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为探讨铜离子(Cu2+)对A/O反应器中硝化细菌的毒性机制,研究了Cu2+持续负荷下A/O反应器中硝化细菌的基质代谢能力、呼吸速率(SOUR)、功能基因(amoA和nxrB)的表达和菌落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呼吸速率和基因转录对Cu2+毒性的响应较基质代谢更为敏感.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活性污泥表面吸附的Cu...  相似文献   
52.
在试验室半连续装置中培养高温厌氧消化污泥,以中温厌氧污泥作为种泥,中温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升温,经过100d运行可达到高温厌氧消化运行的良好状态。整个试验过程中无需人为调节碱度,pH值比较稳定。45℃以下,升温对厌氧消化系统的扰动比较小,之后继续升温至48℃,厌氧消化系统不稳定。认为45~48℃可能存在着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的临界温度,在这一温度下,中温细菌可能会大量死亡,但是不适合高温菌生长或对应着较低的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53.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普通聚氨酯泡沫塑料填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前后填料的表面特征、厌氧氨氧化生物膜量、脱氮性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基因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改性以后填料表面与蒸馏水的静态接触角减少33.27°,单点比表面积和吸附平均孔径分别由8.98 m~2·g~(-1)和3.01 nm提高至9.66 m~2·g~(-1)和4.98 nm,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加,亲水性能明显改善;未改性单位质量填料生物膜干质量为0.18 g,改性后单位质量填料生物膜干质量为0.37 g,相同时间内单位质量填料上的生物膜量相比于填料改性前提高了53%;填料改性前后系统总氮去除率均在80%以上。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2系统菌群结构相似,主要功能菌属是Candidatus Kuenenia,改性填料相比于未改性填料其微生物种类丰富程度更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显示,改性后hzo基因相对丰度由59.50%增至73.50%,提高了14%,nxrB基因相对丰度由21.10%减至17.70%,降低了3%。由此可见,填料经改性后表面生物膜量增加,生物膜上功能微生物种类丰富性也有所增加,但在较低氮基质负荷条件下脱氮效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4.
构建附着生物量大、经久耐用的连续流螺旋载体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模拟含铬地下水,考察进水Cr(Ⅵ)、碳源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HRT)及初始pH对反应器除铬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最优运行参数为碳源投加量35mg/L、HRT为8h、初始pH为4~10。反应器主要通过生物吸收、吸附或者沉淀作用去除Cr(Ⅵ),而10%的Cr(Ⅵ)在出水中以毒性较低的Cr(Ⅲ)态存在。可见,本研究构建的生物膜反应器在地下水污染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应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垃圾渗滤液,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37 d的运行,反应器内出现小粒径颗粒污泥。第50 d,反应器中污泥完全颗粒化。稳定运行期间,反应器内污泥的平均粒径为0.7 mm;SVI5min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7~47 mL/g);MLSS基本稳定在3 700~4 500 mg/L;当COD和氨氮的平均进水浓度为2 150 mg/L和312 mg/L时,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540 mg/L和35 mg/L,去除率分别为75%和89%。  相似文献   
56.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应用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厌氧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处理食品废水的试验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少,结构紧凑,维护管理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7.
铜离子的持续负荷对活性污泥生物硝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对生物硝化的抑制是困扰很多污水处理厂脱氮效果的难题.本文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了模拟废水中不同浓度的Cu2+持续抑制及负荷停止后硝化效率、硝化细菌活性和Cu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硝化活性易受Cu2+的影响,抑制程度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和施加持续Cu2+负荷的运行周期的延长而提高,当活性污泥内、外吸附Cu的总量达(14.0±1.0)mg·g-1(以MLSS计)时,氨氮去除率降至26.5%±4.0%.Cu2+对氨氧化细菌(AOB)的抑制作用大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在Cu2+负荷为10和20 mg·L-1的体系中,NOB可以全部或部分被驯化而适应含铜废水.恢复阶段,AOB和NOB的活性完全或部分恢复,恢复速率和程度随抑制期Cu2+投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反应体系内Cu主要分布在细胞内部和表面,且不易解析,硝化抑制率与溶解的Cu2+浓度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手段,既能降解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又可同时输出电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沉积物的来源和特性对于SMFC的产电及污染物降解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环境的6种沉积物(VS质量分数为3.1%~12.6%)构建SMFC反应器,研究不同沉积物构建的SMFC的产电性能、有机物去除率以及SMFC液相p H值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外加有机碳源的条件下,只有当沉积物的VS含量较高(12.6%)时,SMFC才可实现稳定产电,最大功率密度为39.6 m W·m-2.而当沉积物的VS含量较低(12%)时,SMFC不能实现自发产电.向6种沉积物中投加乙酸钠作为外加碳源,可明显促进产电.在有外加碳源的条件下,具有较高含盐量的沉积物构建的SMFC产电性能较好,其最大功率密度可达到142.3 m W·m-2.试验还发现,以土壤与厌氧污泥为混合底物的SMFC系统的产电功率密度明显低于纯土壤SMFC系统,显示了厌氧污泥对SMFC产电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9.
薄涛  翟洪艳  季民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4057-4063
为实现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采用不锈钢毡电极微生物电解池(MEC)处理含乙酸的模拟废水,系统地研究了外加电压对乙酸去除、甲烷(CH4)生成、微生物种群和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MEC(0.4 V)中乙酸去除速度最快,可以达到(167.30±0.71)mg·L~(-1)·h-1;MEC(1.0V)中CH4浓度、CH4产生速度和乙酸去除率达最大值,分别为96.98%±1.19%、(1.18±0.04)LMet·d-1·LR-1和100%±0.05%.另外,外加电压可提高阴极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嗜氢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外加电压为1.0 V时,嗜氢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达78.87%,其中Methanospirillum最为丰富,其含量占到全部微生物的68.38%.研究证明MEC可以实现乙酸的快速去除、甲烷高效制备和甲烷原位纯化.  相似文献   
60.
五龙口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10万m3/d。依据水质特点,确定污水处理工艺及构筑物设计。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浓缩脱水一体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