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流域尺度为研究单元,流量、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了雨强对太湖缓坡丘陵地区农田土壤养分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10场降雨试验结果显示,雨强对农田氮、磷径流迁移有巨大影响.总磷、磷酸盐及氨氮EMC值随雨强的增强而增大;小降雨强度条件下,总氮、硝氮EMC值随雨强的增强而增大,强降雨条件下,其EMC值与雨强呈负相关.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条件下,总氮及总磷的SMA值依次为1.91、311.83、127.65、731.69g/hm2及0.04、7.77、2.99、32.02g/hm2,与雨强表现出正相关.硝氮及氨氮是氮素迁移的主要类型,且主要是溶解态迁移.磷酸盐是磷迁移的主要形态.小降雨强度下,磷以溶解态迁移为主,随着雨强的增强,颗粒态磷迁移量逐渐增加,当雨强达到暴雨时,磷主要是颗粒态迁移.次降雨量、小时最大雨强、平均雨强及降雨历时影响因素中,氮、磷迁移量与小时最大雨强及次降雨量显著相关(p0.01),均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42.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湿地是近年兴起的高效、经济、环保型的污水处理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人工湿地去除非点源污染物中的总氮、总磷、总悬浮物的研究现状及设计湿地的植物和填料对去除污染物影响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流速对太湖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对太湖水中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 ℃、[光]照度为3 300 lx、光暗比为10 h: 14 h的条件下,流速在0~75 cm·s-1范围内,适合藻类生长的最佳流速条件为u=30 cm·s-1,当流速u<30 cm·s-1或u>30 cm·s-1时,藻类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当流速u≥50 cm·s-1时,藻类生长受到明显限制,数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4.
湖泊水动力对蓝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铜绿微囊藻的水动力模拟实验研究表明,流速和温度以及营养盐浓度对藻类生长有着密切影响,且可能存在一定的临界流速.不同营养状态,临界值不同,在N:P为4.5:1情况下推测临界流速为0.50m/s;在N:P为2.7:1情况下推测临界流速为0.30m/s.经太湖湖泊水动力过程的野外实地观测,风速在2.0~4.0m/s时,与水中叶绿素a浓度呈负相关;当风速≥5.0m/s时,叶绿素a浓度降幅最大,并一直维持在该水平.风力导致的水动力条件变化,影响藻类的生长和聚集状态.水动力因素对蓝藻的生长及聚集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5.
集约化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流失风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南京市郊集约化蔬菜长期种植基地为对象,采集蔬菜种植年限分别为3~5、15~20、25~30 a的土壤,测定土壤全磷(TP)、速效磷(Olsen-P)、水溶性磷(CaCl2-P)、生物有效磷(NaOH-P)的含量,并对0—20 cm土层磷素吸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最大缓冲容量(MBC)来对土壤磷素流失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除NaOH-P外,其余各形态磷(TP、Olsen-P、CaCl2-P)都随种植年限延长呈增加趋势。不同种植年限土壤TP、Olsen-P、CaCl2-P、NaOH-P主要积累在0—20 cm土层,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磷的累积量逐渐降低。DPS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升高,种植年限25~30 a的菜地0—5 cm土层DPS超过土壤磷素流失环境敏感指标临界值(25%),其MBC也最低,表明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磷素流失风险加剧,且流失风险主要体现在0—5 cm土层。  相似文献   
46.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是生态问题,是湖泊所在流域环境问题的集中反映,生态问题应该通过生态途径来解决。调控流域水环境的关键在农村,农村环境污染控制主要靠生态治污来解决。只有把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调整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7.
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流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出发,调查分析太湖流域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的总体目标和结构设计,构建了包括预警方案订制、风险预警模型库和预测结果三维展示3个子系统为一体的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系统,为太湖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河湖相连水系水体污染控制技术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流域上游洮滆水系河湖相连,湖荡密布。以滆湖—太滆运河、漕桥河—太湖为例,分析了该区域水系特征、生态状况、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河湖相连水系污染治理控制方案。通过加强流域污染物的源头控制,削减污染负荷,控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提高湖荡自然净化能力和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拦截并净化水系入湖污染物,为入湖河流提供清洁水源;对入湖河流集水区各类污染源进行治理,拦截和控制沿线污染物进入入湖河流,建成清水河道,提高入湖河流自然净化能力,使污染物在入湖河流运移过程中进一步削减,在河湖连结处等关键水域构建强化净化污染物的生态拦截工程,再次削减入湖污染物,并对水系各污染控制要素进行系统调控和优化配置,在上游地区构建太湖污染防控和水环境保护的安全屏护体系。  相似文献   
49.
与长江1954年洪灾相比较,1998年洪灾具有“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的特征。流域内原始森林的过量采伐,大量湖泊的消亡,河道的普遍淤塞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了长江产流,汇流,洪水调蓄,行洪等水文条件的严重恶化。这是长江流域洪灾频繁,灾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在瘦西湖选择中试河段,利用太阳能风能绿色能源,研发了风光电能驱动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净化系统。系统由风光互补发电子系统、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子系统、植物生态子系统组成。风光电能驱动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净化系统运行正常。按照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进行水质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贴近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水净化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在试验段原水水质低于景观水C类,经该系统水净化后,可以达到景观水B类。系统的开发与实验,探索了利用绿色能源河湖水净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