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77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基于2000年以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公园绿地及社会经济数据,综合采用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计量经济模型刻画城市公园绿地供需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公园绿地供给规模大幅增长,整体供需水平明显改善,区域间依旧存在明显分化。(2)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总体差异显著收敛,西部城市供给规模不断增加,部分东北和中西部中小城市人均面积偏低,是阻滞整体供需水平提升的关键症结。(3)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演化由城市本底、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等多维因素综合驱动。城市人口集聚与土地开发程度存在负向约束作用,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与居住用地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与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演化的驱动机制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不同城市应当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科学合理增加供给总量,创新供给模式和供给形式,完善差异化运维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供需,破解城市公园绿地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2.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PM2.5污染问题.PM2.5污染形成机制研究可以为其预报及治理工作提供基础.选择了具有飞机观测资料的2016年12月10—13日北京冬季典型的PM2.5严重污染个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WRF-Chem对该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PM2.5空中输送对北京地面PM2.5浓度影响的地形强迫机制在模拟结果中的具体表现方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通过北京南边界进入北京的PM2.5最大输送高度为600 m(ASL)左右;2从空中被输送至燕山的PM2.5,可以爬坡过山后增大怀柔区燕山东坡的浓度,还可以在夜间有下坡风时随着下坡风到山脚,然后再向南输送到北京燕山以南的平地.  相似文献   
393.
赖书雅  董秋瑶  宋超  杨振京 《环境科学》2021,42(11):5500-5509
通过分析南阳盆地东部山区表层土壤(0~20 cm)样品的As、Hg、Cd、Cr、Pb、Zn、Ni和Cu等8种重金属含量和p H值,对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研究,并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Cd、Cu、Cr、Ni、Pb、Zn和As含量相比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呈面状和岛状分布.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且与矿区分布相吻合.除了少数样点的土壤以外,大部分样点未受到污染,Cd的污染最为严重.As、Cr、Pb、Zn、Ni和Cu在几乎全部地区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轻微风险等级,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中等风险等级占比最高.研究区综合土壤重金属潜在很强和强生态风险指数占比较高,分别为58.93%和37.66%.土壤Hg、Cd和Pb主要受到矿产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As主要受到研究区地质背景的影响,Zn、Ni、Cr和Cu同时受到人类活动和地质背景的影响.研究区矿产资源的开采是造成土壤污染及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4.
研究草原煤矿区周围土壤汞的含量水平、分布规律,并浅析其影响因素。该研究选择煤炭资源丰富、并将大力建设坑口电厂的内蒙古某煤矿区为研究对象,以此矿区坑口电厂为中心,对其周围土壤p H值(电极法)、有机质(光度法)、土壤质地、黏粒含量、汞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均偏碱性,研究中心附近大部分土壤中汞含量已超出土壤汞背景值,汞含量随距电厂距离的增大而降低,且受p H值(显著正相关,r=0.413,P<0.05)、距离(显著负相关,r=-0.834,P<0.01)、主导风向影响显著,受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黏粒含量影响不大。有些性状相近的土壤,汞含量差异却很大,说明研究区汞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395.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恢复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被认为是富营养化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最近几十年,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在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大量的有关沉水植物恢复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数值模型因其耗时少,不受试验条件限制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恢复的研究中。文章在总结和梳理沉水植物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沉水植物的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使沉水植物数值模型能更好地为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恢复工程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96.
生物强化技术应急处理苯胺泄漏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生物强化技术用于苯胺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可行性,以化工园区苯胺泄漏事故为场景,采用高效苯胺降解菌AN-P1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应急处理100~500 mg/L苯胺废水。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系统应急处理500 mg/L以下苯胺废水,启动时间约3~4周期(2 d),稳定运行后对苯胺的去除率在96.3%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1.3%以上;曝气量(溶解氧)是影响降解的制约因素,其最适曝气量为0.5 m3/h。对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表明,强化系统SOD被诱导产生,对照系统中SOD被抑制,强化系统SOD酶活是对照系统的468倍,表明强化系统可有效消除苯胺降解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397.
水环境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污染会对水生生物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视黄酸(retinoic acid, RA)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和肢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四溴联苯醚(BDE-47)或十溴联苯醚(BDE-209)单独暴露以及RA联合BDE-47或BDE-209暴露对斑马鱼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稳定光照、黑暗和光暗交替刺激3种不同环境条件下,5μmol·L~(-1)BDE-47和3μmol·L~(-1)BDE-209单独暴露均导致斑马鱼运动速度显著降低。当2 nmol·L~(-1)RA联合相同剂量的BDE-47或BDE-209暴露时,可使仔鱼在稳定光照和黑暗下的自由运动速度相对单独暴露时显著升高,在光暗刺激下的运动速度也比单独暴露时于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因此,视黄酸的存在可以对因BDE-47和BDE-209暴露引起的斑马鱼运动行为异常起到恢复作用,这种恢复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或感官系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98.
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斜拉桥斜拉索及拱桥吊杆疲劳损伤问题日益严重。针对大跨桥梁中常用的镀锌高强钢丝,开展了应力比R分别为0.1、0.2、0.3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应力比及应力幅对钢丝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影响,每种应力比下的应力幅分别为140.4、152.1、163.8、175.5MPa。采用分步加载方法,设计不同加载应力幅在试件断裂面留下裂纹扩展时的条纹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疲劳断口的疲劳条纹进行观测,得到了不同应力比下裂纹扩展深度与疲劳循环次数的a—N曲线,拟合了高强钢丝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钢丝疲劳裂纹呈三阶段扩展,随着应力比R的增大,Paris公式中参数C变小,m变大。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了裂纹扩展过程,定量分析了裂纹扩展径向与表面方向的关系,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试验得到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可用于大跨桥梁吊索的抗疲劳、防断裂设计及疲劳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399.
顺层岩质边坡是指坡向与岩层倾向一致的边坡,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在顺层陡倾岩质边坡中往往存在滑移-弯曲变形和倾倒变形两种变形破坏模式,它们的典型变形特征与变形演化过程截然不同.总结了顺层陡倾岩质边坡滑移-弯曲变形和倾倒变形的典型特征,开展了不同边坡坡角、岩层倾角组合下边坡的底摩擦模型试验,揭示了顺层陡倾岩质边坡的变形机理和...  相似文献   
400.
目前,厌氧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工业废水的主要途径,该技术主要是在厌氧环境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以实现废水处理的目标。本文中,笔者以厌氧生物技术处理工业废水为出发点,分析了该技术当前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为以后厌氧生物技术的相关研究做出一些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