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乔玉霜  张晶  杨敏  张昱  徐东耀 《环境科学》2008,29(4):869-873
研究了壬基酚(NP)类内分泌干扰物在土壤体系和添加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土壤体系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NP、壬基酚单氧乙烯醚(NPEO1)、壬基酚二氧乙烯醚(NPEO2)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其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30℃时,初始浓度分别为100、50和100 mg·kg-1的NP、NPEO1和NPEO2可在45 d内完全降解.相同条件下,土壤中NP的降解速率大于NPEO1和NPEO2.体系中添加污泥促进了NPEO1和NPEO2的降解,同时抑制了NP的降解.  相似文献   
42.
对高水力负荷条件下丧失硝化功能的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恢复实验,将水力停留时间(HRT)从原来的5h延长到正常条件下可以实现完全硝化的10h后,在进水NH4+-N浓度为500mg.L-1的条件下反应器可去除99%的NH4+-N,但NO2--N出现严重积累,在60d的实验过程中NO2--N平均出水浓度为425mg.L-1.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氨氧化菌(AOBs)在总菌中的比例与恢复实验前没有变化,分别为12.9%(恢复实验期)和9.75%(恢复实验前),但氨氧化杆菌(Nitrosomonas)在AOBs中的比例从80%降低到40%;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s)在总菌中的比例下降一半(从5.64%下降至2.84%),并以慢生型的Nitrospira为主.高NO2-含量和高胞外物浓度(497.1mg.L-1)可能是导致亚硝酸盐氧化功能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44.
厌氧和好氧处理过程中四环素抗药基因的丰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抗生素生产废水不同处理过程(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中抗药基因的行为,本文以两种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生产废水处理系统为调查对象,采用PCR和实时定量PCR(qPCR)方法考察厌氧和好氧处理过程中常见的6种四环素抗药基因(tet(A), tet(C), tet(G), tet(Q), tet(W), tet(X))及2种转移因子(I型整合子intI1, 异常插入序列ISCR3)的丰度特征.结果表明,tet(C)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其它基因在所有样品中检出.四环素生产废水处理系统中,厌氧污泥中tet(A)、tet(G)、tet(X)的相对丰度(与16S rRNA基因的比值)范围为(1.25±0.16)×10-4~(4.52±0.002)×10-2,显著低于好氧污泥[(9.88±0.67)×10-5~(2.70±0.29)×10-1],而tet(Q)、tet(W)在厌氧污泥中的相对丰度为(1.66±0.03)×10-2~(7.48±1.22)×10-2,比好氧污泥中[(1.94±0.12)×10-3~(2.85±0.16)×10-2]高1个数量级;转移因子intI1和ISCR3在厌氧污泥中相对丰度范围为(1.48±0.01)×10-3~(2.61±0.31)×10-2,显著低于好氧污泥[(1.18±0.15)×10-1~(8.99±0.75)×10-1],表明厌氧处理过程中由这两种转移因子介导的水平转移潜力较小.研究表明,好氧处理促进了tet(A)、tet(G)、tet(X)的传播,但对tet(Q)和tet(W)有控制效果,而厌氧处理过程与之相反.抗药基因的分布与水平转移因子、抗药机制、群落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45.
太湖悬浮物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螫合剂分级提取法研究太湖5个湖区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该方法把磷的形态分为水提取弱吸附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钙结合态磷(Ga-P)、酸提取有机磷(OrgPac)、碱提取有机磷(Org-Palk)和残渣态磷(Res-P),并对不同形态的磷在沉积物和悬浮物质中的迁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差异很大,悬浮物中磷的主要形态为铁结合态磷和有机态磷,二者的相对含量之和约为80%,而表层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形态是有机态磷,相对含量为50%;悬浮物中铁结合态磷的绝对含量平均值为1 271 mg/kg,表层沉积物中则为190 mg/kg;悬浮物中铁结合态磷相对含量平均值是沉积物中的2.7倍.大量铁结合态磷在悬浮物的沉降过程中可能完成了形态的转化,成为藻类生长的磷营养源.  相似文献   
46.
建立缺氧的模拟生物处理体系经过物化预处理的采油废水,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跟踪了废水处理系统启动和稳定过程中真细菌和古细菌相对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后的COD去除率在40%左右.细菌和古细菌在采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都有很高的比例,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细菌丰度在启动和稳定后维持在15%左右;而古细菌在系统稳定过程中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比例上升到21%.表明古细菌可以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稳定存在并发挥作用,说明古细菌在特定污水处理上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图4表2参14  相似文献   
47.
比较了5株从环境中筛选得到的酵母菌[博伊丁假丝酵母(Candida boidinii Ramirez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深红酵母(Rhodotorula rubra),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对甘油酯和脂肪酸的降解活性.其中皮状丝孢酵母对甘油酯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在7d的时间里对以甘油酯为主要成分的豆油去除率为47%;所有菌株均具有较高的脂肪酸降解活性,在1d的时间里对以脂肪酸为主要成分的色拉油加工废水的油去除率达50%~90%.5株酵母菌混合培养后对色拉油加工废水的油比降解速率明显提高,是单株菌的4~8倍.色拉油加工废水油去除率的进一步提高在于强化复合微生物体系中的甘油酯降解.  相似文献   
48.
利用复合酵母菌系统处理含油污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筛选得到的10株酵母菌组成复合酵母菌系统,并将该复合菌系统接种到泥浆反应器中对模拟油泥样品进行了处理。在对反应器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比较了复合酵母菌体系和经驯化的活性污泥体系对模拟风化油泥的处理效果,发现复合酵母菌在反应速度和油去除率上都优于活性污泥。利用GC—MS对复合酵母菌处理体亲中主要脂肪烃组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油组分中脂肪烃部分在处理8d后基本被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49.
利用激光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rton反应中Fe(Ⅲ)水解过程的粒径变化,并和一般铁盐体系中Fe(Ⅲ)水解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e(Ⅲ)的水解过程中,粒径变化受水解度B^*和铁盐浓度的影响,即B^*值愈大,浓度愈高,体系粒径愈大.并且在相同浓度和水解度B^*的条件下,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比一般铁盐的水解聚合迅速,形成的粒径大,对采油废水进行处理的实验结果表明,Fenton体系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铁盐体系,这可能与Fenton体系的高水解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50.
低温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5± 1)℃下生物膜系统 (BF)和活性污泥系统 (AS)处理生活污水长达 8个多月的运行 ,对比研究了两系统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活性污泥不仅生物活性较高 ,而且具有更有利的传质条件 .在水力停留时间HRT =8h的条件下 ,生物膜和活性污泥胞外分泌物中的还原糖含量分别为 1.75 %及 1.9% ,挥发性污泥组分 (VSS)中的ATP含量分别为 1.0 8mg/ g及 1.4 3mg/g ;电镜检测结果表明 ,生物膜结构致密 ,而活性污泥疏松多孔有利于物质传递 .图 5表 2参 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