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93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1.
黄海北部刺参繁殖的时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5~9月份对自然海区的亲参性腺指数、性腺基部直径、个体产卵数量及刺参浮游幼体出现期、浮游期、附着期进行了观测和试验,研究黄海北部海域刺参繁殖的时间特点.结果刺参于7月中旬、表层水温为20℃时进入产卵期,至9月中旬结束;在产卵期内,雄性群体排精较早且集中;雌性群体中体重m>200g个体产卵较早;雌体一次排卵最大排卵量Nmax=450×104;刺参浮游幼体出现期为7~9月份,幼体数量高峰形成时间为8月初,刺参浮游幼体以耳状幼体最为常见,幼体附着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上旬,附苗高峰期为8月上旬;刺参浮游幼体附着集中于中、上水层,以δ=3m水层最多.图6表3参4  相似文献   
412.
上海崇明岛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生态风险预警评估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崇明3城镇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总体含量为Cu 29.2 mg·kg-1、Pb 26.5 mg·kg-1、Cr 79.4 mg·kg-1、Zn 91.2 mg·kg-1和Cd 0.222 mg·kg-1.除Cd在城桥镇和陈家镇超过国家土壤一级标准(GB 15618-1995)外,其余均低于国家土壤一级标准,并且满足国家对绿色食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要求(NY/T391-2000).与上海土壤背景值相比,Cu、Pb、Cr、Zn和Cd分别高出上海土壤背景值 24.3%、24.4%、22.9%、18.8%和65.7%.崇明3城镇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预警评估得出,23个采样点中有3个样点属于中警,10个样点属于轻警,8个样点属于预警,1个样点属于无警,综合评估IER=1.562,为轻警.3城镇生态风险排序为堡镇(IER=1.799)>城桥镇(IER=1.636)>陈家镇(IER=1.368),均属于轻警.  相似文献   
413.
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1985-2005年累计地面沉降量、加权算术平均速率和地下水开采强度三个因子进行分析和叠加评价,完成了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以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PD和建设用地比重作为指标进行了易损性分析;从每平方公里水准测量公里数、地下水压采量占开采量的百分比和城市化水平这三个方面考虑防灾减灾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将危险性分区图、易损性分区图和防灾减灾能力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完成了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区划图,共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五等。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14.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在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信息平台、业务体系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全面完成,减污降碳全面提级,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面临着专项制度不完善、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压力大、基层执法监测高需求与低能力矛盾突出、减污降碳监测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等突出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订《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完善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加快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体系及基于物联、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研究应用;优化业务体系,推动污染源执法监测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规范化和监测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及应用。  相似文献   
415.
2010—2016年上海城区臭氧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2016年上海城区近地面大气臭氧(O3)的连续在线观测数据,研究了上海城区O3长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近7年来上海城区O3污染逐渐凸显,但总体以轻度污染为主,7—8月高温炎热季节以中度污染居多.城区O3-8 h(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年均增速为3.81 μg·m-3·a-1,99%和95%分位值增速较快,分别为6.65和4.94 μg·m-3·a-1;25%、50%和75%分位值的增速在3.06~4.45 μg·m-3·a-1之间.春季O3浓度均值较高,年际变化小;夏季极值较高,且污染超标情况最为突出;秋季O3浓度次于春、夏季,冬季最低;夏、秋和冬季O3浓度总体呈上升态势.O3日变化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13:00左右,且峰值逐年增加,污染持续时间变长,最小值出现在早晨7:00.城区O3"周末效应"逐渐减弱.基于KZ过滤器方法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区O3-8 h长期变化主要受O3-BF(O3-8 h的基准组分)影响;O3-SF(O3-8 h的天气影响组分)在5—9月对O3-8 h影响较大,其范围为-98.85~139.60 μ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