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吕慧华  柏益尧  左玉辉 《四川环境》2007,26(4):56-59,64
城市环境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与城市的性质、定位、发展阶段、环境特点等有密切关系。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城市环境调控的重点在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宜居环境的建设。本文以徐州市为例,探寻其城市环境调控对策,从而为中国其他资源型城市进行环境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沂河污水净化生态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北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提出了“清污两制、控源导流”的水污染控制战略。以这一战略为指导,实施江苏省水污染集中控制两线工程。对北线工程新沂河污水生态工程的背景、工程方案与设计、污水系统水质模拟进行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13.
物质流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旨在系统地描述生产系统中的物质流。一、物质流表本文提出的物质流表如表1所示。表1中表头“过程”指广义的生态过程,其中也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为下文叙述清楚明了起见。本文所指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其具体含义依研究对象而定。若研究对象是一个联合企业,则“过程”指该企业中各生产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能源农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正困扰着我国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能源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能源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阐述了能源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分析我国能源农业发展的条件和压力,提出促进我国能源农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镇居住体系的构建--以昆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目前我国城镇住区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镇居住体系构建内容及其原则,并且以昆山市城镇居住体系构建为例,划分了昆山市主要居住片区并对其做了适宜度分析,同时提出各片区社区的设计及指标体系,探索昆山市和谐发展的住区环境,寻求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道路。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安市严重的水污染已威胁到当地饮用水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水质安全。根据水污染形势,提出了淮安市“控源导流、清污两制、3级控制、3级标准”的水污染控制战略。基于这一基本思想,构建了淮安市污染源头控制、污水集中处理、尾水调度处置的水污染全过程控制规划方案,确定了淮河入海水道南偏泓作为淮安市区域城市尾水的受纳与处置通道,论证了尾水生态系统的构成、尾水的调度方案,并对南偏泓3级河道稳定塘的水质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7.
单纯依靠传统的污水人工处理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只能延缓水污染的发展趋势。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开展同步监测,结果表明,以土地净化处理为基础的污水资源化生态工程,对水体的CODMn、CODCr和氨氮等的处理效果明显,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降低污水处理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水污染控制方案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思路是"控源导流、清污两制",基于这一策略,构建了江苏尾水调度处理的三线工程方案,以实现区域尾水的集中调蓄与生态净化处理,这对我国水污染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规划中人口预测--以昆山市生态城市规划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态城市规划中人口预测对于经济发展预测、各个生态专项规划及制定建设决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昆山生态城市规划实例,分析了昆山人口终极规模,并从人口总量、分布、素质和城市化等方面对昆山不同规划期进行人口预测。  相似文献   
20.
海湾资源开发的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了地形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水质和沉积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对灾害的潜在诱发效应共六大类作为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指示因子;然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对各指示因子的累积效应深入分析;最后应用灰色评估模型对海湾常见资源开发类型的累积生态影响效应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六大类指示因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累积效应与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海湾资源开发利用的累积生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湾资源与环境体系的结构,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破碎,影响了自然海湾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最终将影响沿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开发利用强度较大的海湾,借鉴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布局合理的生态源、生态嵌块、生态廊道,防止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大而导致海域生态沙漠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