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多类农药与紫外光、臭氧和高锰酸钾的反应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超  强志民  田芳  张涛 《环境科学》2009,30(1):127-133
选择有机氯、二硝基苯胺、噻二唑、有机磷、乙酰胺、三嗪、尿嘧啶和氨基甲酸酯等8类26种广泛使用的农药,系统研究了它们与紫外光(UV254,平均光强10.8 mW·cm-2)、臭氧(4.1~6.2 mg·L-1)和高锰酸钾(15.8 mg·L-1)在 pH 7.0,室温(25℃±3℃)条件下30 min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紫外光可有效降解杀螨酯、土菌灵、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毒草胺、莠去津、西玛津、涕灭威、灭虫威和杀线威(降解率>95%),其它农药降解率在12.9%~77.7%之间.臭氧完全降解地茂散、敌敌畏、除草定、涕灭威、甲萘威、呋喃丹、杀线威和灭虫威;扑草通和涕灭威砜无降解;其它农药降解率在19.0%~93.1%之间.高锰酸钾完全降解敌敌畏、涕灭威和灭虫威;有机氯类、噻二唑类、二硝基苯胺类、乙酰胺类、氨基甲酸酯类其它农药无降解;其它农药降解率在16.0%~88.2%之间.如果考虑饮用水处理的常规投加剂量,那么臭氧有希望去除大部分农药,高锰酸钾只能去除少数几种农药,而紫外光可能无法完全去除任何一种农药.  相似文献   
262.
FeOOH催化臭氧氧化滤后水中NOM的小分子副产物的生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金凤  邱娇  马军  张涛  陈忠林  王欢 《环境科学》2009,30(3):765-770
以滤后水中富集、分离出的6种不同特性的天然有机物(NOM)组分为对象,考察了羟基氧化铁(FeOOH)催化臭氧氧化NOM各组分后小分子醛、酮及酮酸副产物的生成情况.发现FeOOH催化氧化比臭氧氧化提高了对NOM 各组分DOC和SUVA的去除率.FeOOH催化氧化并不能有效地降低NOM各组分小分子副产物的产量.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后,憎水中性物质(HON)的醛、酮、酮酸的总产量都最高,NOM碱性组分的小分子副产物产量都相对最低.NOM各组分催化氧化后甲醛和丙酮酸的产量最大,这和单独臭氧氧化的结论一致.特别是HON的甲醛产率占其醛、酮总产量的71.6%,单位DOC丙酮酸的产量达78.6 μg/mg.用NOM组分的小分子副产物折算DOC占各组分氧化后DOC的质量分数来间接显示氧化后剩余DOC的可生物降解性,发现催化氧化比单独臭氧氧化进一步提高了滤后水中NOM各组分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63.
不同布水方式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效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4种布水方式(一般水平流式、波流式、对角流式、多点进水式)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脉冲示踪剂试验,获得了不同布水方式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并计算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表观停留时间、平均停留时间、峰值停留时间.同时,根据不同停留时间的对比关系计算不同布水方式的相对水力效率.最后,由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模型和连续混合反应器模型分别估算上述停留时间和相对水力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布水方式和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水力效率为波流式一般水平流式对角流式多点进水式.  相似文献   
264.
在水处理研究与实践中,多相催化臭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受到高度关注。多相催化臭氧化的催化剂常采用金属氧化物、纳米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其载体通常采用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及蜂窝陶瓷等多孔材料。对多相催化臭氧化常用的催化剂及其载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评述,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5.
腐殖酸对苯并三唑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腐殖酸)是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毒理效应.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BT(苯并三唑)在HA上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和吸附热力学等内容,结果表明:拟二级动力学能较好地描述BT在HA上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吸附阶段和慢速吸附阶段,但主要以快速吸附为主;0~40min为快速吸附阶段,吸附总量占平衡吸附量的89.0%以上. 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模型,R2均在0.9996以上. 初始ρ(BT)为300.0mg/L时,温度由288.15K升至308.15K,吸附量从15.70g/kg降至11.58g/kg,减少了26.24%. 此外,ΔH0(吸附焓变)为-30.19kJ/mol,说明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ΔG0(吉布斯自由能变)小于零,说明反应是自发的. 吸附反应的Ea(活化能)为19.35kJ/mol,表明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266.
区域大气细粒子污染特征及快速来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广东大气超级站使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等仪器开展综合观测,2013年12月共监测到两个污染过程,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元素碳(EC),占总颗粒数的56.8%,其次为有机碳(OC)和重金属(HM),分别占总颗粒数的12.7%和10.1%.两个污染过程中,不同颗粒类别的变化趋势有差异,说明两个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有所不同.污染来源分析发现,监测期间主要受到机动车尾气源和燃煤源的影响,二者分别占24.8%和22%;其次为工业工艺源和生物质燃烧,分别占16.4%和10.3%.第一个污染过程中,工业工艺源是首要污染源,而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高,燃煤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的比例明显增加,说明此污染过程中受一次污染源(燃煤源和工业工艺源)和二次光化学反应的复合影响.而第二个污染过程中,机动车尾气为首要污染源,其次是燃煤和工业工艺源,整个过程中各源的比例较为稳定,说明该次污染过程主要由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的污染物累积形成.  相似文献   
267.
近年来,原位热修复技术因其具有修复周期短、可靠性高、适用性强、二次污染可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地块修复领域.概述了国内外原位热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对比了蒸汽强化抽提技术(SEE)、电阻加热技术(ERH)和热传导加热技术(TCH)3种典型原位热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分析了污染物性质、土壤非均质性、含水率及...  相似文献   
268.
目的 比较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Ti6Al4V相比于传统锻造材料在深海环境下耐应力腐蚀性能的差异.方法 利用慢应变速率拉伸、扫描电镜观察、XPS分析,对比了锻造的Ti6Al4V合金(WT-Ti6Al4V)和激光选区熔融技术制备的Ti6Al4V合金(SLM-Ti6Al4V)在海洋环境中不同静水压力(0、4、8 MPa)、温度...  相似文献   
269.
随着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针对传统的配电网抢修模式和电力内网移动抢修模式抢修效率低、故障恢复时间长、不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PMS2.0系统的配电网故障抢修平台建设及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融合了资产、业务、营销、地理信息等多种数据资源,实现自动接单、派工、故障研判、工单合并、抢修过程可控、抢修现场可视化,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缩短用户停电时间,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270.
造纸黑液资源化处理回收木糖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造纸制浆黑液资源化处理回收木糖粉技术应用的实例分析,系统介绍了其技术工艺、设备特点,详细分析了它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技术对中小型制浆造纸企业治理黑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