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简单介绍了玄武岩纤维的基本特性,以玄武岩纤维作为生物膜载体,用实际生活污水模拟黑臭河道水体,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来处理净化,评价玄武岩纤维生物载体的性能,探索玄武岩纤维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经过13 d连续运行,玄武岩纤维生物膜载体对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82.3%和46.8%,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7.5%和107%,处理效果优良,但是TP的去除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处理工艺。总体来说,玄武岩纤维在水体净化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磁场强化臭氧氧化降解污染物的效果,以罗丹明B为处理对象,采用臭氧微气泡附加磁场法处理罗丹明B模拟废水,同时分析罗丹明B模拟废水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臭氧进气量及盐效应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添加磁场后废水脱色率提高了28.2%,CODCr去除率提高了10%.当罗丹明B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pH值为2、水温(28±2)℃、臭氧通气量Q为0.5L/min、臭氧进口质量浓度ρin为14.8 mg/L时,经过70 min处理后,废水的脱色率达到了94.3%,CODCr去除率达到了43.2%,另外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如Na2SO4可以提高降解效率.对氧化过程中的UV-Vis光谱图进行分析,发现罗丹明B的脱色主要是由于臭氧破坏了苯氨基、羰基键和芳环结构等,形成了无色化合物.研究表明,采用磁场强化臭氧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个旧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对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个旧市大屯镇调查区域土壤中Pb、Zn、Cd、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43. 5、454. 8、3. 4、302. 1 mg/kg,分别为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筛选值的7. 8、1. 8、11. 2、10. 1倍,土壤污染严重。土壤Cd的生态危害最强,As、Pb的生态危害次之,Zn表现为轻微的生态危害。从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来看,所采集的土壤样品皆表现为极强的生态危害。所采集农作物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比,结果显示,大米中Pb、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35%、55%和100%;玉米中Pb、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13%、0%和0%;小苦菜Pb、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100%、60%、100%;小米菜中Pb、Cd和As的超标率均为100%,蔬菜类的重金属超标情况相对于谷物类较为严重。研究区域土壤样品总量Pb、Zn与有效态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量Cd与有效态呈弱正相关关系,总量As与有效态表现为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煤矿用新型抑尘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降低煤尘浓度,在前期研制OP- 10系列抑尘剂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抑尘剂的试验配置方案.通过煤尘沉降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快速渗透剂T溶液的煤尘湿润性,验证了表面活性剂复配对溶液湿润性的增效作用,研究了二价金属阳离子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湿润性的促进作用,最终确定了新型快速渗透剂T系列抑尘剂配方.通过现场实践,快速渗透剂T系列抑尘剂能够达到与OP- 10系列抑尘剂相当的降尘效果,在使用成本相当的情况下,兼具低毒环保等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金漫彤  孙鑫  董海丽  金赞芳 《环境科学》2012,33(9):3272-3278
为了探讨地聚合物固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后形成的固化体抗强酸性微生物的侵蚀性能,模拟氧化硫杆菌的腐蚀过程,考察经氧化硫杆菌浸泡前后地聚物固化体质量、抗压强度、浸出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地聚物固化体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硫杆菌侵蚀能力:浸泡28 d后,质量损失<1%;抗压强度仍达到了21.88MPa,抗蚀系数在0.9以上;重金属Cr、Cu、Zn、Cd、Hg、Pb的最大浸出浓度仅为:107.7、22.71、39.18、0.56、34.84和3.03μg.L-1.并且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随浸泡时间而降低,表明了地聚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硫杆菌腐蚀的性能.实验通过X-ray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的分析对地聚物固化体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地聚物固化体抗酸腐蚀性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生物滴滤池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其存在氮、磷去除能力有限,稳定性不高等缺点。为提高新型分层生物滴滤池的氮磷去除效率,探索最佳工艺条件,本文采用新型分层生物滴滤池为试验装置,考察了滤料种类、水力负荷、回流比等对装置去除污水中氮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滤料为炉渣、水力负荷为4 m3&#183;m-2&#183;d-1、回流比为2:1时滤池去除氮磷的效果最好,对NH4+-N、TN、TP、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7.08%、57.37%、66.04%、80.78%;采用较高的回流比是滴滤池提高脱氮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RA-915M汞分析仪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总汞,建立了一种快速直接的分析测定方法。该方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样品时不需要任何消解处理,操作简单,成本低,测量时间较短。通过对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有较低的检出限(0.0024mg/kg)和较高的精密度(RSD≤10.5%),而且数据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QSAR技术对高关注化学物质生态环境毒理风险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国外先进的QSAR技术应用于高关注化学物质(SVHC)的生态环境毒理风险预测中,以促进QSAR技术在生态环境毒理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采用国外先进的经科学验证的ECOSAR预测模型,对欧洲化学品管理署(ECHA)于2008年10月28日正式公布的15种SVHC的生态环境毒理风险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对于蒽,4,4′-二氨基二苯甲烷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9种化学物质,ECOSAR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 危害性分级标准预测结果显示,这9种化学物质为极高风险化学物质,这与ECHA将它们列为SVHC的结论一致. 对于另外6种化学物质(二水合重铬酸钠、三乙基砷酸酯、二氯化钴、五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和砷酸氢铅),ECOSAR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度不高. 对于15种SVHC和ECOSAR的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60%. ECOSAR预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与试验结果接近的化学物质生态环境毒理风险评价结果,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试验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化学品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阴极电解液对Cd污染红壤电动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土壤重金属电动修复过程中阴极电解室pH升高会对重金属的去除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利用Fe3+/Fe2+、Cu2+/Cu标准电极电位较高的优势,以人工模拟Cd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阴极电解液[Fe(NO33、CuSO4、柠檬酸]的电动修复效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分别将Fe(NO33、CuSO4、柠檬酸加入阴极电解室中,pH均控制在2~3,电动修复10 d后发现,将Fe(NO33溶液、CuSO4溶液和柠檬酸作为阴极电解液均可以有效控制阴极室的pH,CuSO4溶液、柠檬酸的加入对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较差,而且Cu2+的加入增加了土壤重金属二次污染的风险.相对于CuSO4、柠檬酸试验组,Fe(NO33试验组土壤中Cd的去除率较高(大于87.27%),Fe(NO33试验组对土壤中Cd的修复效果也最为明显,土壤中w(Cd)由阴极附近的75.95 mg/kg降至阳极附近的9.13 mg/kg.分析电动修复后各试验组中不同形态Cd在Cd总量中所占比例的分析,结果显示,w(弱酸提取态Cd)所占比例由初始的74.57%最高可达到92.69%[Fe(NO33试验组],表明Fe(NO33的加入有助于促进土壤中Cd的迁移.研究显示,相比于CuSO4溶液、柠檬酸,Fe(NO33溶液作为阴极电解液在控制阴极电解室pH升高的前提下,显著促进了土壤中Cd的解吸和迁移,并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好氧颗粒污泥吸附Cu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物,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中培养出沉淀性能较好的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对Cu2+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主要由球状菌组成,具有明显的孔隙结构.在恒温水浴30℃、pH为7.5的条件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较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的进行拟合(RL=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