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在既定水资源供给下,通过调控区域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用水总量限制的水资源约束相适应,是目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与亟待解答的关键科学问题。选择若干指标定量描述用水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以国民经济部门划分和用水主体划分相结合的方式,细化第一、二、三产业、生活和生态用水指标,建立了江苏省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用水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互动反馈的模拟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对当前发展模式下的江苏省用水总量发展趋势模拟预测分析基础上,选择对系统影响显著的参数作为调控变量,设计了5种对比情景,动态模拟水资源供求变化和用水结构变化情况,提出了江苏省用水总量控制下用水结构调控方案和对策,为区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足迹强度是可以量化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文章在计算江苏省水足迹的基础上,选取6项水足迹强度指标,分部门比较各地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并基于ESDA研究水足迹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构建空间集聚图。研究表明:2002~2014年江苏省各市水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水资源压力增大;总体上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农业水足迹强度都偏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苏南地区工业产值高但耗水量大,因此工业水足迹强度也偏高;苏北地区的灰水足迹强度偏高,水资源压力较大;江苏省水足迹强度具有不断增强的全局自相关性,地市出现集聚现象,不同地市的集聚分布也日益明显;大部分苏北地区属于高高集聚并且向外扩张,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研究结果为政府部门分析地市间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制定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政策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虚拟水概念丰富水资源的形态与内涵,其价值不仅表现在人口-粮食-贸易为纽带的虚拟水贸易上,还表现在其社会属性上。基于虚拟水的双重价值,结合全国粮食各地产消平衡数据,构建线性优化模型,估算我国粮食省际间贸易的虚拟水流动格局,从资源、经济、环境3方面出发分析虚拟水流动引发的综合效益。结果发现:我国粮食省际间贸易的虚拟水流动格局表现为北水南运的特点,同实体水的南水北调形成互补,水资源南北互通;资源效益而言,我国省际间粮食贸易的虚拟水流动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共节约了152.96亿m3的水资源,占总的虚拟水流动量的15.79%,表面的水资源节约现象背后隐藏着缺水区输水给丰水区的反常现象以及广大富水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经济效益总体上是增加的,工业增加值为6.77万亿元。经济效益增加分布较为集中,经济效益减损分布较为分散,效益减损需要构建地区补偿机制;环境效益结果不佳,农作物绿水占用指数高的地区在透支当地农业生态绿水情况下大量输出虚拟水,将会对其陆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并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根据结果得出政策启示,为水资源管理、区域发展及生态安全提供新思考:引入实体水与虚拟水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构建协调区域发展的虚拟水补偿机制;维持绿水与蓝水结构平衡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 省际间粮食贸易;虚拟水流动;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经过好氧处理后,污水中有机碳通常被降解去除进而影响后续反硝化的进行。为了解决反硝化因缺少碳源受到抑制的问题,设计了3组人工湿地作为好氧单元出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并添加原污水作为反硝化碳源。3组人工湿地均由潮汐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叠置而成,编号分别为CW1、CW2和CW3,其中CW1、CW3为下行-上行复合流,CW2为下行单向流;CW2、CW3表层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CW1不种植物。在水力负荷为30 cm·d~(-1)的条件下,3组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都在70%左右。CW1对NH_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2%、51.7%和35.9%;CW2对NH_4~+-N的处理效果最好,对TN的去除效果最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5%和38.3%;CW3能够明显提高TN和TP的处理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9%和62.2%。复合流和种植美人蕉能够明显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综合处理性能,这对于优化人工湿地设计以及低C/N生活污水的深度脱氮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业用水结构的欠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产业用水情况,取得在经济效益、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下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目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与亟待解答的科学问题。以江苏省为例,提出了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在构建反映产业结构、用水结构和排污结构的互动反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对系统影响较大的关键变量,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对江苏省各部门用水特性、排污特性和经济效益特性进行计算测度,由此构建了3种产业发展模拟方案。依据系统动力学模型输出结果,对2025年3种方案下的重点产业部门用水综合效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优选出"节水治污型"方案,并最后提出保障方案实施的对策建议,为江苏省产业和用水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青岛某住宅小区内景观湖水质全年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换水时间,采用国标法及行业标准法检测该小区景观湖及其水源的全年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景观湖水各水质指标全年波动明显,均受季节和降水情况影响,在降水丰沛的8-10月份水质较好;除pH全年符合景观水质标准外,其余指标均有月份超标;除COD浓度较高外,其余指标9-11月均较低,水质较好;水源白沙河的水质多在降水丰沛的9、10月份水质较好,综合看来,9-10月份为每年的最佳换水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以厦门鼓浪屿游客为调查对象,收集游客的人口学特征、低碳旅游认知、意愿和行为特征等相关信息,利用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游客低碳旅游认知不够深入,相关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对游客的低碳旅游认知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游客对于举手之劳的、不需耗费财力或可以获益的、无需太多精力的低碳项目的参与意愿程度比较高,而对于比较繁琐、需要耗费财力精力、影响自己便利性、关系到自身洁净等低碳项目的参与意愿程度比较低,受教育程度、收入对游客的低碳旅游意愿有明显影响;游客低碳旅游行为效果较低,因为游客更多考虑自身支付能力、舒适和方便等因素。最后,从政府、旅游社区、旅游企业、旅游者4个体系给出了落实低碳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性环节,是提升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主要手段,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评估,是提高培训教育质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探讨喀斯特森林优势种叶片构建成本特征可为优势种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与生存策略、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了贵州喀斯特森林34个优势种叶片构建成本(CC),讨论了其与叶片比叶面积、糖类、水溶性酚、脂类、蛋白质、木质素、矿物质和有机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植物叶片CC为1.37±0.05g glucose/g DW,显著低于非喀斯特地区(p0.05);2)叶片中有机酸和矿物质含量与叶片CC负相关,可能与植物适应喀斯特地区高碱环境策略有关;3)纸质叶和落叶有机酸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革质叶和常绿叶,前者CC低于后者,纸质叶和落叶物种更加有利于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4)植物对钙的适应程度越高,叶片CC越低,嗜钙、喜钙植物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具有潜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