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01.
本文调查研究了雷州林业局唐家林场、龙门林场菠萝与桉材轮作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萝与桉树轮作.有利于桉树生长,单位面积林本蓄积量和年生长量均比对照林分显著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土壤养分和土壤结构状况也有改善.作为农林复合经营的有益尝试,值得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02.
利用化学预处理与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原油中甾花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联同位素鉴定。选择我国济阳拗陷八面河油田典型低成熟油作为样品,对其昌萜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的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3.
我国钻井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钻井废水处理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钻井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关键技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只有利用组合工艺才能实现钻井废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04.
新余钢铁厂碳素分厂机加工车间,装有对碳素电极等制品进行切削加工的机床9台。过去,这些机床只装有简单的旋风除尘器,抽风管径小,除尘效率低,切削加工时车间黑雾弥漫,岗位粉尘浓度高达数百毫克每立方米。不但劳动条件恶劣,而且粉尘大量外排,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同时也浪费了经济价值很高的碳粉。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该厂于1986年派专人到同类单位考察除尘技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  相似文献   
305.
邕江南宁段和南宁城市内河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吹扫捕集-GC-MS检测了邕江南宁段以及南宁市有代表性的5条城市内河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结果表明,邕江南宁段检出3种VOCs,总含量为1.43~4.30μg/L。城市内河检出了22种VOCs,其中大桥冲、朝阳溪污染较为严重,VOCs总含量分别为82.43μg/L和35.00μg/L,其特征污染物分别为卤代烃和单环芳香族类。和国内其他地区水源水中检出的VOCs含量相比,邕江南宁段的VOCs污染水平较低,而南宁城市内河的VOCs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以及垃圾沥滤是造成南宁城市内河VOCs污染的重要因素。建议GB3838-2002加强对水体中VOCs的控制。  相似文献   
306.
微波-活性炭催化降解有机废水新技术具有降解效率高、时间短等优点,在详细介绍了该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技术的反应机理"热点"效应和"羟基自由基"理论,探讨了微波-活性炭催化降解有机废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现产业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07.
水下溢油事故污染物输移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水下溢油事故特点以及污染物输移过程的分析,建立基于拉格朗日积分方法的三维水下溢油模型.数值计算了污染物在密度均匀、密度分层以及流速分层等水下环境中的扩散和输移行为,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渤海海底输油管道溢油事故的模拟算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为水下溢油事故的风险评估、应急响应等...  相似文献   
308.
文章介绍了SNCR脱硝技术原理和在平湖垃圾焚烧电厂(一期)项目上应用情况,对SNCR的工艺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309.
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前期土壤含水率有关;麦季深层渗漏量小但持续时间长,而稻季单次渗漏量大却持续时间短。模拟时段内铵态氮和可溶解性总磷的淋失主要发生在稻季,淋失量分别为2.62、0.49 kg/hm2,分别占稻麦轮作期总淋失量的96.0%、96.0%,而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麦季,淋失量为57.97 kg/hm2,占总淋失量的80.2%;无机氮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96.4%。综合看来,硝态氮应作为主要阻控对象,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对地下水及太湖水体的污染风险。此外,氮磷淋失在6、7月份即休耕期和水稻生长早期容易达到峰值,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10.
以水稻秸秆(RS)为对象,通过化学沉淀法负载Fe_3O_4以制备秸秆负铁(RS-Fe)复合材料.同时,采用MBET、SEM、FTIR、XRD、XPS、VSM技术对RS、RS-Fe进行表征,研究了秸秆及复合材料对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固液比、溶液初始pH值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仪器表征及官能团封闭实验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剂投加量为4.0 g·L~(-1)较合适;pH在3.0~11.0内,RS对MB去除率均在90%以上,碱性条件下有利于亚甲基蓝的高效去除.RS和RS-Fe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S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符合Langmuir模型,而RS-Fe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更适合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FTIR、XPS和官能团封闭实验分析表明,秸秆表面官能团能在亚甲基蓝吸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羧基和氨基更为重要.秸秆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包括静电作用、氢键和π-π作用.Fe_3O_4的引入减少了秸秆官能团数量,降低了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但能实现快速固液分离.因此,RS具有作为亚甲基蓝染料废水吸附剂的潜力.负铁RS有利于提升固液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