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以TiO2和FeCl3为原料,通过水热-煅烧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Fe/TiO2-X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活化过硫酸盐降解BPA的研究中.结果表明,研究体系具有优秀的催化氧化能力,BPA(50mg/L)的降解率在40min内达到100%,矿化度达到68.92%,研究同时对复合材料中有无Ti3+的自掺杂以及催化剂的投加量、PS浓度对体系降解有机物效能的影响进行了探究.该体系可通过自生光电子还原Fe3+实现三价铁和二价铁的高效循环.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为体系中主要的活性氧化物质,其中·OH贡献率超过66.2%.研究结果同时表明,碱性环境以及体系中的CO32-对体系降解效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2.
针对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进水碳源不足影响脱氮效率的问题,通过调控A2/O系统曝气分区比例、溶解氧(DO)浓度和污泥龄(SRT)构建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系统,以研究不同工况下该系统的脱氮性能、脱氮途径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低C/N进水(C/N=5)情况下,该系统具有稳定优良的脱氮性能.在140 d试验过程中,反应器经历了氨氧化细菌(AOB)、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共培养阶段(阶段Ⅰ)、AOB筛分阶段(阶段Ⅱ~Ⅲ)与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富集阶段(阶段Ⅳ),系统的脱氮途径也由初始的全程硝化反硝化逐步转化为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系统的脱氮效率在阶段Ⅳ达到最佳状态,此时该系统出水NH4+-N和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0 mg·L-1和7.03mg·L-1,其对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7.69%和87.83%;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的系统中NitrosomonasNitrosospira这两类AOB的富集和Nitrospira、NitrococcusNitrobacter这3类NOB的淘洗是系统发生短程硝化的主要原因,Candidatus KueneniaCandidatus Jettenia这两类AnAOB的富集是系统发生厌氧氨氧化的关键所在,对实现深度脱氮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3.
王金鹏  赵阳国  胡钰博 《环境科学》2021,42(8):3791-3798
抗生素在海水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但仅有少部分被生物体利用,含有抗生素的废水进入水处理系统后,抗生素、抗性菌和抗性基因的响应过程尚不完全清楚.应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O-MBBR)处理含磺胺甲唑(SMX)的海水养殖废水,探究在SMX选择压力下,反应器内抗生素和抗性基因丰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微生物群落和可培养的抗性细菌种群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进水SMX浓度为500 μg·L-1,水力停留时间为8 h,SMX加入初期会对NH4+-N和NO2--N的去除率有轻微影响,随后逐步恢复;同时去除约32%的SMX,且78%以上SMX在缺氧区完成;抗性基因在缺氧区富集明显高于好氧区,在缺氧区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绝对丰度上升2.43 log,磺胺类抗性基因(sul2)上升1.71 log;而在好氧区,sul1 绝对丰度上升1.17 log,sul2 上升0.91 log.抗性平板培养结合高通量测序表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在反应器可培养抗性细菌中占最优势.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可培养的抗性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反应器内占比最高.表明含SMX的海水养殖废水可促进水中抗性基因的富集,部分抗性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4.
洪涝灾害作为城市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首先从自然、经济、基础设施3个方面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以数据驱动的方式筛选出了影响城市洪涝脆弱性的12项关键指标并据此构建了城市洪涝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随机森林和熵权法计算指标体系权重,构建基于随机森林(RF)和可变模糊集(VFS)耦合的城市洪涝脆弱性评估模型(RF-VFS)。最后,以长江流域特大城市南京市为例,进行洪涝脆弱性评估,得到了影响南京市洪涝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从完善城市洪涝管理政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灾减灾应急措施3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城市洪涝脆弱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南京市洪涝脆弱性与汛期降雨量、硬地面积、地均GDP、城市道路网密度等指标呈较强关联;近20年南京市洪涝脆弱性等级呈上升趋势且高等级的年份出现频率愈加频繁,尤其是近5年洪涝脆弱性等级较高,研究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相符。该研究能为南京市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洪涝管理和降低洪涝脆弱性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对其他城市的洪涝灾害管理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5.
