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宁波市北仑区梅山水道形成的人工泻湖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季节进行水质及浮游生物调查,分析其浮游生物时空分布特征与水质的关系。4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植物66种,以硅藻为绝对优势种,检出浮游动物25种,主要为桡足类、少量轮虫及网纹虫;拦坝后水道内浮游生物密度有了数量级增长,各项生物评价指数降低,但各采样点仍处于中污染水平。监测理化参数表明,研究水域在拦坝后盐度下降、悬浮物浓度下降,氮磷含量无明显变化;水域大部分点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结合浮游生物分布与理化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堤坝合龙后,水道内侧海水淡化、悬浮物含量下降,导致浮游生物密度上升、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淡水优势种群;营养盐含量不是浮游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对浮游生物分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镇化改变了流域水体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生物可利用性的溶解性有机质组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辨识生物可降解性有机质(BDOM)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流域水质管控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以长三角地区典型城郊流域樟溪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地形特征、土地利用及人类活动强度布设监测点位,于2019年分别在雨季和旱季采样,利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EEM-PARAFAC)方法结合源汇景观模型研究流域水体BDOM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中生物可降解性有机碳浓度范围在0.57~6.80 mg·L-1,且具有较高的时空异质性,人类活动强度较高的区域水体中BDOM的浓度也相对较高,且雨季显著高于旱季.EEM-PARAFAC分析结果表明,流域BDOM主要包括陆源腐殖质(C1)和类蛋白质类(C2)这2种荧光组分.流域BDOM及其陆源腐殖质荧光组分主要受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浓度与农业及城镇用地比例和源汇景观负荷比(LWLI)关系密切,表明城镇化过程中人类活动是影响BDOM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宁波市北仑区芦江为例,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城镇化河流水体荧光溶解性有机物(FDOM)组成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FDOM与河流水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DOM由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类溶解性微生物副产品、类富里酸物质组成,以类蛋白组分为主要成分,占总荧光强度的比例高达83.8%,而类腐殖物质的含量较少.各组分荧光强度与氮、磷、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FDOM与氮、磷等元素的迁移转化有关;FDOM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上游水体FDOM含量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下游FDOM含量较高呈现城镇河段排放分布特征;表明人类活动对河流水质及FDOM含量和组成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