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云模型在城镇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质量评价是当前城镇环境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存在着很强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云模型把模糊性和随机性完全集成,构成定性与定量之间的映射。文章将云模型引入空气质量评价,结合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了云模型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并通过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环渤海地区盐碱滩涂地面积广阔,淡水资源紧缺现状制约着该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和农业利用。新型海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望打开这种尴尬局面。实验结果表明:海冰水灌溉下台田土壤耕作层平均盐分含量为2.45 g/kg,可以保障土壤耕层安全;3 g/L海冰水灌溉与无灌溉处理相比,油葵增产31.3%、甜高粱总糖量增产21.2%、紫花苜蓿增产27.0%。可见以海冰水为水源的"台田-浅池"综合利用模式对环渤海地区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为解决分接开关故障诊断以主观经验、缺乏系统化流程以及诊断结果与分接开关实际发生故障存在偏差等问题,依据当前分接开关主要故障分类,提出基于模糊Petri网的有载分接开关故障诊断模型,并结合分接开关典型故障案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etri网的分接开关故障诊断模型能够有效处理故障概率中不确定性因素,具有容错性好、运行效率高等优势,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分接开关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生物炭对水溶液中无机氮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生物炭对水溶液中无机氮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其对NH4+-N、NO3--N和NO2--N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并用等温吸附模型对NH4+-N和NO3--N的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探讨制得生物炭对无机氮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400℃和600℃制得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生物炭均呈碱性,表现为400℃ < 600℃;同种原材料,与400℃制得生物炭相比,600℃制得生物炭碱性含氧官能团数量较多,而酸性含氧官能团数量较少.400℃制得生物炭对NH4+-N的吸附能力较强(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生物炭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4.22和4.09mg/g);而600℃制得生物炭对NO3--N和NO2--N的吸附能力较强(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生物炭对NO3--N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73和0.63mg/g;对NO2--N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55和0.35mg/g).与NO3--N和NO2--N相比,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生物炭对NH4+-N的吸附能力更强,4种生物炭对NH4+-N的平衡吸附量是NO3--N/NO2--N的4.29~20.2倍.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研究表明,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生物炭对水溶液中NH4+-N和NO3--N的吸附过程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其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是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35.
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微量Cd2+进行了吸附研究.实验考察了预处理方法、菌体用量、pH、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特性,并对酱油曲霉菌体吸附Cd2+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碱预处理的菌体吸附效果最好.在菌体用量为0.08 g时,对Cd2+的吸附量达到最大,为0.095 mg.g-1.pH值在3.4—8之间,酱油曲霉菌体对Cd2+的吸附效果比较稳定,其最大吸附率出现在pH 3.4.温度在15℃—30℃之间时,菌体对Cd2+的吸附率差异很小,吸附率在88.3%—94.4%之间.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表征酱油曲霉吸附微量Cd2+的过程,R2在0.99以上,其吸附平衡时间大约2.5 h,线性模型更适于描述该吸附平衡过程.SEM、FTIR分析得出,Cd2+可能是与酱油曲霉菌体表面的羟基、酰胺基、羧基、磷酸基和胺基等基团相络合而被吸附,也可能是形成颗粒沉淀而附着在菌丝上.  相似文献   
36.
为提高深孔爆破措施对防治华丰煤矿冲击地压的有效性,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连续监测其1410工作面围岩破裂情况。根据采场附近岩层"破裂-应力"对应关系,得到工作面前方、侧向及垂直方向上的支承压力峰值区,由此确定深孔爆破卸压的具体参数。结果表明:卸压孔深40 m(倾向投影为4倍采高)时,爆破对煤岩的整体性破坏明显,煤岩体中积聚的弹性能得到释放。监测期间共释放能量9.47 MJ,高应力区向煤岩深部转移,采场附近形成一定的卸载区域,减弱或消除了煤岩体的冲击危险性。  相似文献   
37.
微生物绿色、低耗、原位修复去除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中可降解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从江苏某农药厂苯系物污染土壤中以苯为唯一碳源富集获得苯降解菌群.在28℃、pH=8.0、添加100 mg·L-1酵母粉条件下,该菌群在6 h内完全降解100 mg·L-1的苯,利用Q-TOF解析出苯酚和邻苯二酚等主要代谢产物,并通过PCR扩增出苯酚单加氧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MW388722).该菌群30 h内可完全降解30 mg·L-1的苯、甲苯和乙苯混合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该菌群主要含有CupriavidusArthrobacterDyellaCorynebacteriumMicrobacterium等菌属,其中Cupriavidus为优势菌,菌群群落结构稳定且可高效降解苯,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聚乙醇酸(poly glycolic acid,PGA)因其良好的降解性能会加快其老化过程,可能比传统塑料具有更大的环境风险,因此,评估PGA在环境迁移中对污染物的载体效应尤为重要。选用PGA颗粒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为研究对象,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为代表性污染物,探究老化过程对PGA吸附TCH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GA在经过15 d H2O2和H2SO4老化后,表面均变得粗糙,比表面积由0.017 m2·g-1分别增至0.327 m2·g-1和0.467 m2·g-1,官能团含量分别增加了1.89%和3.49%,接触角由83.19°分别降至81.58°和50.07°。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老化后PGA对TCH的吸附量均高于老化前,PG...  相似文献   
39.
以先后经过3期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截污纳管 、湿地营建 、滨河景观建设等)的汾河太原城区段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中微塑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汾河太原城区段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108~732个/kg,上游未经河道治理的采样点丰度最高,河道综合治理后微塑料丰度明显下降;白色(35%)在所有微塑料颜色中占比(数量占比,下同)...  相似文献   
40.
ERIC-PCR:一种快速鉴别环境细菌菌株的方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以 E R I C( 肠杆菌基因间共有重多序列) 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对3 株大肠杆菌、3 株软腐欧氏杆菌、2 株草生欧氏杆菌、1 株梨火疫欧氏杆菌、1 株催娩克氏菌、1 株阴沟肠杆菌和9 株具有降酚能力的细菌等20 种细菌的基因组 D N A 进行 P C R 分析.每种菌株均存在数目不等的各自独特的带型,能够区分同一种类中极为相近的菌株.经多次重复,各特异性扩增的主要带型能重复稳定出现.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多数按照分类地位归到相应的组中.9 种具有降酚能力的细菌中,2 种分离自处理焦化废水池活性污泥,7 种来自土壤样品. E R I C P C R 指纹图显示,前2 种属于一类,都有一条大小约1 .1 kb 的主带,其它7 种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细菌除其中1 种有1 条约1 .2 kb 大小的主带外,其余6 种都有1 条大小约1 .4 kb 的带.聚类分析将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细菌归为3 种不同的类型. E R I C P C R 可以从分子水平对细菌基因组进行快速指纹图分析,在对环境细菌分离物进行快速鉴定和归类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