以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小分子有机物强化混凝去除为目的,提出了连续投加混凝工艺(CDC),并以水杨酸为模型小分子有机物,研究了初始pH值对CDC工艺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铝离子与水杨酸的络合特性.结果表明,初始pH值6时CDC工艺的去除率最高,比常规混凝工艺提升了13.8%.但是初始pH值5和7时CDC工艺的提升效果较小.三维荧光结果表明,不同pH值下水杨酸和铝离子的络合特性不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喷雾质谱结果表明,pH值5时CDC工艺前期主要生成1:1络合物Al(OH)(C7H4O3)(H2O)2.其络合作用强烈,稳定性较高,难以从水中去除.pH值6时前期主要生成中等聚合铝(如原位Al13),其与水杨酸形成的络合物可以参与到铝离子的生长过程,最终生成表面崎岖形态松散的珊瑚礁状絮体,强化了水杨酸的去除.pH值7时,主要生成不定形氢氧化铝,通过絮体表面吸附小分子有机物.  相似文献   
176.
土壤中重金属铬含量过高会导致严重危害。采用二苯碳酰二肼作为分光光度法显色剂,检测土壤中的六价铬含量,考察提取剂种类、pH值、显色温度、显色剂用量对测试效果的影响,根据影响,优化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7.
我国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地带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带性差异可能是影响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系统调查分析安徽省霍山县、浙江省临安市、浙江省龙游县、福建省建瓯市、福建省华安县、江西省奉新县及湖南省桃江县7个代表性县市的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各组成碳量,比较地带性差异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所采毛竹单株的生物量均以竹秆为主,占到全株的44.72%-63.84%(平均51.78%),其次为枝叶(平均13.39%),竹鞭最少(占6.91%);毛竹生物碳量(以C计)以江西奉新最高(为31.5 t·hm 2),湖南桃江最低(仅为18.4 t·hm 2);毛竹林土壤碳量(以C计)(0-60 cm)以浙江临安最高(为119.5 t·hm 2),福建华安最低(仅为85.1 t·hm 2);毛竹林生态系统总碳量(以C计)同样以浙江临安最高(为149.7 t·hm 2),湖南桃江最低(仅为107.4 t·hm 2)。由北至南,毛竹林生态系统碳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可见,地带性差异会影响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相似文献   
178.
为了确定疏散软件中符合中国人的疏散基本参数,采用现场测量的方法对在校男大学生的肩宽及各种情况下的疏散速度进行统计,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校男大学生平均肩宽为46.5 cm,正常状态下水平行走速度为1.37m/s,上楼速度为0.66m/s,下楼速度为1.36m/s,上坡速度为1.34m/s,下坡速度为1.59 m/s;在无障碍的情况下,紧急状态的疏散速度要比正常状态下的速度快得多,测量得到肩宽和疏散速度的数据,为疏散软件的改进及进一步研究人员疏散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9.
针对印染废水高比例循环利用过程中物质的积累问题,通过5 m~3·d~(-1)的中试试验系统,分析探讨了具有潜在毒性的难去除污染物锑在循环过程中的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处理单元出水的锑浓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且在循环过程中总去除率约为40%.基于物料平衡原理,建立了关于二沉出水锑浓度的富集模型.通过对比发现,利用该模型所得到的模拟曲线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了该模型对于预测循环系统中的锑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0.
徐瑶瑶  王锐  金鑫  石烜  王岩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1,42(6):2937-2945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分布研究较多,但是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时ARGs丰度变化特性研究尚存不足.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印染废水循环利用系统,采用16S rDNA技术分析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表征ARGs丰度变化趋势.循环初期,活性污泥中共检出9大类52种ARGs,其中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性基因的相对丰度最高.循环过程中,芳烃类污染物浓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升高,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丰度则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第100 d,上升61.85%).与此同时,与ARGs相关的Firmicutes、Actin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的丰度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84.66%、64.38%和85.15%).超过21种ARGs受到芳烃类污染物富集的显著影响,其中,6种ARGs与芳烃类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极显著正相关,6种极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ARGs的丰度变化受微生物群落和芳烃类污染物的影响,在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本研究揭示了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芳烃类污染物的富集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对ARGs的影响,对印染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降低抗生素抗性基因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