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阐述了对聚硫氯化铝铁(简称PAFCS)新型无机高效絮凝剂的t昆凝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AFCS混凝的pH值在8~ll,投药量在3~120mg/L,水温在5~30℃、浊度在500~6000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混凝去浊性能。  相似文献   
52.
污水处理净化槽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污水处理净化槽技术的研究,将该技术应用于分散型、不便于进入集中处理的污水工程上.介绍了该设备的原理、构成及运行条件.采用地理式设备其运行稳定,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综合排行标准.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河湖黑臭水体的等级划分和判定方法,以及河湖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黑臭水体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治理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臭氧在平流层可以吸收短波紫外辐射,减少对人类和动植物的伤害。而对流层臭氧是一种强氧化性的污染物。针对目前公众普遍关心的臭氧污染问题,介绍了对流层臭氧的特性及危害,概述了臭氧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并对臭氧监测技术、臭氧预报方法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5.
水中有机物臭氧化去除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臭氧化在水处理技术中应用日益增多,研究臭氧化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机理日显重要。本文在介绍了决定水中臭氧化反应速率的二种反应,即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芳族化合物、烯烃化合物、环状烯烃化合物,苯酚、苯、苯胺、硝基芳烃、喹啉、二甲基4氯酚氧基醋酸、油酸、有机硫磷化合物,甲醇、甲醛、甲酸和马拉硫磷等与臭氧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6.
城市污水热能回收与利用发展状况、评价和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城市污水热能回收与利用发展状况、评价以及应用该项技术的意义的探讨,说明城市污水中贮存的能源潜力巨大,而且是一种不会产生污染的清洁能源。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对城市污水热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从而使其成为人类获取能源的一种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臭气来源、成分及产量.针对目前国内外除臭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分析了污水处理厂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除臭方法的技术原理、优缺点和应用现状.结合日本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际,重点介绍了一种不产生臭气的新技术--腐殖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特点及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8.
低温环境下内置腐殖土填料SBR系统处理糠醛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5~10℃左右的条件下,通过实验对比了传统SBR系统与内置腐殖土填料式SBR系统处理糠醛废水的效能,结果表明:由于内置腐殖土填料的作用,填料式SBR系统的去除效能要高于未装填料的SBR系统;传统SBR系统的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85%和59%,出水浊度为8.6 NTU;填料式SBR系统的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90%和71%,出水浊度为1.7 NTU。  相似文献   
59.
基于1981~2012年长江上游128个中小洪水历史个例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普查及天气学分型方法,建立了纬向型、经向型、偏东气流型以及两高之间型4种致洪降水天气学概念模型,研究了各天气型致洪降水发生机理及相应中小洪水特征。得到以下结论:纬向型中高纬环流相对平直多波动,伴有明显冷平流南下,地面锋面位置略偏北。该类型强降水过程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应中小洪水多为双峰或多峰型,平均洪峰流量、过程增幅最强,洪水过程时间也最长。经向型环流中高纬贝加尔湖和东北地区为深厚低槽,中低层常伴有暖式切变线或低涡发展,中上层急流出口处的辐散以及冷平流四类型中最强。该类型雨带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中小洪水一般以单峰为主,其洪峰流量及过程增幅均较大,造成的洪水涨水较快,过程时间最短。纬向和经向型均为全流域降水型,但在金沙江北部、岷沱江、嘉陵江以及宜宾-宜昌常出现较高频次的60 mm以上较强面雨量。偏东气流型副高与热带气旋外围环流汇合北进,其强降水前后冷暖平流变化不明显,受地形强迫抬升影响,最易产生准静止型、团状、突发性强降水。该类型中小洪水以单峰为主,涨水快,洪峰流量及过程增幅均最小,强降水主要分布在嘉陵江和岷沱江两大流域。两高之间型多为"鞍"型场的环流配置,青藏高压与副高在流域上空形成南北向切变线,其动力和水汽条件均较弱。该类型降水强度较弱,稳定少动,累积降水量较大,洪水以单峰为主,双峰偶有发生,其洪峰流量、过程增幅均较大,洪水过程时间较长,强降水多位于岷沱江、嘉陵江和宜宾-重庆中部流域。  相似文献   
60.
为准确核算洁净型煤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文章分析了使用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排污系数法三种方法进行洁净型煤源强核算的准确性.选取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城区推广使用的6组方形型煤进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测试,结合煤质数据对比源强核算的方法.研究测定的方形洁净型煤主要大气污染物(PM、SO2、NOx)的排放浓度分别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