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21.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利用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收获符合卫生标准的农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生物炭、沸石粉和膨润土3种钝化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用量钝化剂单施及混施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玉米籽粒吸收Cd、Pb、Zn与土壤有效态Cd、Pb、Zn等的影响,旨在为Cd-Zn复合污染农田安全生产和阻控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均能促进玉米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增加,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钝化剂处理较对照CK增产3.41%-31.69%。不同钝化剂处理可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Cd、Pb、Zn含量,与CK相比,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导致土壤有效态Cd、Pb、Zn分别降低23.02%-45.24%、4.86%-21.46%、16.38%-32.60%,其中5%SFP(5%生物炭+5%沸石粉+5%膨润土)处理降低效果最显著,2%SFP处理次之;单施及混施不同用量钝化剂都能降低玉米籽粒对Cd、Pb、Zn的吸收,其中5%SFP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籽粒中Cd、Pb、Zn含量,较CK分别降低68.18%,39.49%,31.83%。综合表明,在原位钝化修复Cd-Zn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时,钝化剂混合施用的效果好于单施,以5%SFP混合施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2.
云南省生物入侵现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云南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核心区域,生物种类及特有类群之多均居全国之首。但近年来,生物入侵现象发生严重,主要的入侵种有紫茎泽兰(Crofton weed (Eupatorium adenophorum))、凤眼莲(Water hyacinth(Eichhornia crassipes))等,严重威胁着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威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生物入侵的现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公众意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土壤植物系统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文对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背景值,环境容量,迁移转化及污染的生态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国情提出了今后这一领域研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4.
设施土壤pH值与有机质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邓玉龙  张乃明 《生态环境》2006,15(2):367-370
设施土壤的pH、有机质与土壤环境质量及设施栽培作物生产水平密切相关。文章对云南不同区域、不同大棚种植年限、不同轮作制度的设施土壤pH与有机质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种植年限长的地区,土壤pH、有机质变化明显;随着大棚种植年限的增长,土壤pH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含量则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大棚土壤pH逐渐升高,而有机质则逐渐降低;不同轮作方式,花-菜轮作比菜-菜轮作有利于增加有机肥对设施土壤pH的缓冲性。  相似文献   
25.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径流磷污染负荷影响因素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张乃明  余扬  洪波  陈建军 《环境科学》2003,24(3):155-157
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人工降雨和自然降雨条件下坡度、表土质地、降雨强度和地表状况等因素对农田土壤径流中磷污染物输出浓度和输出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度土壤径流中总磷的浓度和磷的输出量不同,其中坡度为18°时径流中磷含量和磷的输出量最高,分别达到0.138mg·L-1和6.14kg·hm-2;在人工摸拟降雨与自然降雨2种条件下,土壤径流中总磷含量与输出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径流中磷素的浓度和径流输出量随表土质地的变粗而减少;有作物种植条件土壤径流中总磷的浓度和输出负荷明显小于裸地条件,其中不同坡度磷的流失减少量为0.9~2.8kg·hm-2,施肥后土壤地表径流中总磷的浓度比未施肥前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26.
土地处理技术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比较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地沟污水处理系统、稳定塘系统、人工湿地4种土地处理技术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针对土地处理工艺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容易产生堵塞、系统的复氧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磷石膏(PG)添加量(0、20、40g·kg-1)和接种3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Glomus aggregatum(GA)、Diversispora spurcum(DS))对玉米生长及其磷、硫、砷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磷石膏添加量的提高,土壤有效磷、有效...  相似文献   
28.
以松华坝水库为研究对象,对水库水源区污染负荷产生量和入库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水源区各种污染源产生的负荷量为:TN=527.41t/a,TP=144.24t/a。畜禽粪便是流域氮磷非点源污染的最大产生源。各污染源产生的TN负荷量排列为:畜禽粪便>农业固废>生活垃圾>化肥流失>水土流失>生活污水;TP负荷量情况排列为:畜禽粪便>农业固废>化肥流失>水土流失>生活垃圾>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29.
运用模糊综合型评价法对某铜矿尾矿库区土壤和水体中Cu、Zn、Pb、Cd、Cr 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以及尾矿库矿渣泥土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铜矿尾矿库对周边土壤和水体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矿库矿渣泥土为重污染V类,其污染主导因子为Cu;尾矿库周边植被覆盖土为中污染Ⅳ类,其主导污染因子为Cd;矿库渗漏水下游土壤和远离尾矿库区土壤为轻污染Ⅲ类,其主导污染因子为Cd;矿渣泥土重金属各形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可交换态为主,其中Cu的可交换态所占比列极小,为0.24%;尾矿积水、尾矿库渗漏水和尾矿库渗漏水下游溪水均为极严重污染5级,尾矿积水中主导污染因子为Cu、Pb、Cd,尾矿库渗漏水和尾矿库渗漏水下游溪水主导污染因子为Cd。  相似文献   
30.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亟待解决,磷是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以滇池南岸东大河流域和古城河流域为典型区域,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4种无机态磷的分布影响。结果表明:东大河流域磷酸钙盐磷质量浓度为0.17~0.44g/kg,古城河流域为0.13~0.67g/kg,湿地最高,林地最低;东大河流域磷酸铁盐磷质量浓度为0.04~0.20g/kg,古城河流域为0.04~0.22g/kg,花卉大棚和矿区较高,耕地和坡耕地较低;东大河流域闭蓄态磷质量浓度为0.21~0.51g/kg,古城河流域为0.50~0.83g/kg,耕地和矿区较高,林地较低;东大河流域磷酸铝盐磷质量浓度为0.08~0.70g/kg,古城河流域为0.08~0.64g/kg,湿地最高,林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