400℃以上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吸附强度则相反,即麦秆生物炭>木屑生物炭,说明生物炭原料对其吸附强度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4.
选用甲苯/正已烷、丙酮/正已烷两种混合溶剂作为污染土壤和底泥中可提取态有机卤化物的提取剂,与乙酸乙脂作为提取剂进行三种溶剂超声法提取效率的比较,采用微库仑法进行测定方法改进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9的丙酮/正乙烷混合溶剂的提取效率较高,其平均回收率与乙酸乙脂法接近,而且回收率范围比乙酸乙脂法波动更小。以1:9的丙酮/正已烷混合溶剂作为提取剂的方法还表明:无机可溶性卤化物对EOX测定不产生干扰,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范围为0.1-0.4mg(Cl)/kg,测定范围为0-250.00mg(Cl)/kg,添加标准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38%-5.09%。  相似文献   
35.
采用密闭培养实验装置于室温(25℃左右)及pH为7.5条件下,对西湖底泥中有机质完全降解及转化为CO  相似文献   
36.
对沈阳地区水田主要杂草群落的种类组成、消长动态规律及其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 :沈阳地区水田杂草群落主要由稗 (Echinochloacrusgalli)、大狼把草 (Bidensfrondosa)、耳基水苋 (Ammanniaarenaria)、丁香蓼 (Lud wigiaprostrata)、牛毛毡 (Eleocharisacicularis)、鹅肠菜 (Myosotonaquaticum)、风花菜 (Rorippaislandica)和石胡荽(Centipedaminima)组成 ,其中 ,稗、大狼把草、丁香蓼和耳基水苋为主要危害种群 ;从时间、水平和垂直生态位宽度值来看 ,稗和大狼把草为本地区水田杂草群落中的优势种群 ,且 2者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 ,若单独使用杀稗类除草剂 ,必然会导致大狼把草等阔叶杂草的猖獗和蔓延  相似文献   
37.
重金属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污染土壤修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阐述了微生物与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微生物活性、生物量,且重金属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毒性。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生物吸附富集和溶解作用,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垃圾分选设备及垃圾处理技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已逐渐不能适应产量日益增长与成分不断复杂化的垃圾处理的需要,垃圾处理急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必须摆脱现有城市垃圾处理三大方法面临的技术上难以避免的弊端和“阴影”,也就是说,垃圾处理应该从垃圾分选设备技术整体创新入手,引入一整套的垃圾机械处理联合装置及各种新型的联合处理方法,使垃圾处理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产生一次历史转折性的突破,带动和实现垃圾处理的产业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垃圾处理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难关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39.
我国是人口大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已逐渐不能适应产量日益增长与成分不断复杂化的垃圾处理的需要 ,垃圾处理急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必须摆脱现有城市垃圾处理三大方法面临的技术上难以避免的弊端和“阴影”。也就是说 ,垃圾处理应该从垃圾分选设备技术整体创新入手 ,引入一整套的垃圾机械处理联合装置及各种新型的联合处理方法 ,使垃圾处理成本大大降低 ,从而产生一次历史转折性的突破 ,带动和实现垃圾处理的产业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对垃圾处理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难关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40.
菲、芘、1,2,4-三氯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草甸棕壤条件下 ,菲、芘和 1,2 ,4-三氯苯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致死及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 ,3种化学品的浓度与蚯蚓死亡率显著相关 (α =0 .0 5 ,r菲 =0 .87,r芘 =0 .85 ,r三氯苯 =0 .95 ) ,与蚯蚓亚致死效应的相关性稍低 (α =0 .0 5 ,r菲 =0 .75 ,r芘 =0 .72 ,r三氯苯 =0 .85 )。蚯蚓个体对 3种有机物毒性的耐受程度差别较大。引起蚯蚓死亡的毒性阈值浓度菲和 1,2 ,4-三氯苯均为 2 0mg·kg-1,芘为 2 0 0 0mg·kg-1;引起蚯蚓体重增长率下降的亚急性毒性阈值浓度分别为菲 2 0mg·kg-1、1,2 ,4-三氯苯 3 0 0mg·kg-1、芘 10 0 0mg·kg-1;LC10 0 分别为菲 10 0mg·kg-1,1,2 ,4-三氯苯 3 5 0mg·kg-1。由于芘的低水溶性和低毒性 ,无法计算LC10 0 。实验还表明 ,复合污染主要表现为协同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