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具有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正面临极佳的发展环境,但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提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即回收阶段中的报废汽车量预测、回收模式选择、报废汽车回收网络构建;拆解阶段中的拆解工艺选择、拆解设备选择;产品销售阶段中的产品分类及市场分析、销售模式确定及销售网络构建、产品定价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供解决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2.
使用环境相关浓度水平(0.05、0.5、5、50 μg· L-1)的布洛芬(Ibuprofen,IBU)对黄颡鱼进行水体暴露,研究IBU对黄颡鱼Ⅰ相代谢酶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IBU对黄颡鱼肝脏Ⅰ相代谢P450酶系的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和Ⅱ相代谢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均表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暴露24 h时,IBU浓度为5 μg· L-1实验组对Ⅰ相代谢酶APND和ERND的诱导程度最大.当暴露时间达到168 h时,0.5 μg·L-1浓度组中APND和ERND活性均受到极显著抑制.Ⅰ相代谢酶EROD活性在暴露24 h后,除0.05 μg· L-1浓度组无明显变化外,其它浓度组皆受到显著诱导,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到168 h时,逐渐恢复到初始水平.GST活性在暴露24 h后,除0.05 μg·L-1浓度组外,其它浓度组均受到最大程度的诱导,过氧化氢酶(CAT)在暴露168 h时被显著诱导.各浓度组丙二醛(MDA)含量在暴露24 h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72 h时其含量达到最高值.其中,ERND响应较为敏感,适合作为布洛芬暴露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3.
目前,生物材料处理含铀废水已成为研究热点,为此,对硫酸盐还原菌(SRB)产生的生物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接种硫酸盐还原菌制备了生物硫铁复合材料,探讨了p H值、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对生物硫铁去除U(VI)的影响,对比了硫铁、活性生物硫铁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对U(VI)的去除效果。采用环境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EDS)分析了生物硫铁结构特性及其对U(VI)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当初始p H值为7.5、温度为35℃,U(VI)初始质量浓度为7.2 mg/L、生物硫铁投加量为0.1 g时对U(VI)的去除效果最好,12 h完成反应,去除率达99.5%。活性生物硫铁除U(VI)效果优于硫铁和SRB,表明活性生物硫铁中硫铁化合物和SRB同时对U(VI)产生吸附与还原作用,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生物硫铁中的硫铁化合物为无定形态和不规则角柱体,角柱体厚度为20~150 nm,长度为200 nm~1μm。TEM-EDS分析表明,生物硫铁除U(VI)机理有胞外吸附与胞内积累,铀占总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70%,特征峰明显,生物硫铁具有良好的U(VI)去除能力。FTIR分析表明,与U(VI)作用的基团主要有羟基、羧基、磷酸基和C=O、C—N、P—O。  相似文献   
24.
苏甜  谢亨旺  梁举  廖伟 《环保科技》2023,(2):36-40+57
南昌市2017年将赣抚平原灌区西总干渠列为城南片区应急备用水源地,为保护水源,提升赣抚平原灌区水环境质量,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比较了赣抚平原灌区2016年和2019年干渠及主要支渠水质总氮、总磷、氨氮、CODCr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除总氮外,其他指标检测结果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的标准。2019年监测结果优于2016年,总氮、总磷等理化指标较2016年有所下降,除COD外,年份之间差异性不显著,整治措施初步显效,结果可为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水质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光化学降解是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环境中转化归趋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光解过程对该类化合物的生态毒性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抗菌药物三氯生为模型化合物,研究在紫外光照射下,三氯生初始浓度、腐殖酸含量、pH、光强对其光降解动力学的复合影响。采用发光细菌、羊角月牙藻2个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毒性响应变化评价三氯生母体化合物及光降解过程中毒性变化。研究表明:三氯生光降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初始浓度为10μmol·L~(-1)、腐殖酸含量为0 mg·L~(-1),初始p H值为11、光强为0.44 m W·cm-2时,该光化学降解反应体系三氯生有最高的反应速率和降解效率。三氯生光降解过程中产生了对受试生物有较高抑制作用的中间产物,随着光降解时间的延长,光降解中间产物的毒性逐渐降低,在光降解30 min后无显著毒性。  相似文献   
26.
模型的选择是物种敏感度分布拟合的关键。研究系统地介绍了物种敏感度分布法中常用的5种分布模型,即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逻辑斯谛分布、对数逻辑斯谛分布和伯尔三参数分布的内涵、特点与适用性。分析了模型之间的差异性。研究不仅提出了物种敏感度分布拟合中模型筛选与拟合优度检验的方法,并且使用5种模型分别拟合出镉的物种敏感分布曲线,进一步讨论了模型之间的差异与选择依据。最后,提出了物种敏感度分布拟合中模型选择的一些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的应用与水质基准的推导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