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39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化学氧化和砂滤对净水工艺中颤蚓污染的协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对净水工艺中蠕虫污染的高效控制,以颤蚓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化学氧化与砂滤对蠕虫污染的协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以化学氧化和砂滤拦截为基础的截留灭活技术对颤蚓具有高效控制效果,当ClO2投量超过0.1mg/L后,9~15m/h的滤速范围内均实现了对颤蚓的100%拦截.截留灭活过程中,化学氧化和砂滤拦截实现了对颤蚓污染的协同控制作用:砂滤可延长化学氧化接触时间,化学氧化则通过降低颤蚓的迁移能力提高了砂滤拦截效果. 通过在BAC滤池内增设石英砂垫层对仙女虫进行截留灭活,实现了对仙女虫污染的高效控制,同时避免了对BAC滤池正常吸附和降解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采用计算机摄像跟踪技术,以正常水体中斑马鱼的行为变化为基础,比较突发性氯化镉和敌敌畏污染胁迫下斑马鱼的个体行为(游动速度、深度、转弯次数和加速度)和鱼群行为(平均距离和分散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斑马鱼在两种污染物突发性胁迫下,行为反应快速且敏感,游动行为响应与污染物种类和暴露时间直接相关;两种不同类型的污染胁迫...  相似文献   
73.
以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杏子河中游主河道水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石油类污染物对上覆水体的二次污染规律。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物达到释放平衡的时间为16~18 d,上覆水体二次污染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2.8 mg/L和3.5 mg/L;通过释放前后沉积物的石油含量对比发现,沉积物表层10 cm厚度对水体的污染贡献最大,是造成水体二次污染的主要源头。根据沉积物组分分析,杏子河沉积物中共检测出11种烷烃,7种多环芳烃。通过释放前后峰面积比较发现,碳原子数在12和17之间的烷烃容易进入水体,成为杏子河石油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杏子河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组份是苊、芴、异丙基萘、菲、蒽、苯并[a]芘。  相似文献   
74.
从生物陶粒反应器中筛选出6株异养硝化细菌,将异养硝化细菌扩大培养后,建立SBR反应器并进行了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在SBR反应器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时,可以观察到系统对于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82.96%左右,表现出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出水亚硝酸盐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其最大值不超过3.84mg·L-1;COD的平均去除率为54.72%,基本实现了同一反应器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共同去除。异养硝化SBR反应器温度为29℃时,反应器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能力最大为82.28%和47.27%;在pH值为8.0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0.15%。C/N〈4.5时,随着C/N比的增加,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快速增加;在C/N为6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87.62%。  相似文献   
75.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RuO2-CeO2/γ-Al2O3、Fe2O3-CeO2/γ-Al2O3、Fe2O3/γ-Al2O3。在扬水曝气条件下,以西安某水源水库水为原水,考察了各催化剂对有机微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实验发现,催化剂反复多次使用并无明显失活现象,连续使用20 d以消除单纯吸附的影响后,仍然可在7 d内使UV254、CODMn、D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8%、28%和27%。离子溶出实验表明,Fe2O3/γ-Al2O3有很好的稳定性。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制备工艺以及制备成本,选择Fe2O3/γ-Al2O3为最佳催化剂。为了使催化剂Fe2O3/γ-Al2O3具有最佳活性,分别考察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浸渍液浓度、浸渍时间等,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然后反应前后水样的分子量测定结果表明,反应后大分子比例下降,而小分子比例提高,说明催化氧化将一定量的大分子降解成为小分子。  相似文献   
76.
为深度解析人工强制混合充氧过程中细菌群落的演替,以西安金盆水库为研究对象,对2018年8月~2019年4月水库主库区垂向细菌种群结构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受人工强制混合充氧作用影响,水库水体中的优势菌群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丰度由11.7%~19.2%降至6.3%~8.9%.其中,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蓝细菌的丰度分别由18.3%、11.7%、19.2%降至8.9%、6.3%、7.9%.人工强制混合作用使垂向水体细菌的种群结构差异降低,样本之间的离散度逐渐减小,其中优势菌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水体垂向的丰度分别由"中 > 底 > 表"和"表 > 底 > 中",逐渐变为表、中、底层趋于均一.人工强制充氧作用使底部水体溶解氧(DO)含量逐渐升高,好氧型细菌的丰度得到明显的增加,其中Polynucleobacter的丰度从0.06%增加到1.06%,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的丰度由0.18%增至2.20%,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的丰度由0.02%增加到1.96%.通过冗余分析可知,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为水体热分层稳定性、水温、DO、总磷(TP)和总氮(TN).  相似文献   
77.
聚乙烯醇(PVA)厌氧生物降解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聚乙烯醇(PVA)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及粒径大小,对PVA的降解率影响最大,以产酸菌为主的颗粒污泥对PVA的降解能力最强,20d后PVA的降解率高达70%,以甲烷菌为主的颗粒污泥对PVA的降解能力最差,20d后PVA的降解率仅为6.3%;pH对PVA的降解率影响不大,碱度过大对PVA的降解不利;PVA共基质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低浓度的葡萄糖会改变污泥的表面性质,使PVA迅速吸附到污泥表面,但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PVA的浓度会回升,高浓度的葡萄糖对PVA的降解产生抑制;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酸菌优先利用淀粉,PVA的降解率没有明显提高。在PVA浓度低时,在底物中添加一定的氮源可以提高PVA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78.
程丽杰  黄廷林  程亚  李埜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524-4529
通过动力学和动态柱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挂膜方式成熟滤料去除地下水中As(Ⅲ)效能.并采用SEM-EDS?XRD及FTIR等表征手段对滤料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滤料的形貌具有较大差异.采用化学挂膜的滤料去除As(Ⅲ)性能更优.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两种滤料除As(Ⅲ)动力学过程,自然挂膜滤料和化学挂膜滤料拟合速率常数分别为8.568×10-6和14.248×10-6mg/(g·min).Yan模型对动态柱实验穿透曲线的拟合系数R2>0.999.通过脱附再生实验,发现0.5mol/L的NaHCO3作为脱附剂可使滤料有效再生.对比过滤前后滤料的XRD分析结果,滤料结构变化不大,除砷能力稳定.滤料表面铁锰氧化物含量直接影响滤料除As(Ⅲ)性能.两种滤料在除砷过程中均消耗了羟基.本研究为不同方法去除地下水中As(Ⅲ)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一定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关中地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评价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指标体系并给出各指标的计算方法。结合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于拟采用的3种污水处理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评价,最后给出最优的决策  相似文献   
80.
采用计算机摄像跟踪技术,以正常水体中斑马鱼鱼群的行为变化为基础,模拟污染物突发暴露下斑马鱼鱼群游动行为(速度和高度)、通讯行为(平均距离和分散度)和区域分布(不同区域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联合突发暴露下,斑马鱼表现出慌乱不安的过度活跃,游动速度在暴露前30 min内持续增大,变化区间由暴露前30~60 mm·s-1增至60~85 mm·s-1,而后又迅速下降至20mm·s-1左右.高度的变化稍微滞后于速度的突变,在暴露12 min后才明显增高.持续的污染物暴露和其对鱼的毒性作用也破坏了鱼群原有的通讯和分布规律,平均距离和分散度分别增大43.5%和120.0%,且鱼群在浓度相对较低、接近水面的出水口附近的停留时间明显增加.与传统的以个体鱼和单一行为反应为监测对象的方式相比,基于斑马鱼群体行为变化用于水质在线预警系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有效的信息,是预警水质突变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