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典型燃煤电厂废SCR催化剂解析及环境管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废烟气脱硝催化剂成分解析、产生量预测及处理处置的对策。方法用ICP方法对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SCR催化剂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采用数学模型对废SCR产生量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将废SCR催化剂列入危废名单的原因。结果在燃煤电厂装机容量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推算,我国将从2017年开始大量产生SCR催化剂固体废弃物,并会逐年增加,在2020年以后逐步稳定在25×104~30×104 m3/a。废SCR催化剂中Ti的含量最高,约占23.3%~46.2%。W,V,Mo,Ba是SCR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并且不同SCR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并不相同。钒的含量对废SCR催化剂的潜在判定影响较大。SCR催化剂可能会吸附砷、汞、镉等重金属以及各种飞灰成分等物质,从而增加了废SCR催化剂的化学成分。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第二条的相关规定,鉴于废烟气脱硝催化剂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且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团队将烟气脱硝过程中产生的废钒钛系催化剂建议纳入危险废物统一管理。结论废SCR催化剂是我国近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一种脱硝危废,尚缺乏符合国情的处理处置经验。为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需要继续探索可行的废SCR催化剂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完善各项标准和法规,最终实现对废SCR催化剂进行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工况监控系统,研究了系统关键技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主要参数进行数据有效性范围校验、关联度判断、逻辑判断,实现对脱硫设施运行异常状态的报警,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工况监控系统在环境监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孔亚东  石磊  柳蒙蒙  张巍  程荣  郑祥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1):5055-5062
利用3D打印灵活可控的特点和复合材料混合打印的优势,将可见光响应的ZnO/g-C3N4催化剂掺入ABS塑料,利用3D打印制成催化剂均匀稳定分布的光催化系统,使用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对反应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用于处理相对密闭的室内空间中的病毒气溶胶.结果表明,病毒气溶胶比细菌气溶胶具有更强的抗逆性,添加螺旋导流板可以显著提升反应器传质性能并有效改善系统光催化效果,以提高对病毒气溶胶的去除率.以商业LED灯为光源的螺旋式反应器对高浓度病毒气溶胶(MS2、PhiX174噬菌体)和细菌气溶胶(大肠杆菌)具有高效去除效果,在3.75min停留时间可以实现对气溶胶的完全去除.  相似文献   
34.
越江公路盾构隧道浅埋段地温场演化将影响隧道穿越的江滩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南京长江隧道的数值模型,分别将实测地表温度和管片内侧温度作为地层外部交变热源与内部交变热源,对隧道浅埋段典型断面地温场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隧道与土体间的热交换作用使隧道周围的初始恒温地层转变为年变温地层。在高温期,隧道向周围土体传热;在低温期传热方向相反。隧道周围及两孔间存在显著变温区,其最大温升值达7.14℃,年波动最大峰谷值接近10℃。该显著变温区位于距隧道外壁5m以及两孔之间的区域。其地温场在隧道运营20a后可达到初步稳定。建立了该显著变温区内地温场的年际波动模型,据此可估算出隧道周围土体不同距离处的年际温度值,该模型可为火灾等极端传热条件下估算隧道浅埋段地温场提供初始值。  相似文献   
35.
资源化治理糖厂"三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蔗糖厂的条件,采取"以废治废"和资源化系列技术治理蔗糖厂"三废",引入清洁生产概念,将污染物治理的产物全部转化为可就地使用的农肥,形成蔗糖业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了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6.
以勐捧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践,说明蔗糖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7.
采用高温煅烧方法制备得到了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衍生Mn2O3,并将其用于催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左氧氟沙星(Levo)。在Levo初始质量浓度为1 mg/L、Mn2O3催化剂投加量为0.04 g/L、PMS投加量为0.15 mmol/L、初始pH为6.7的反应条件下,Mn2O3催化PMS反应体系可以快速降解Levo,伪一级动力学常数为0.033 7 min-1。无机阴离子和腐殖酸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不大,Cl-甚至可促进Levo的降解,pH适用范围也较宽(3.0~9.0)。Mn2O3催化PMS降解Levo过程中电子介导机理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存在单线态氧(1O2)的贡献,均属于非自由基路径。  相似文献   
38.
太湖零点行动前后水质状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 1 998年 1 1月和 1 999年 1 0月的监测数据 ,对零点行动前后太湖各监测点位的水质状况及DO、CODMn、TP、TN、Chla等主要指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 ,发现污染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除了人为因素外 ,非点源污染的贡献和底泥营养物质的释放是影响水质改善的 2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天然沸石同步去除水中氨氮和磷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浙江缙云产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同步去除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过程较好地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天然沸石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随溶液中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pH由7.0增加到9.0时,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随之增加,而当pH由9.0增加到10时,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则下降。当溶液pH低于7.5时,天然沸石对溶液中的磷酸盐无去除能力,当溶液pH位于7.5~9.0时,天然沸石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随pH的增加急剧增加,当溶液pH大于9.0时,天然沸石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随pH的增加则呈下降趋势。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同步去除过程是自发进行、吸热及熵增加的过程。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机制为离子交换,对磷酸盐的去除机制则为化学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40.
对北京降雨过程中雨水、树冠水、地表径流等介质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污染物包括六氯苯(HCB)、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结果显示,在雨水、树冠水和地表径流中,HCH含量最高(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11.1、21.6和25.1 ng/L),其次是HCB(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3.71、3.54和5.91 ng/L)和DDT(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2.64、4.66和10.6 ng/L)。对地表径流样品中所测的OCPs组分浓度与径流水质参数和气象参数的相关分析显示,所测各OCPs组分浓度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径流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和雨前晴天数对不同组分OCPs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平均贡献率的计算表明,雨水是城市地表径流中OCPs的一个重要来源,树冠水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