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水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水污染的加剧,高效低耗的水污染处理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其特有的组织和生态功能及易于人工操纵等原因而在净化水体污染、防治富营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影响因素、水生植物的综合利用及其在水污染监测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多种植物组合比单种植物能更好地实现对水体的净化,通过温度、水深的调控措施可以加强水生维管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温度、水深、水质状况以及水生植物的经济价值等是水生植物选择的重要因素。指出了当前水生维管束植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在人为操纵下,对于水生植物的长效管理是其在水污染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2.
反渗透膜在分散型农村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反渗透膜为主,综合集成超滤、微滤、砂滤、活性碳吸附、紫外线消毒等技术措施.设计安装了适合农村自来水、井水、河水不同饮用水源深度净化处理的3套设备。运行结果表明,设备对于饮用水源中的有机物、微生物、色味臭,以及自来水中的余氯,处理效果非常明显。研究成果为解决分散型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提供了比较好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3.
流速对太湖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太湖底泥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温控和光控条件下,利用循环水槽形成不同的流速,模拟太湖水动力作用,研究不同流速条件对底泥中营养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底泥悬浮的临界流速为3~4 cm/s,一旦超过临界流速,底泥发生悬浮,氮、磷营养元素不断释放到水体中,为藻类的繁殖提供持续不断的养分。但如果流速继续增大,氮、磷等释放速率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34.
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原位试验和Tessier连续提取方法,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不同生育期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高、中、低3个水平下的土壤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中,土壤各种形态的砷质量分数均表现为高污染水平土壤〉中等污染水平土壤〉低污染水平土壤;土壤中砷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以残留态为主,占90%以上,交换态砷所占比例最低,不到0.5%;不同形态砷之间大都显著正相关,但是两种有效性较高的砷形态(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与有机态砷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表现为高污染水平土壤〉中等污染水平土壤〉低污染水平土壤,且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5.
提出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并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目标,建立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滆湖地区农村特点、水环境状况、经济技术基础等条件确定了滆湖地区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和权重.  相似文献   
36.
与长江1954 年洪灾相比较,1998 年洪灾具有“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的特征。流域内原始森林的过量采伐、大量湖泊的消亡、河道的普遍淤塞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了长江产流、汇流、洪水调蓄、行洪等水文条件的严重恶化。这是长江流域洪灾频繁,灾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比较宽阔的天然河流,工业废水和电厂冷却水常采用岸边排放形式,形成污染带,它对于环境的影响往往要求在建厂之前进行预测评价,为选址和技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根据不同的运动机理,污染带分为近区和远区,本文主要介绍近区简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同时建立远区浓度分布规律的二维水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磷(Po)含量,细菌、真菌、有机磷转化相关微生物(phoD微生物)丰度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以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点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选取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施氮磷钾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和NK处理相比,M处理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提高52.3%和47.8%,NPKM处理有机磷含量显著提高34.7%和30.6%。M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CK和NK处理的34.2和31.0倍,NPKM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为CK和NK处理的25.3和23.0倍。与CK处理比较,M和NPKM处理土壤活性Po、中度活性Po、中稳性Po和高稳性Po含量显著增加。M和NPKM处理土壤细菌、真菌、phoD微生物丰度和ALP活性均显著高于CK、NK和NPK处理。土壤活性Po、中度活性Po、中稳性Po和高稳性Po含量与phoD微生物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活性Po、中稳性Po和高稳性Po含量与ALP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不同组分有机磷受phoD微生物丰度和ALP活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均为高稳性Po、活性Po、中稳性Po和中度活性Po。土壤增施有机肥增加了土壤有机磷及不同组分有机磷含量,提高了细菌、真菌、phoD微生物丰度和ALP活性。  相似文献   
39.
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脱除气态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浸渍法对活性碳纤维(ACF)改性,所制得的吸附剂在固定床上进行汞吸附评价。Boehm滴定表明,浓HNO3和H2O2改性后的ACF表面含氧官能团有所增加,含氧官能团的增加有利于汞的吸附。XRF结果表明,ACF经硝酸银浸渍后,银离子被还原成单质银,使其对汞的吸附性能得到改变,并随着硝酸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ACF经活性MnO2和KMnO4浸渍后,吸附效果均有所提高,穿透时间大大加长,穿透吸附量也大大提高,两者均可达到170μg/g。  相似文献   
40.
流动水体下的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模拟,在动态水体条件下,温度为25℃和35℃,对太湖水中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速为0.30 m/s、光照度为3300 lx、光暗比为10∶14(h)的条件下,25℃更适合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