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重庆市作为长江流域上游唯一的直辖市,在促进城乡统筹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重庆市2005年~2012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并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强度指数等指标对其进行可持续性评估。结果表明: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5年的1.4527 hm2/cap增至2012年的1.9105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由0.9887hm2/cap上升至2012年的1.4224hm2/cap;人均生物资源足迹与人均能源生态足迹所占百分比平均为62.78%,37.22%;万元GDP生态足迹由2005年的1.33 hm2/万元降至2012年的0.56hm2/万元;生态足迹强度指数由2005年的3.13上升为2012年的3.91。结合重庆市加快5大功能区建设基础上提出人口控制、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划定重庆市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区生态红线、调整农业结构布局等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2.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评估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鹏生  姚建  李毅  蓝洋 《四川环境》2015,(1):96-100
对我国2000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评估了政策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有关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近20部,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大气污染的到了一定的控制,主要表现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节能工作取得重要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同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也存在明显的单一化权威体质的特性;对违法行为处罚轻;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监督和保障体系不完善;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脱节;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论文针对这些问题从法律制定、管理机制、违法处罚、政绩考核、经济调控和公众参与方面提出了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3.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的GM(1,1)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井瓦斯渗出量预测,对矿井安全及正常生产至关重要。由于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影响因索、关联变量和约束条件复杂,对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难以区分和把握,因此在预测预报中的精度较差。而采用灰色理论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以把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统一用一个简单的“灰数”表示,预测精度高而且使用简单。在分析某矿历年来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其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其方法与结果对预防煤矿恶性事故的发生,悍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区域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渐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建  徐留兴  田静 《四川环境》2002,21(3):81-83
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污染控制和管理的方向。本文对区域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讨论。考虑到污染控制成本和公平性要求 ,采用浓度控制与总量相结合的循序渐进方法 ,并提出了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总量控制负荷优化分配模型 ,以期对各地总量控制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5.
AHP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适用于影响因素较多的复杂系统的决策分析方法,本文以四川郫县为例,阐述了AHP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评价结果表明,它可大大提高权值定量的理性成份,得到更加符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发展观与环境伦理之间的关系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玲龙  姚建  洪敏  朱静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145-148,172
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因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文章针对当前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中外传统发展观及环境伦理问题出发,阐述了环境伦理与发展观的密切关系,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和价值观,构筑新的发展观和环境伦理观,当前中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57.
章提出优美小城镇的理念和界定,并从优美小城镇“形”(选址、布局、景观、色彩)、“神”(人性化、趣味化)、“境”(无害化、生态性、可持续性)3个方面对优美小城镇建设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8.
根据拉萨市(1992-1998年)NO2、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平均车流量的历史资料,用灰色系统GM(1,1)与多元回归分析模型耦合预测拉萨市大气中NO2的浓度.结果表明,到2010年拉萨市大气中NO2浓度将是1992年的6.3倍,大气中NO2浓度呈上升趋势.预测值表明,这种预测方法是可行的,可为政府管理和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徐留兴  姚建  尹淑坤 《四川环境》2003,22(6):58-60,71
本文从我国环保设施建设及运营出现的问题出发,讨论了民营企业参与环保建设的必要性和途径,并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参与环保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以保证环保建设和运营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60.
废水资源化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建  王安  郑佩娜 《四川环境》2000,19(3):31-33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污染严重,综合利用程度低,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推行废水资源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