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气相抽提法(SVE)去除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殷甫祥  张胜田  赵欣  封克  林玉锁 《环境科学》2011,32(5):1454-1461
研究了土柱直径、土壤粒径和不同污染物等对模拟SVE通风效率的影响.以苯、甲苯、乙苯、正丙苯为污染物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柱底面积/装土高度(S/H)越大,去除率越高.不同粒径受甲苯、乙苯、正丙苯污染的土壤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土壤粒径由10目变为20~40目后,SVE通风效率降低,污染物去除难度增大.受苯、甲苯、乙苯污染...  相似文献   
22.
自然衰减监控技术在农药污染场地的实践应用较少,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此,以农药污染场地监控自然衰减实际工程案例为基础,对地下水中氯代甲烷烃的自然衰减能力、作用机制及降解时间进行了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表明,作为污染源的MW1-17点位地下水中的四氯化碳和氯仿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在4 a内降解率分别在95%和94%以上.经计算,四氯化碳和氯仿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02 d-1和0.001 3 d-1.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充足的证据表明MW1-17点位存在微生物降解.四氯化碳与NO3-、DO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W1-17的四氯化碳在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以微生物共代谢降解为主,而在2018年12月以后以还原脱氯降解为主.微生物多样性的结果也表明,从2016年到2021年,地下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逐渐向厌氧型转化,还原脱氯功能细菌丰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