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55篇
安全科学   364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171篇
综合类   816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82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零价铁耦合芬顿氧化法处理TNT红水,研究了初始pH、零价铁投加量、过氧化氢(H_2O_2)投加量及温度对红水中总有机碳(TOC)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进行了TOC去除过程中反应动力学的探讨。结果表明,零价铁耦合芬顿氧化体系可有效降解TNT红水中的2,4-二硝基甲苯-3-磺酸钠和2,4-二硝基甲苯-5-磺酸钠。在初始pH为2,温度为20?C的条件下,加入1.5 g·L~(-1)零价铁反应1 h后,再加入100 mL·L~(-1)H_2O_2反应4 h,红水中二硝基甲苯磺酸盐浓度从500 mg·L~(-1)降至0 mg·L~(-1),去除率为100%,TOC浓度从150 mg·L~(-1)降至30 mg·L~(-1),去除率达到80%。反应中TOC的降解过程遵循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零价铁耦合芬顿氧化法可以作为TNT红水的有效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132.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经热解—回流法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3N4),采用XRD、FTIR、SEM、EDS、PL等技术对g-C_3N_4进行了表征。研究了g-C_3N_4在UV-H_2O_2体系中对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光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UV+g-C_3N_4催化剂+H_2O_2体系能协同降解MB,在初始MB质量浓度为20 mg/L、初始废水p H为5、废水体积为250 mL、g-C_3N_4加入量为0.10 g、H_2O_2浓度为0.4 mmol/L、反应温度为25℃的优化工艺条件下,紫外光照射70 min时MB脱色率达98.32%。g-C_3N_4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使用5次后MB脱色率仍保持在95.10%。  相似文献   
133.
分析了江汉平原2009年易于钉螺孳生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滩地、河渠和水田)比例与钉螺密度的关系。首先,在ERDAS9.2和ENVI4.7软件中对江汉平原2009年的Landsat5TM遥感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在已有的多期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借助eCognition软件利用向量相似度指标来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区域,结合目视解译经验并运用遥感指标通过建立规则集对变化区域进行分类,将变化区域的分类结果更新2000年数据,得到了该区域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接下来,整理了江汉平原2009年螺情资料并计算出村级钉螺平均密度,绘制了2009年钉螺分布图。将绘制的钉螺分布图与土地利用分类图叠置分析,并结合收集的螺情数据确定了钉螺易于孳生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滩地、河渠和水田。最后,将钉螺密度与这3种土地利用比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钉螺密度与这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模型精度为R2=0857。该结论对通过遥感影像来估算钉螺密度具有指导意义,另外也可以为湖北省提出合理用地和灭螺并重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4.
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地势低平,潮滩与湿地广布,未来海平面上升加剧的风暴潮灾害、咸水入侵等灾害,将给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应用情景模拟法和脆弱性评估法来评估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的脆弱性,定量化研究了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和风暴潮灾害的情景下的威胁区域。到2030年和2050年海平面将分别上升86.6mm和185.6mm,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将达0.87~60.29cm和1.56~108.52cm,上海市将面临类似9711号台风的威胁。在此情景以及现有的防灾基础之上,对上海市河口海岸地区进行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应对风暴潮最脆弱的地区是黄浦江两岸的低洼地区。在类似9711台风的影响下,2030年上海的脆弱性指数相对较低,主要脆弱区域集中在奉贤和南汇的交界处、崇明县的横沙岛和长兴岛以及黄浦江两岸的低洼地区,此时,暴露于0.5m以上的人口为62万人,占总人口的1.86%,经济损失为1 152、1 372、1 632亿元(分别在经济增速为8%、9%、10%的情景下),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5%;2050年,上海市脆弱性急剧升高,脆弱性区域扩大35.46%,分布面积十分广泛,在类似9711号台风的影响下,暴露于0.5m以上的人口达到748万人,占总人口的21.66%,经济损失将高达105 581、151 248、215 959亿元(分别在经济增速为8%、9%、10%的情景下),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9.6%。这些结果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对于未来海平面上升潜在影响的警惕。  相似文献   
135.
将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后接种于生物滴滤塔中,挂膜启动后处理模拟氯苯废气(简称氯苯废气),考察了生物滴滤塔在挂膜启动阶段及稳定运行阶段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接种41 d后生物滴滤塔成功挂膜,此时氯苯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生物滴滤塔稳定运行阶段,随着进气中氯苯质量浓度由303.82 mg/m3逐渐增至1 489.05 mg/m3,氯苯去除率从85.1%降至70.1%。处理氯苯废气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空塔停留时间超过45 s,喷淋液流量31.8 mL/min,氯苯负荷23.97~128.01 g/(m3·h)。生物滴滤塔对喷淋液的酸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喷淋液pH的变化对氯苯去除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6.
通过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各影响因素的筛选,优化确定了显色时间8 min,稳定时间10 min,最佳波长490 nm下进行吸光度测定的检测方法;分析分别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作为外加碳源时,降解菌Pseudomonas putida B-31的生长情况和共代谢降解典型药物苯扎贝特(BZF)的过程。结果表明,降解菌只有在外加碳源的条件下才可正常生长,而且其在葡萄糖环境中生长得更好;拟合得到的葡萄糖、麦芽糖和BZF代谢动力学结果显示,葡萄糖对BZF去除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同时从葡萄糖培养基中降解菌所提取的酶比活力要高于麦芽糖培养基,分析原因可能是葡萄糖所诱导的降解菌关键酶活力更强,而且还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蛋白质点位。  相似文献   
137.
鼠李糖脂洗脱氯丹和灭蚁灵污染场地土壤的工艺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化了鼠李糖脂洗脱氯丹、灭蚁灵污染土壤的工艺条件,为开展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洗脱修复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洗脱剂———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氯丹和灭蚁灵的洗脱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洗脱时间和液固比对洗脱效果的影响趋势与浓度相同;在0~120 r/min范围内,氯丹和灭蚁灵洗脱量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80、120和200 r/min的洗脱量间差异不显著;单次洗脱量随洗脱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累计洗脱量则逐渐增大。综上所述,氯丹、灭蚁灵污染场地土壤鼠李糖脂洗脱的适宜工艺参数为鼠李糖浓度10 mmol/L,搅拌速度80 r/min,固液比1∶10,洗脱时间20 min,洗脱3次。  相似文献   
138.
PCR技术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DNA扩增的方法,其特点快捷、简便、精确度高、特异性强,现在已经应用到了水环境监测中,从生物层面上来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9.
如今很多人的眼睛都盯着水。从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强制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个标准要求水质总体与世卫组织水质标准接轨。作为环保志愿者,南京两位市民——程渊和李春华,向全国32个城市的自来水厂邮  相似文献   
140.
据《财经》杂志报道,近年来,中国有大量"毒地"被开发为住宅用地,甚至成为昂贵的地王。所谓毒地,就是曾经用于生产、贮存、堆放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因其迁移、突发事故等,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并产生人体健康、生态风险或危害的地块。这些年来,毒地害人的事件屡屡发生,比如苏州有家化工企业搬迁后,留下20亩毒地,导致六名筑路工人挖土时昏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