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01.
合肥市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水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合肥市4种不同类型下垫面27场降雨径流和自然降雨水样中SS、COD、TN和TP水质指标的分析,探讨了草地、屋面、校内路面和校外道路降雨径流污染物历时变化规律及初期冲刷效应,比较了不同类型下垫面降雨径流和自然降雨水样中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差异,计算了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的事件平均浓度.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相似,且大多存在初期冲刷现象,一般在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并趋于平稳;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和自然降雨水样中TN污染负荷较高,大气湿沉降对降雨径流中TN的贡献很大;校外道路降雨径流水样中SS、COD、TN和TP浓度的变化范围冬半年大于夏半年,不同下垫面条件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EMC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2.
运用化学分析方法和PCR-DGGE技术从沉积物化学及基因角度对太湖不同空间位点沉积柱理化性质(pH、Eh)、营养盐(TN、TP、OM)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垂向分布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Eh在水-土界面处于轻度还原状态,表层下,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迅速下降,还原性逐渐增强.沉积物pH在整个剖面上变化幅度不大,在7.2~7.8变动.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总氮和总磷最高含量分别为 2.436 mg/g和 0.731 mg/g,其剖面分布特征表明,沉积物表层总氮和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其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在15 cm以上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明显减少.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显示了明显的空间分布多样性差异.三位点TN与OM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理化指标与营养盐以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中美高等环境类专业设置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美国高等环境类专业设置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统计分析,并与我国高等环境类专业设置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高等环境类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显示出美国高等环境类专业设置具有某些明显特点,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种类数量多、面广且多元化;人文社会科学型专业的比例较大;设置了培养环境教育师资人才的专业;环境健康领域在专业设置中得到了高度重视;“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中更为突出。这些特点可以为我国高等环境类专业设置的改革和调整以及高等环境教育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金属和氧化物纳米颗粒对细菌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纳米颗粒的组分、尺寸、形状和表面电荷等性质与毒性的关系,介绍了纳米颗粒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毒性差异,指出了分散介质、暴露方式等毒性试验条件对纳米颗粒细菌毒性的影响,讨论了纳米颗粒对细菌毒性的可能机制,如氧化损伤、破坏细胞壁、作用于蛋白和核酸以及释放出金属离子等。针对目前纳米毒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提出了建立纳米材料的毒性评价方法,加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开展对毒性机制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5.
离子对氧化铁纳米颗粒水中聚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电解质(NaCl、CaCl2、KCl、K2SO4和K2CrO4)对氧化铁纳米颗粒(Fe2O3NP)聚集作用的影响,并用聚集效率来衡量聚集作用变化,用DLVO理论对各因素的影响进行解释.实验表明:浓度和价态的升高会显著增强NP的聚集作用;阴离子对NP聚集作用的影响强于阳离子(以KCl为对照,K2SO4引起了比CaCl2更显著的变化);K2CrO4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他离子(0.5mmol/L的K2CrO4即可引起剧烈的聚集).通过DLVO理论发现:离子在较低浓度增长或价态的上升,会同时降低ζ电位和双电层厚度以促进聚集作用;阴离子和K2CrO4较阳离子,会更显著地降低ζ电位,从而加速聚集作用;浓度在较高区间变化时ζ电位相对稳定,此时双电层的压缩是促进聚集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双酚A是聚碳酸酯塑料的单体成分,已证明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双酚A对哺乳动物的生殖毒性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双酚A对鱼类的免疫毒性研究相对较少。文章研究了双酚A对鲫鱼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与2种天然激素雌二醇,可的松的免疫学效应进行了比较。实验过程中,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3种受试物对两类细胞增殖(PHA诱发)的影响,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它们对巨噬细胞呼吸爆发(ConA诱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酚A在0.054~5.4mg/L浓度范围内、雌二醇在0.0002~2.0mg/L浓度范围内、可的松在5~50mg/L浓度范围内明显诱导鲫鱼淋巴细胞增殖,而高浓度的可的松(500~5000mg/L)却表现出抑制效应。双酚A在0.005~50mg/L浓度范围内、雌二醇在0.005~800mg/L浓度范围内.可的松在0.005~500mg/L浓度范围内,明显诱导鲫鱼巨噬细胞增殖,而高浓度的双酚A(500~1000mg/L)却表现出抑制效应。此外,50mg/L的双酚A和50、500mg/L的可的松抑制巨噬细胞呼吸爆发,而雌二醇在0.05~500mg/L浓度范围内都诱导巨噬细胞呼吸爆发。研究结果表明:双酚A对鲫鱼具有潜在的免疫毒性,并且在高浓度和低浓度下,双酚A对鲫鱼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变化产生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7.
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我国高等环境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对于我国高等环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如下发展战略建议:在高等学校迅速提高环境意识是迎接21世纪的紧迫任务;环境类专业应加强综合性研究与教学;强化环境类专业中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内容;修改专业基本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潜力、满足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高校环境类教师队伍知识更新亟待加强;建立国家环境教育基金。  相似文献   
108.
生态文化--生态城市建设的软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软件作用。城市的生态文化建设应该从物态、行为、体制、心智四个层面进行,并且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循环的整体;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利用教育和宣传积极培育生态意识,同时加强生态体制这一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9.
转聚磷激酶基因的大肠杆菌去除水体中的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有效的生物除磷方法,构建了聚磷激酶基因(ppk)的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21,获得了可过表达ppk基因的工程菌BL-PPK.RT-PCR结果表明,ppk基因在转化的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聚磷试验结果表明,培养10h后,转化了ppk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内聚磷含量比对照菌株高20倍,而培养液中可溶性磷浓度为对照菌株的约1/9.  相似文献   
1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在富营养水平(ρ(TN)为4.0 mg/L,ρ(TP)为0.2 mg/L)下不同ρ(NH4+-N)/ρ(NO3--N)(4/0,5/1,1/1,1/5,0/4)对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阐明富营养化水体中不同形态氮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ρ(NH4+-N)/p(NO3--N)对轮叶黑藻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培养液中ρ(NH4+-N)比例的上升,尤其当ρ(NH4+-N)/ρ(NO3--N)>1时,轮叶黑藻的相对生长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蛋白质含量降低.当水体中铵盐含量上升到一定比例时对轮叶黑藻产生的胁迫作用,影响了其生理功能,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